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药企开始布局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下称:自免)新药。
23日,华东医药(00963.SZ)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与Kiniksa签订了产品独家许可协议,获得后者的两款自免全球创新产品在中、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24个亚太国家和地区(不含日本)的独家许可,包括开发、注册及商业化权益。
至此,华东医药已在自免领域布局了10款产品,是国内免疫领域科室覆盖最全的医药公司之一。截至23日收盘,华东医药报37.36元/股,涨幅7.70%。
华东医药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表示称,前述两款产品中,名为Rilonacept的一款产品已在美国获批上市,《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传统制药企业、生物创新药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自免新药。
比如,“一哥”恒瑞医药孵化设立了聚焦于自免创新的生物医药企业瑞石生物;(拟)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君实生物、三生国健、荣昌生物等都布局了自免管线,其中,荣昌生物已获批上市的泰它西普是60余年来,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创新药,曾备受关注。
据公告,此次,华东医药豪掷近7亿美元(首付款2200万美元,最高不超过6.4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两位数的净销售额提成费)买进两款新药:Rilonacept和Mavrilimumab。
其中,Rilonacept已于2008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又后于2019年、2020年分别获FDA、欧盟认定,用于治疗复发性心包炎,2018年被纳入我国的《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第一批)》。
根据Kiniksa披露的数据,Rilonacept于2021年第2、3、4季度净收入分别为770万美元、1210万美元、1870万美元。 Mavrilimumab则正准备于海外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相比于引进的产品而言,这两款产品所代表的自免赛道更值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自免,是一种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低活动或过度活动所导致的疾病。过低或过高的活动,会使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人体,引发约100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自免疾病有四种: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旦发病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在国际市场上,自免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治疗领域,但中国市场远未打开。据兴业证券研报,2020年,全球自身免疫及炎症类药物的销售规模约为940亿美元,但中国在2019年时整体市场规模仅约24亿美元。
此前,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有受访者表示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药价高、市场教育不足、临床医生短缺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健康知识的普及,这一现状有望得到改善。同时,国内目前仍处于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的阶段,这也让后入局者有了更多的作为空间。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5年,伴随自免诊断技术的完善,患者需求缺口将被逐渐填补,患者基数大、政策推动药物可及性提高等,将成为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预计中国自免药物的市场规模将以23.9%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462亿元。
除药物外,在自免领域,诊断试剂也有望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由于,当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后,会产生抗体,因此,可通过对抗体的检测来实现帮助医生进行辅助诊断的目的。有数据称,2016年全球抗体检测的市场规模约为9.2亿美金,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10.6亿美金。《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亚辉龙(688575.SH)、浩欧博(688656.SH)、透景生命(300642.SZ)等IVD公司已有所布局。
股民福利来了!送您十大金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