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预制菜销售火爆、互联网零食品牌发力传统渠道、健康类食品跻身“餐桌常客”……透过2022年首个消费旺季,可以看到食品行业的诸多新趋势和新气象。
对于食品行业而言,2022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一场来自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大考”,正在检验食品企业的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与此同时,Z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消费新风口的出现,也给企业带来低谷反弹的机会。
如何在变局中打开新局,如何稳住基本盘寻找新增量,成为食品企业的“必答题”。
聚焦Z世代拥抱新机遇
新年伊始,食品行业便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个风口——预制菜。这阵风同时吹向消费端和资本市场。
记者在上海及深圳的大润发、盒马超市看到,多款预制菜产品被摆放在生鲜区的“C位”,不仅有丰盛的年夜饭套装,还有“辣椒炒肉”“攸县香干”等免洗、免切、配料齐全的生鲜净菜。一位准备“就地过年”的消费者对记者表示,预制菜种类丰富、操作便捷,是年夜饭不错的选择。
据上海市松江区某大润发门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门店第二年推出预制菜,与第一年相比,今年预制菜的销量翻了2倍。门店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对预制菜很感兴趣,团购需求很大。另据大润发总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与上年相比,大润发预制菜整体销量增幅在40%至50%。
不仅是线下商超,预制菜同样成为外卖平台重点发力的业务之一。比如,饿了么平台就集合了每日优鲜、旗鱼等各大生鲜品牌参与预制菜业务。饿了么生鲜负责人杨子江表示,近几个月来,饿了么平台上的预制菜订单同比上年增长70%左右。
在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随着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食品市场的需求将朝着口味、方便和健康方向发展,性价比反而相对不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预制菜正是满足了方便、快捷的特点,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也吸引诸多食品企业抢滩布局。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自2021年起便不断强化快手菜概念,推出多款重点推广的大单品,全面进军预制菜。此次春节,公司以新年礼盒为切入点,推出“如虎添翼”预制菜肴礼盒。安井食品表示,公司将顺应发展趋势,持续在预制菜领域发力。
餐饮供应链龙头千味央厨已经向部分大客户定制开发了一系列预制菜产品,其表示看好预制菜的未来发展趋势,正在做部分产品的研发和储备工作。白羽鸡肉食品龙头春雪食品同样透露,下一步产品研发将会进一步清晰朝向预制菜。
“短期来看,预制菜板块投资更多的是主题性的机会。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预制菜的确具有较大市场空间,因为它符合消费需求和产业链发展方向。”天风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吴文德告诉记者,目前预制菜赛道竞争较为激烈,面向C端消费者的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具有渠道基础;面向B端客户的企业,则须在供应链、运输等方面掌握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预制菜仅是食品企业紧跟消费新需求的缩影。以健康化为例,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低脂、低糖、低盐以及植物基、益生菌等产品受到追捧。多家A股食品企业已就上述健康化趋势展开布局。
加加食品(维权)在2021年明确聚焦资源将“减盐”打造为战略级别大单品,强化公司的特色;双汇发展的新品开发思路之一便是围绕功能健康产品,开发低脂、低钠等新产品;味知香与江南大学联合研发肉制品中添加益生菌,以达到食品保鲜和口感增强的目的。
食品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在存量竞争中守住市场份额,还要寻找新的增量空间。
张毅认为,因为行业属性,食品企业在食材选择方面进行创新的可能性不大。企业要思考的是如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从产品制作工艺、包装、口味等角度出发进行创新。“除健康化以外,我们判断今年地方小吃的制品化也可能会成为年轻人的消费热点。”
渠道更多元融合成主流
正值年货销售旺季,品种多样的坚果礼盒成为超市年货区的“主角”,被整齐地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年货礼盒尤为吸睛。两大休闲零食品牌在超市中的“同台竞技”,更是对食品行业达成渠道深度融合共识的折射。
线上起家的三只松鼠起初并未在意线下渠道,直到2017年“双11”销售出现停滞,三只松鼠掌门人章燎原开始思考并布局线下渠道。在2021年天津秋季糖酒会上,三只松鼠宣布,将聚焦线下分销渠道,计划5年实现100亿元的营收目标。章燎原表示,线下分销渠道仍然是食品的主流渠道,公司前期直营店的逻辑存在错误,品牌从1到10的场景终究在线下。
章燎原分析得没错。尼尔森IQ最新报告指出,在快消品领域,尽管在电商和新兴渠道强烈冲击下,线下市场略有收缩,但仍占主导地位,坐拥七成市场份额。
除了三只松鼠,其他兴起于网上的新消费品牌如元气森林等也在向线下大肆铺货。除了挤占连锁便利店、商超的货柜,元气森林还将触角伸向了三、四线城市,深耕下沉市场。
实体渠道重获重视的背后,是线上流量枯竭、获客成本高企和去中心化。以三只松鼠为例,2021年半年报显示,推广费与平台服务费同比增长近51%,但引流效果却大不如前。公司表示,线上平台流量进一步分散,多流量入口导致主流电商渠道的流量下滑,线上销售增速放缓。公司借助数字技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扩大电商引流入口,在保障销售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获客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在平台反垄断、电商直播税务整改以及推荐算法规范等电商整顿的趋势下,厂商多平台入驻和多渠道利用成为必然。
发源于武汉街边小店的良品铺子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2020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线上收入占比为52.45%,首次超过了线下销售份额。如今的良品铺子,拥有近3000家线下门店,产品覆盖天猫、京东、微信小程序、自营APP等近百个线上渠道,同时布局了社区电商、社交电商、传统商超等渠道,建立了一个高度融合的全渠道营销网络。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良品铺子之所以整体表现优于同行,就在于销售渠道非常均衡。因此,企业未来必须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共生。
线上品牌力拓线下渠道,传统品牌也在着重布局线上渠道。以双汇发展为例,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经构建了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模式。其中,线上直销业务由子公司双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作,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0家,另运作多多买菜等平台的入仓业务,主要销售包装肉制品、熟食、生鲜产品、调味料等产品。
一家肉制品上市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较小,但发展速度很快。由于消费习惯的变迁,公司现在很重视线上渠道,未来将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性,研发投放新品种以扩大销售规模。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区主席张云表示,像双汇这样的知名品牌发展线上渠道,可以省去很多中间成本,有利于进行品牌红利收割。未来新品牌极大可能在线上诞生。一方面,去中心化有利于新品牌的诞生;另一方面,线上流量虽贵,但很精准,有利于新品牌迅速瞄准目标客群。当新品牌在线上做到一定规模和声誉后,一定要去线下渠道建立壁垒,同时线下渠道足够纵深,能够为新品牌提供更多可能。
着力降成本提价待考验
2021年,因上年基数较高、原材料成本上涨、需求端疲软等原因,食品板块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双双承压。统计数据显示,在食品板块中,2021年全年股价跌逾20%的公司有24家,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有41家。
展望2022年,市场对食品饮料板块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提价传导的顺畅性、消费复苏的时间等方面。2021年9月底,一份在市场上流传的安琪酵母涨价通知为食品行业拉开了新一轮涨价潮序幕。此后不到一个月,洽洽食品、海天味业、安井食品接连加入涨价阵营。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从调味品、速冻食品到休闲零食,行业内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相继宣布提价。提价日期主要集中在2021年四季度,价格调整幅度从3%至30%不等。
在近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本轮食品行业的涨价潮尚未完全传导至零售端。上海浦东新区一家卜蜂莲花超市的销售员对记者表示,部分食品品牌已经完成售价的上调。但是,位于松江区的大润发还未接到调价通知,商品价格没有变化。
通常情况下,提价可帮助食品企业缓解成本压力,但最终效果仍取决于终端传导、落地情况。吴文德认为,提价能力的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行业的竞争格局,即公司的行业地位、竞争力以及下游客户对提价的敏感程度。
如安琪酵母,受益于其在国内酵母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以及酵母产品在面食、烘焙应用中的重要性,叠加下游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等特点,相比其他消费品具有更强的提价能力。
洽洽食品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于2021年10月22日发布部分产品提价的公告,在发布当天经销商的出厂价已经全部调整,目前终端和卖场价格均已基本调整完毕,进展较顺利。由于经销商对分销、终端、批发,特别是卖场都需要谈判的过程,公司会给经销商一些原价补贴。
部分企业受制于疫情防控以及需求端表现,提价传导落地效果仍有待后续观察。吴文德告诉记者,其在最近观察中发现,部分食品企业会遇到产品的终端提价幅度跟不上出厂价幅度的情况。
“我们复盘过往几轮提价潮发现,行业的提价红利仍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释放。”吴文德表示,对于必选消费来说,当成本压力推动企业涨价后,只要成本有所回落,提价红利就会显现。
整体来看,机构普遍预判,2022年食品行业有望走出低谷。中泰证券认为,提价落地将推动出厂到终端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渠道利润恢复,积极性提升,库存有望进入上行周期。天风证券表示,虽然2022年仍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在2021年经历了压力测试之后,行业目前处于低迷时期的尾声,如果放眼更长维度来看仍需乐观面对,消费升级仍然是不变的趋势。
“今年食品的消费端会呈现出边际好转的趋势,但好转的程度仍然取决于市场的消费信心。”吴文德告诉记者,对于C端食品企业而言,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行为改变仍有望带来显著机会;而餐饮产业链上的企业,则将在餐饮连锁化率提升、注重效率和成本等方面找到发展红利。
集虎卡,开鸿运!最高拆522元惊喜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