平安基金
暖春行动
张晓泉先生,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担任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研究总监助理。2017年10月加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研究中心研究执行总经理。同时担任平安新鑫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9-06-14至今)、平安研究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05-25至今)基金经理。
以下为直播实录(有删节):
Q1
您认为今年驱动市场运行的主要逻辑会是什么?
张晓泉:
一是“稳增长”。
202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稳增长”目前已经上升到了“政治任务”的高度,为避免出现经济硬着陆,央行已先后实施了降准降息,财政已提前下发了专项债额度,相关产业政策已开始逐步松绑,一季度社融已初步反应了“宽信用”的开启,预计后续还将有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从GDP的拆解来看,“稳增长”最有可能发力的方向是基建,边际修复的方向则是地产,因此建筑建材、金融地产、家电家居均是受益板块,可以均衡布局。
二是“后疫情时代”。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口服新冠药的全球推行以及新变种病毒的致病性下降等,全球疫情极有可能在今年终结。在全球边境开放的大背景下,预计国内防疫政策也会更加精准,相关举措将会科学调控,以减少对国内要素流动、消费等的限制。此前受损于疫情的出行板块以及线下消费板块有望在今年恢复,包括航空机场、文旅酒店、免税商超等。
三是通胀下的商品。
美国目前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事件频出,OPEC+等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推高,原油、铜分别作为能源和工业金属的定价锚已显示出相当强劲的上行动能,甚至出现了美元加息预期下以黄金为主的贵金属持续上行的怪现象。而对国内来说,煤炭、钢铁和铝等自主定价的商品一方面受到全球商品价格联动影响,另一方面因宽信用开始逐步落地,其价格也开始梯次向上,导致国内“滞胀”担忧进一步升温。预计通胀引发的全球商品价格上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受价格弹性影响明显的石化、煤炭、钢铁、有色等板块将有一定的表现机会。
Q2
“稳增长”的投资主线下,在长期和中短期投资机会把握时可注意什么?
张晓泉:
符合中国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保持长期定力,即使出现明显下跌也要对行业保持紧密跟踪,甚至要长期持仓配置,如碳中和、大科技、大消费,对于偏短期的投资机会也要保持敏锐,阶段性参与主体投资,对冲市场和组合的波动。
Q3
请您跟大家科普一下“碳中和”及“碳达峰”?
张晓泉: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多种节能减排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全球对碳中和的承诺时间看,132个国家中,瑞典、冰岛、芬兰等8个国家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121个国家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等3个国家将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
实际上,碳减排相关的说法已经提出很多年了,现在之所以强调,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全球工厂”,当下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进行碳达峰的承诺。而且这对于全球和全人类都有意义,虽然这一任务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艰巨的,但是我们能有这一承诺,是我国有大国担当的体现。
碳中和对中国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西方国家大部分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西欧等国家在2000年就实现了碳达峰,这对我国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充满挑战。机遇则是碳中和能促使我国的产业升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Q4
碳中和”与哪些产业相关?未来会对哪些行业带来积极影响呢?
张晓泉:
相关产业主要围绕对一次能源的替代。比如光伏、风电、核电、水电等都是对传统石化能源的替代,建成后对外输出能源的同时基本实现零碳排放,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而在消费能源中,新能车、氢能车同样是对传统油气使用的替代,因此也是“碳中和”的相关产业。
围着这些方向,其上下游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上游的原材料,如能源化工、能源金属等,二是相关的设备设施,如锂电设备、光伏设备等,三是生产制造环节,如组件、电池等的制造,四是相关能源的储藏运用环节,如储能、新能源运营、新能车生产、智能化运用等等。
Q5
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碳中和投资机会呢?
张晓泉:
碳中和的相关产业相对明晰,但相关产业的更新迭代较快,多数时候是由技术驱动的,研究门槛相对较高。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比较难以把握,因此建议普通投资者购买相关的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经理来把握相关的投资机会。
Q6
请问您对于经济共享、共同富裕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是怎么看的?
张晓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一是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住就业这个基本盘,居民就有了收入和消费,经济社会大盘就有了稳定基石。
二是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有把“共同富裕”做好,才能让全国人民分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果。
投资机会方面,主要还是从具备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建设等方向去寻找,比如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中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预计国家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和进行重大投资,具备正外部性的相关产业则会率先受益。
Q7
围绕“科技创新”,像元宇宙、虚拟现实等都是一些高关注的“热词”。“科技板块”现在还有没有布局机会呢?
张晓泉:
科技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全要素回报率的关键,因此“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是持续存在的。当前的科技股受到经济周期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而略显疲弱,但经过充分的调整后,其高成长背后的估值性价比又会显现出来,届时又将是布局科技股的良机。
比如目前的光伏、新能车一些环节的相关个股的估值实际上已经跌到了历史底部,具备很高的长期投资性价比,只要市场情绪回暖,就会带来客观的回报率。而像元宇宙、虚拟现实等科技方向还处于早期阶段,整个产业还在去伪存真的过程当中,因此其波动也相对较大,一旦在技术、政策上有边际突破,则又会乘势而起。
Q8
您对“后疫情时代”的消费板块有什么投资展望呢?
张晓泉:
两年多的疫情确实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原来线下属性更强的场景也正在往线上转变,但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一些需要线下体验的行业还是会得到修复,如线下社交需求,则出行、餐饮等就会受益,再如沉浸式体验需求,则旅游、酒店、商超购物等也会受益。因此,只要相关行业的需求恢复程度高于供给恢复速度,则相关的企业则将充分享受量价齐升带来的红利,其盈利水平将显著回升甚至超过疫情前。目前来看,航空机场、文旅酒店、免税商超、餐饮连锁等都存在这样的业绩修复预期,因此值得布局。
Q9
医药板块最近屡经调整,您是怎么看待医药板块发展的呢?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吗?
张晓泉:
医药板块的调整总结为三个原因。
一是前两年的赛道投资风格助长了一部分龙头公司的估值,其PEG远大于1,市场情绪脆弱时则容易率先回调。
二是外部环境的扰动,如集采政策、中美对抗等对其短期盈利产生了扰动。
三则是交易过于拥挤引发了踩踏。目前来看,这些利空因素基本都已经反映在了股价当中,从中长期的角度看,一些公司的估值已经趋于合理,因此存在配置的价值。从基本面的角度看,CXO、创新药等景气周期仍在,而像价格弹性较高的中药板块其景气周期才刚刚启动,都是可以进行布局的方向。
Q10
您在投资中超额收益的来源有哪些?
张晓泉:
主要来自两部分:
一是市场价格和公司价值的错配,由市场错误定价带来的回报;
二是企业的价值创造,即企业在长期经营中不断创造收入和利润。投资研究就是要找到价值回报的核心驱动因素。
概括而言,投资和选美类似,目的是要选出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最美”股票,承担一定时间成本和回撤风险,力争实现更多超额收益。从这个视角出发,就能比较好地处理投资过程常遇到的“回撤”以及“追高”难题。比如,如果买入逻辑和研究判断没变化,股价暂时下跌则意味着风险收益比变得更高,其实就是加仓的好时机。
Q11
在获取投资价值的过程中,您遵循怎样的投资理念与投研框架呢?
张晓泉:
我的投研框架可分解为两部分:一是研究框架,二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投资框架。
我的研究框架可以概括为“1+X”。“1”是指基本面研究,“X”是超预期因素研究。“1”所要解答的是“这个标的为什么是现在的价格,公司值多少钱”这个问题。从长期来看,市场是有效的,因此在基本面研究基础上,还要研究超预期因素,以找到“这个标的未来能不能涨,以及上涨空间有多大”这一问题的答案。
其次,在解决了公司定价和预期研究后,就到了投资环节。我将自己的投资理念概括为“X÷1”,即为了兑现“超预期收益”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解决的是“风险收益比”问题。
Q12
在个股挖掘方面,您会有风格或者赛道倾向吗?
张晓泉: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环境里,我不认为存在一条普适的必胜选股公式,也不可能存在某个永远能让你做出阿尔法的真理。因此,我虽然坚守价值投资理念,但选股不局限于某些固定的选股方法,不会机械地参考PB、ROE、现金流折现等估值指标,也不会从行业配置出发去做投资,更不会押注单一赛道。相反,基于上述的投研框架,我会通过不同行业和公司投资价值的相互对比,结合市场环境变化,灵活应对,从而力争在组合上为投资者创造正收益。
以2021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市场的极致风格较为明显。但我的组合里既买了很多周期股,也买了很多新能源股票,既有新经济属性公司,也有老经济属性公司。我们不会为了塑造某个风格而坚持。只要个股的价值被低估,或者未来成长空间足够大,都可以进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最终我们关注的是买入的个股能否有较大的几率上涨。
Q13
2022年,您在投资上会有哪些投资策略布局呢?
张晓泉:
整体而言,2022年的投资,在灵活应对短期市场波动的同时,还要对符合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碳中和”、“大科技”和“大消费”这三大方向保持长期定力。
截至目前,中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AR/VR、人工智能等新的高景气赛道里,跟海外经济体有同步发展趋势,甚至在某些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存在“换道超车”的投资机会。尤其要注意的是,“碳中和”已经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未来五到十年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因此与“双碳”目标相关的“新能源基建”赛道,如光伏、风电、电力设备、智能电网等赛道,值得重点关注。近期相关行业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调整,投资性价比得到大幅提升,投资者应保持定力,择机加仓的机会在逐步显现。
此外,中国未来有望在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创新药等创新主导的领域逐步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市占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成长性,存在“弯道超车”的投资机会。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会持续增强,消费升级和消费分级的趋势会一直存在。行业性的投资机会可能已经告一段落,但是相关领域一直都会有好公司走出来,比较适合进行长期投资。
在风格再平衡背景下,虽然上述有长期大空间的相关标的有所回调,但不能因此放弃它们,要对这些行业持续保持跟踪研究,甚至要对其中的核心标的长期持仓配置。当然,里面有不少股票已历经很大涨幅,未来的机会应该是结构性的。因此,接下来对标的的基本面研究和产业趋势的预判,要做到更加精准、深入。
Q14
您对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张晓泉:
首先,投资是一门专业的学问,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来做是必要的;
其次,基金追求的是中长期的稳健回报,这就需要基金投资者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基金经理一起陪伴优秀公司的成长,充分享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最后,基金投资者要对基金经理充分信任,尤其是面对短期的剧烈波动时,基金经理对仓位的控制、对回撤的控制都是精准的、科学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和股东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不参与基金资产的管理。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