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当前,一方面美联储加速收缩计划,海外资金的流动性变化,可能会导致新兴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另一方面,原油等大宗商品资产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或将被压缩。A股大盘指数调整空间或许不大,但是高估值成长风格仍将承压。
那么,为何大盘指数调整空间有限呢?从上证指数权重行业构成来看,金融、能源基建、原材料等周期行业占比较高,低估值特征较为明显。所以,司令之前也曾“打趣”过,如果觉得自己承受不了高波动,倒不如直接持有跟踪上证指数的基金。
当然,眼下还有一种策略,或许比大盘指数的“性价比”还更高些,那就是红利/股息策略。在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高股息特征行业或策略指数,兼顾进攻和防守双重属性,在下行市场中或许更有吸引力。
下面举例几只市场上有跟踪基金的“红利”和“股息”指数,我们一起来看下今年以来的出色表现!以下数据截至:2022年2月9日。
红利组:今年以来上证红利上涨2.84%,中证红利上涨1.32%,中证红利低波动上涨4.91%,中证红利低波动100上涨2.90%,沪深300红利低波动上涨3.33%,中证沪港深深红利成长低波动上涨5.93%;
股息组:今年以来中证高股息龙头上涨5.70%,中华交易服务预期高股息上涨6.30%,中证沪港深高股息上涨4.75%。
可见,除了深证红利、中证高股息精选两只指数,其它红利/股息策略指数,今年以来均大幅跑赢沪深300(下跌-5.84%)。
司令之前介绍了股息与红利的区别,从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分配顺序看,先是弥补之前年度的亏损,然后按顺序提取“三金”(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公积金),再按顺序支付优先股、普通股股息,最后才轮到分配红利。从中可以看出,股息的优先级要高些!
那么,历史上“红利”和“股息”两种策略指数,谁的长期表现更好呢?今天,司令打算从“群众基础”相对更好的中证红利指数和中证高股息龙头指数入手,一起来看看它俩有何区别?以及目前市场背景下,谁会是你的“菜”呢?
以下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官网,截至日期:2022年2月9日
从两只指数介绍来看,其实非常相像,都是从沪深两市中选取股息率高、分红稳定、流动性较好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不过,成分股数量区别较大,中证红利(代码:000922)包括100只成分股,而中证高股息龙头(代码:931373)包括33只成分股。
从近1年、近3年以来的表现看,中证红利遥遥领先。中证红利近1年累计上涨17.51%,股息龙头累计下跌-2.56%;中证红利近3年累计上涨29.86%,股息龙头累计上涨14.21%。再拉长到近5年以来的表现看,股息龙头累计上涨37.45%,表现要更好些。不过,从历史单个年度(2017-2021)表现看,股息龙头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表现,都要比中证红利更好些。2021年却大幅落后,不过今年以来又有所反超。
从申万一级行业权重分布情况看,中证红利前三大重仓行业依次是:房地产、银行、煤炭(合计占比36.70%);股息龙头前三大重仓行业依次是:银行、煤炭、钢铁(合计占比43.05%),两者的周期性行业特征均非常显著。此外,中证红利在行业覆盖上比股息龙头更广,比如基础化工、传媒、商贸零售、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纺织服饰、轻工制造,或许是2021年表现更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前十大重仓股对比情况看,中证红利依次是:大东方、兖矿能源、华发股份、中国神华、汇洁股份、千金药业、江铃汽车、首开股份、南钢股份、重庆百货,股息龙头依次是:兴业银行、中国平安、美的集团、招商银行、兖矿能源、长江电力、中国神华、宝钢股份、格力电器、工商银行。两者仅有2只重仓股重合,并且股息龙头前十大重仓股的合计权重占比要更高些。
最后再从流通市值分布看,千亿以上市值个股,中证红利合计占比仅为33%,股息龙头合计占比高达66.66%。可见,中证红利偏向中小市值风格,而股息龙头偏向大盘股风格,这也是前者2021年表现更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喜欢红利或股息策略,2022年如果想“押宝”大市值风格,可以优先考虑股息龙头ETF或联接基金;反之,如果想“押宝”中小市值风格,可以优先考虑中证红利ETF或联接基金。当然,如果对于大中小市值风格犹豫不决的投资者,建议两者可以同步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