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长信基金人事地震!据传80后董事长刘元瑞不满》中,小编提及,业内传闻,长信基金80后董事长刘元瑞,不满意过去一年长信基金的整体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近些年来,在长信基金总经理覃波的带领下,长信基金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令新任不满一年的董事长刘元瑞不满呢?
1、
一位接近长信基金知情人士告诉小编,刘元瑞最关心长信基金的两个指标:
1、行业排名和非货规模,2、净利润。
行业排名和非货规模,是公募基金公司整体实力的表现,也是各大渠道,特别是大行的准入门槛。行业排名和非货规模愈靠前,愈容易得到大渠道的认可。
净利润则是关系到各方股东的直接利益,特别是长信基金的大股东,是长江证券,长江证券是A股上市公司,长信基金每年的净利润,直接影响到长江证券的净利润,净利润的波动,又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长信基金过去一年,这两大指标的表现如何?在覃波的带领下,长信基金发生了什么?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长信基金的非货规模在652.97亿元。行业排名位列第49名,还能勉强挤进前50名。
(数据来源:WIND)但一年过去后,截至2021年12月31日,WIND数据显示,长信基金的非货规模在645.16亿元,较2020年底小幅减少7.81亿。
行业排名从2020年底的第49名,滑落至行业第56名。
(数据来源:WIND)客观数据表明,过去一年,长信基金非货规模增长乏力,小幅缩水,行业排名也出现了较为明显下降,跌出行业前50名。
非货规模和行业排名出现双降,这或许是董事长刘元瑞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小编突然联想到,由一张广为传播的网图而产生的画面:
身为长江证券总裁,刘元瑞坐在长江证券总裁办公室,看着范志毅说出那句经典语录:脸都不要了
是不是画面感很强?
2、
再来跟着小编看看第二个关键指标:净利润。
由于长江证券的年报将于今年4月30日披露,我们无法精确知晓长信基金2021年的净利润。
但根据长江证券2021年中报显示,长信基金2021年中报的净利润为1.03亿,同比增长19.58%。
介于长信基金在去年下半年规模未明显变化,预估长信基金2021年净利润在2亿元左右。(最终以4月30日披露的长江证券2021年年报为准)
按理说,净利润同比有20%左右的增长,在去年跌宕起伏的市场,已相当不易,那为什么董事长刘元瑞还要不满意呢?
小编继续深入研究,可能发现了刘元瑞不满的缘由:
来自企业预警通的数据显示,长信基金近五年来(2016-2020)的净利润,非常绵软,始终未能有所突破。
数据显示,2017年,长信基金的净利润达到2.64亿的历史最高点后,拐头向下,再也无法攀越巅峰。
要知道,近五年,特别是近三年,公募基金行业大爆发,长信基金的净利润始终徘徊不前。
特别是2019、2020年基金出圈大年,长信基金的净利润同比仅增长个位数。
(数据来源: 企业预警通)小编又联想到另外一个画面,刘元瑞看到长信基金净利润后,可能也是比较郁闷的想:宝宝心里苦啊,我怎么和董事会交代,怎么和大股东长江证券交代,怎么和大BOSS刘老板交代?
一声叹息!长信基金何以至此?或许只有长信基金现任总经理覃波,才能回答。
3、
实际上,长信基金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2014年12月,覃波正式担任长信基金总经理,当时长信基金非货规模在169.09亿,行业排名第39位。
此后两年间,在覃波带领下,长信基金厚积薄发,逐渐将此前积累的资源、品牌、团队战斗力展现出来,在资产管理行业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固收+量化”的特色品牌,实现了规模跳跃式的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底,WIND数据显示,长信基金非货规模达到583.83亿,行业排名一举上升至第21名。
(数据来源:WIND)当时,覃波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自己深刻意识到,规模并不是公司的目标,作为基金公司需要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时刻保持着为投资者赚钱的本心,将以绝对收益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
但,互联网俗语说得好:莫装B,装B易遭雷劈!
就在覃波向外广泛传播“长信基金将绝对收益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之后的第二年,即从2017年开始,长信基金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在量化领域,长信基金逐渐陨落。
以长信量化先锋混合A为例,曾是量化基金中曾经的佼佼者。但从2017年开始,这只产品逐步走下神坛,一路败北。
2017年,该基金意外亏损13.73%,同类平均有10%左右的正收益,沪深300更是涨幅高达21.78%
2018年,该基金继续亏损27.59%,继续跑输同类平均和沪深300。
说好的绝对收益呢?连续两年表现不佳,使得持有人开始用脚投票,长信基金遭遇大量赎回,非货规模快速跳水。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底,长信基金非货规模为350.42亿,较2016年高光时刻的583.83亿,非货规模大幅下滑近40%,行业排名掉落至第37名。
(数据来源:WIND)到了2018年,WIND数据显示,长信基金非货规模继续下滑,行业排名也继续下滑至第48名。
(数据来源:WIND)如今,虽然非货规模重回600亿,但长信基金的行业排名滑落至第56名。写到这,小编也很有点无语,真为长信基金感到惋惜。在2016年如日中天的明星基金公司,众多中型公司的领头羊,何以至此?
2017年2月,长信基金实现了股权激励。根据公告,长信基金股东会通过决议,新增上海彤胜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上海彤骏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长信基金公司股东,上海彤胜对长信基金增资751万元人民币,上海彤骏对长信基金增资749万元人民币。
增资完成后,上海彤胜和上海彤骏持股比例合计共9.09%,而这两家合伙企业正是长信基金实施股权激励的持股平台。
小编查阅天眼查显示,上海彤胜和上海彤骏的股东一共有38人。
那么问题来了,也是较为蹊跷的是,为什么股权激励通过之后,长信基金却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这38位股权激励对象,他们都是谁呢?股权激励后,是否就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了呢?
对面一路败北,长信基金现任总经理覃波究竟做了些什么?是推进事业部改制不顺利?还是因利益分配不均人心涣散?或是投研考核机制未能理顺?又或是面对内耗束手无策?
诸多疑问,且听下回分解。
注:本文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充分考虑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