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上市公司业绩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宏观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其年度成绩好坏牵引着市场心弦。
近期,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或年度报告。从已披露的情况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挑战下,上市公司整体保持了较好的业绩增长,业绩高增公司增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内生动力有所增强,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潜力。
业绩高增公司增多
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绩单“含金量”如何?从目前情况看,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与宏观经济发展相一致的走势,不少公司营收、利润双增,有效发挥了经济发展“稳定器”的作用。
业绩高增长公司家数有所增加。目前逾900家公司在业绩预告中预计净利润大幅增长50%以上,占已披露预告公司的20%。
从个股角度看,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中,预计盈利最高的3家公司为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远海控。中泰化学、天际股份(维权)、创世纪、天华超净、聚灿光电、指南针等已披露年报的公司业绩较好,其中,中泰化学、天际股份实现大幅增长。
从行业角度看,钢铁、有色、采掘行业超四成企业预计业绩将实现大幅增长。“在经济复苏预期增强、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周期性板块利润有所上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同时,新能源、电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全年预喜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在“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背景下,新的需求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国内新能源加速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电池、储能等行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时,疫情之下,全球芯片供给受限、需求上升,具备产能扩张能力的电子行业公司盈利抬升。
实现业绩逆势增长,还离不开企业自身的迎难而上、克艰前行。“去年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给钢铁行业生产和供给带来影响。面对困难挑战,我们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适时调整产品售价,推行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实现业绩稳定增长。”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刚表示,公司已披露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985.74亿元,同比增长29.43%。
产业升级加快推进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拥有数百项专利和授权”“研发团队规模百人以上”……翻开上市公司年报,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加快是一大亮点。
以科创板为代表,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创新资本形成效率。例如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晶晨股份预计研发费用9.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6.38%;交控科技预计研发费用达到2.72亿元,同比提升56.83%,占当期营收的10.53%,同比提升0.93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投入增加,上市公司研发成果竞相涌现,有效发挥出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的作用。例如,楚天科技作为医药装备领域的重点企业之一,近年来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已有研发技术人员1600多人,研制疫苗生产关键设备,为疫苗大规模生产、产能提升作出贡献。中信泰富特钢2021年新品开发量累计超过250万吨,获得授权专利313项,发明专利72项,公司在关键材料研发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多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去年我国出台包括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多家企业在相关公告中提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提高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支持,助力其经营成本降低、业绩增长。“2021年公司在所得税研发加计扣除、软件退税、出口退税等方面获得减免、节税、退税近亿元。”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唐岳告诉记者。
丰收的同时,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不断增强,积极回报广大中小投资者。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公司共计分红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分红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也远超上市公司同期再融资规模。
“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重要方式,在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适时适当分红能够树立良好形象,向市场释放经营稳健信号,也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田利辉表示。
挑战与机遇并存
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2021年我国资本市场推出一系列重要制度改革,包括优化新股发行定价规则、深入实施退市新规等,市场适应性、包容性明显提升。
退市改革成效初显。去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财务类退市指标营业收入扣除指南,进一步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可执行性,一些“空壳公司”将被及时出清。目前,共有10多家公司在业绩预告中“自认”触及退市指标,这意味着多家公司都将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告别A股市场。
“退市企业适度增多是市场健康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优胜劣汰、有进有出良性生态的养成,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优质企业获得更多资金关注,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田利辉表示。
今年资本市场改革还将向纵深推进,以助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把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定位,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实现“三稳三进”,突出市场“稳”、政策“稳”、预期“稳”,在改革上、开放上、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体现“进”,为稳定宏观经济积极贡献力量。
纵观两市年报,当前部分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一定困难,企业效益改善不平衡、不确定风险显现。社会关切,今年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将如何?
专家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另一方面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总体仍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为应对盈利下行压力,宏观政策要坚持稳健有效、靠前发力。货币政策需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财政政策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李湛表示,企业则应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实现低碳绿色经营;平衡资产负债表,合理利用杠杆,严控企业有息负债;聚焦主业,提高产能利用率。
田利辉认为,在我国不断调整优化宏观政策、加大对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支持力度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发展前景可观。企业要及时把握政策利好,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苦练内功、迎难而上,努力改善经营状况。
股民福利来了!送您十大金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