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金融知识普及月|省心理财好方法:基金定投

时间:2021-09-23 18:24:13 | 来源:市场资讯

你是否曾对着基金净值曲线图脑补,要是买在这个底部,卖在这个高点,用不了几轮就能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理性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干,投资者常常一顿操作,结果收益却不咋地,既糟心又费钱。那有没有省心理财的好方法呢? 今天就给大家安利一个懒人投资新姿势:基金定投。

什么是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每隔固定时间,对某固定基金投资固定金额。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投资人无需时常选择进场时机,只需预先设立每次投资的金额、投资时间和标的,然后根据计划按时投资,期间亦可随时申请暂停或赎回。

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而言,选择定投公募基金,让专业的基金经理为你“打工”,既省心又有安全感。

基金定投有哪些优势?

基金定投这种投资方法,时间、金额、基金都是预先设置好的。其优势在于:

 投资门槛较低,国内基金定投大多每月最低100元就可以投资,相比银行理财动辄10000元的起购金额,基金定投的门槛较低,经济负担较小。

 避免错误择时,普通投资者很难适时掌握正确的投资时点,常常可能是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卖出。平均成本投资方式可避免短期波段的风险及追涨杀跌的困扰。

分摊风险和成本,基金定投可以避免投资时的恐惧或贪婪情绪影响投资决策,更有效的累积财富。同时定投通过资金的分期投入,拉长投资基金的期限,可有效地分摊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适合作为中长期的理财方式。

哪些人适合基金定投?

第一类是缺乏足够时间或专业知识研究市场的人群。定投的时间、金额、基金都是预先设置好的,对于缺乏足够时间或专业知识研究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定投省时省力,同时可以在长期投资中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第二类是害怕投资的高波动,又想有一定收益的人群。定投采取分批买入方式,克服了只选择一个时点进行买进的缺陷,可以更有效地均衡成本,降低投资的风险,并且在市场上涨时不错失机会。

第三类是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的人群。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较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投资行为偏差,如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可能使得投资者忽略了市场风险或者错失了好的投资机会。定投过程中不需人为的干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行为偏差对投资的负面影响。

第四类是每月有固定薪资收入的人群。通过每月或每段时间将一定的资金进行定投,一方面可以对自身的收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避免过度消费;另一方面,长期坚持定投一般可以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基金定投如何操作?

选平台

基金定投的渠道比较多,主要分为基金公司、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银行三类。三种渠道中,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便捷省心,费率较低,不过需要你自己具备挑选基金的能力,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你可以轻松get到各家公司推荐的重点基金,便于关注基金公司及基金动态,但如果想同时定投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需要分别在几家基金公司开户操作,而银行渠道费率稍贵,但客户经理可以根据你的理财诉求帮你推荐基金。

选基金

适合作为定投目标的基金有两大特点:波动大、长期业绩好。波动较大的基金,可以通过定投起到平滑成本的作用;待市场上涨时,波动大的基金获得的收益也相对较高。而像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这样波动很小的基金,直接一次性买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长期定投。指数基金、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通常属于波动比较大的基金品种。

那怎么挑到长期业绩好的基金呢?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有以下几个窍门:

成立时间较长,最好在3年及以上的基金更加稳妥

这只基金在3年或者5年时间内,是否都能保持比较稳定靠前的排名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强、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更值得信赖

确定定投频率

基金定投是月定投好,还是周定投好呢?其实两种方式对定投结果影响不大,对于领取月薪的上班族,建议定投选择1个月为周期,每月发工资之后投入计划的金额。

及时止盈

股市有句谚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定投不止盈,账户上收益再高都是浮盈,落袋为安是王道。你可以设置几个盈利目标,比如10%、20%、30%,到了目标及时止盈,不要贪杯哦!

(部分内容汇编自深圳证券交易所)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和本金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前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