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
2022年,我国稳增长和深化改革的任务很重,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要为“六稳”“六保”发挥支持保障作用,也要在挑战中提升自身竞争力。该如何做好今年金融工作呢?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今年金融工作作出部署,传递了稳健、普惠、防风险的重要信号,应当认真体会,深入贯彻落实。
第一,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工作有三段总括式论述,分别阐释政策基调、任务安排和风险防范。
报告在阐释总体政策取向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时,强调“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从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等方面明确了细化要求,兼顾了总量和结构要求,体现了“稳”和“进”的统一。
面对经济增长的较大压力,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配合财政政策一起发力,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要特别注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在乡村振兴、新市民需求方面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即使面对较大的增长压力,我们也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着眼长远,锚定高质量发展,因需施策。
报告在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强调“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处置工作”,首次提到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这说明,今年在稳增长的同时,金融风险防控化解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因过去粗放管理形成的存底风险和因内外形势变化新增的风险都存在,务必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防止风险外溢和传染。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可为处置重大金融风险充实工具箱和钱袋子,是一项创新举措,务须稳扎稳打。
第二,在总括式论述之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在不同章节中对金融政策精准落实作出具体部署,突出对具体领域、具体事项的针对性、指导性。
报告在部署“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时,要求“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这些安排的目的是,促进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涉农领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从而稳定就业水平。
报告在部署金融体制改革时,强调“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三句话体现了补制度短板、拓融资渠道、促市场稳定的总体要求,即通过完善和改进监管,提升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治理水平,化解中小银行治理风险;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和股权市场融资,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让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开展市场化融资;以公平透明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在部署“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时,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在部署“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时,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这两项要求很有针对性,前者可以为相关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提供支持;后者有助于增强外贸产品和服务供给,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报告在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时,提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在部署“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时,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两项要求具有补短板性质,前者有助于拓展乡村产业的广度深度,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的层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循环发展;后者有助于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丰富居民财富管理渠道。
报告中还有一个亮点——在阐释“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时,提到2022年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将充实国家可支出财力。这一安排既是远近结合、留有余地、平衡预算的务实举措,也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工作的部署,显示出金融改革与金融稳定的双重艰巨性,既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制度和服务短板,又要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还要防范和化解既有的和新增的风险。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坚持金融为民、发展为民的理念,完善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惩治金融腐败,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让我们一起努力,在稳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两方面都赢得主动,创造新的业绩!
股民福利来了!送您十大金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