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Wind资讯
1月14日晚间,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发布多个重磅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开年以来,两周市场表现不佳,但随着政策的呵护,本周沪深两大股指仅小幅下探,较新年第一周下跌收窄,而创业板指、科创50则率先收涨,市场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后期行情或并不悲观。
//四大重磅政策发布 //
1、两部门进一步规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行为,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对《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
《办法》修订稿包括总则、承兑、贴现和再贴现、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八章四十二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承兑和贴现资质要求。承兑、贴现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符合监管要求。承兑人应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到期付款能力。持票人申请贴现,应具有真实交易关系。
二是加强风险防控。银行承兑汇票和财务公司承兑汇票的最高承兑余额不得超过该承兑人总资产的15%,保证金余额不得超过承兑人存款规模的10%。
三是缩短最长付款期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四是强化信息披露管理。企业、财务公司、银行未按要求披露票据承兑信息的,不得开展票据业务。
五是加强监督管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对超出承兑限额和付款期限、未按规定披露信息、逾期兑付、无真实交易关系承兑贴现、欺诈骗取承兑贴现、未经许可从事票据贴现的依法追究责任。
2、证监会启动货银对付改革
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货银对付(以下简称DVP)改革,就拟修订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同步就《结算规则》《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DVP是国际市场普遍采用的基础制度,用于保障证券交易达成后钱券足额交收。这次改革贯彻落实证券法,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对自营和托管业务建立证券交收与资金交收之间的关联,明确违约处置安排。
本次改革保持投资者现有交易结算制度和习惯基本不变,对广大个人投资者没有影响。改革有利于从制度上增强结算体系安全性,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改革同步降低结算参与人的结算备付金最低缴纳比例,有利于减少全市场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证监会就《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发布关于就《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定义和评估,有效识别重要货币市场基金;明确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附加监管要求,增强抗风险能力;明确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防控和监督管理机制。
4、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关联交易监管,规范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行为,防范利益输送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保监会起草了《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近期将配发实施通知,明确过渡期安排。
//开年第2周市场有所好转 //
2022年开局2周,A股连续下跌,市场整体走弱,不过有好转的迹象。Wind数据显示,本周上证指数小幅下跌1.63%,深成指下探1.35%,创业板指率先反弹0.73%,科创50收涨0.52%,本周四大股指较第一周有所好转。
而北向资金依旧是持续净买入。Wind数据显示,本周北向累计净买入74.45亿元,两周合计净买入136.49亿元。虽然2022年开局连跌两周,但北向资金青睐A股不变。
//债基火爆纷纷限购 //
对于限购的原因,银华基金称“为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此外南方基金也公告称,旗下南方宝元债券、南方通利债券两只基金自1月14日起,将暂停接受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累计超过500万元的申购申请。而南方多利增强则将每日申购上限设定在1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不到半个月时间已有逾百只债券基金(各份额合并统计)宣布限购,涉及中银基金、德邦基金、长信基金、建信基金、永赢基金、信诚基金等数十家基金公司。
从基金类型来看,包括中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及混合一级债基在内的纯债类基金占比较高。
业内表示,近期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强烈需求致债券基金受到了强烈关注,为避免大额资金进入影响收益,不少基金选择限制大额申购及转入业务。此外,债市一季度或将维持震荡,“结构性资产荒”下暂时限制大额申购,有助于基金平稳运作。而在基金分红前,往往也会限制大额申购。
//2022年大类资产配置方向 //
九州证券邓海清分析认为,1)A股行稳致远,存在超配价值:从政策基本面、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基本面来看,2022年A股整体风险不大。
在经济稳增长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在2022年应该会是友好年,这与近三年强调化解风险的宏观政策环境有很大不同。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已经告别“负债驱动的繁荣”的时代,追求高质量发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不搞强刺激、大水漫灌,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过热,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不会被动追随美联储加息,不会出现全面收紧,依然会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来支持宽信用、呵护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向。
2022年宏观政策呵护、经济基本面边际好转,信用环境不会转向收缩,共同形成了对股市有利的环境。
2)中国债市:没有“猛牛”,也没有“大熊”:震荡市的可能性更大。
2022年美联储加息、美债收益率上行可能对中国债市造成短期冲击。但中国债市的走势最终取决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美债对中债的冲击是短期的,不改变中国债市的趋势。
当前资金市场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已经接近回到合理位置,2021年债市因央行政策利率和资金市场利率的“地心引力”带来的债券大牛市难以在2022年复制。
3)大宗商品:2022年大宗商品保持谨慎
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易跌难涨,对大宗商品整体都应保持谨慎。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疫情影响边际缓解,原来紊乱的供应链走向秩序化。二是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货币刺激退出,美元走强,也会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三是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的影响都将有限。四是中国的能耗双控政策的边际调整。
总体上,国内债券、食品饮料、新能源等股票的估值均在高位。在此情形下,大类资产配置中,寻找到市场因预期和现实背离的时点性机会十分重要。若市场因极端情绪发酵导致出现了博弈机会,则将极大增强α收益。
瓜分6666元现金红包!领取8%+理财券,每日限额3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