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年,创投圈最大的故事是新消费品牌的崛起,而泡泡玛特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2020年12月,“盲盒第一股”登陆香港,市值超千亿港元,市场押宝这个潮玩小帝国未来的规模能比肩迪斯尼。
成功的新经济公司,背后大多有风险投资的支持。然而,初创企业融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泡泡玛特也不例外。有的创业者甚至把融资的成功归于运气。
我们来回顾下泡泡玛特成长史上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2012年,25岁的创始人王宁急需一笔启动资金,开线下店。他不知道从哪找投资人,只能网上乱找联系方式,盲投了几百份BP。三个月后,天使投资人麦刚偶尔看到邮件。见面三次后,麦刚投了200万元,成为王宁唯一的外部天使。
麦刚最重要的投后服务就是找下一轮投资。当时,电商处于爆炸期,机构很少关注线下。千辛万苦之后,在麦刚的引荐下,泡泡玛特拿到了启赋资本的600万元。之后三年,泡泡玛特都是靠初期投资人的追投活下来的。
Molly的引进是泡泡玛特的另一个里程碑。在红杉资本的投资人的陪同下,王宁从日本引进了卡通形象Sonny Angel,之后完成了与新形象Molly的独家签约。随着盲盒的流行,泡泡玛特脱颖而出。
2017年,泡泡玛特举办首届“国际潮流玩具展”,开始从生活集合店向潮流IP服务商转型,至此公司走上了快速增长之路,融资也不再成为难题。如何拒绝蜂拥而至的投资人,才是王宁的难题。
王宁后来接受红杉的投资。熟知内情的人士说,“一半是看感情。毕竟,红杉之前帮了不少忙,而且沈南鹏都出面了”。2020年底泡泡玛特上市时,红杉是第一大外部机构股东,占股4.87%。
泡泡玛特的融资历史说明了什么?
1. 遇到麦刚有运气成分
在中国,注册备案的投资机构有上万家,鱼龙混杂,活跃的专业机构只有几百家。盲投BP的效率很低。麦刚晚了三个月才看到邮件,初创企业的三个月对现金流的考验很大。
2.糟糕的投资人不在少数
缺乏显赫背景的王宁在融资时,遇到过很多奇葩。比如,湖南一家大名鼎鼎的国有背景机构,在听完王宁的梦想之后,说:这么好的事怎么会轮到你这样的人!与糟糕的机构纠缠会浪费创始人宝贵的时间。
3.好的投资人价值连城
麦刚不仅带来了种子,还帮助引入了下一轮资金。红杉则不仅出钱,还提供品牌背书。专业机构不仅会以对行业的洞察和拥有的资源,帮助企业理顺商业模式、解决早期业务扩张、辅助创业者做好公司治理等多种发展难题。
4.专业机构未必慧眼识珠
王宁盲投了几百份BP,除麦刚外,基本都石沉大海。难道泡泡玛特遇到的都是非专业机构?未必。除了喜欢跟风的机构之外,不同的机构,在不同的阶段,关注的领域和投资偏好都有可能不同。BP需要精准投放。
泡泡玛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者需要在早期就尽快找到合适的专业投资人,才能从容应对挑战,提升创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