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满天飞,牵动着大家的心。然而传闻终究是传闻,不见得都是真的。如果不想被消费,只能多长点智慧。
离职能去哪儿?
人总是要有去向的,从去向来梳理,基金经理离职后,大致就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奔私,也就是自己创办私募基金公司或者加入现有的私募基金。一般来说,个人能力比较强,不满足于公募收入天花板的基金经理多会如此选择;
二是跳槽,也就是去到其他的公募基金公司。一般来说,从中小基金公司到大公司谋个高薪和大平台,从大公司到中小公司谋个充分施展才能的地儿;
三是被挖角,公募基金经理也是很抢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可能都需要,尤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做净值化产品,做权益类投资,还是挺需要进补公募基金人才的;
四是退休或者转行,基金经理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投资也算一技之长,不帮别人管钱,自己有家底,自己管理也能有不错的收入,另外财务自由后,也可能有自己的梦想去圆;
五是创公,也就是自己作为专业个人去发起一家新的公募基金公司,这条比较少见,主要门槛太高,基本上得很有江湖地位才能实现,比如傅鹏博傅老师这种。
基本上也就这五条出路,基金经理离职前,无非也就考虑这些。
离职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基金经理离职的原因,简单说外面的世界更好or这地没法待了or不想打工了,细化说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遭遇天花板。主要是收入和职位的天花板。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薪酬体系,想要突破薪酬体系是很难的,而职位也总是有限的,别人也做得很不错,想要顶掉没那么容易,也不太合理。虽然双方都不舍,但是没可能让步的话,缘分只能止步于此。
工作不顺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可能有斗争。不同股东方利益的纷争,不同高管派系的内斗频仍,都会让基金经理可能心生离意。都是打工人,从事投研工作,更倾向于一个和谐的环境。
内冷外热。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是会得到很多关注的,求贤若渴的基金公司,总会想办法来招徕人才。面对外面的诱惑,很难不心动。
无欲无求。人生不只有工作,工作可以赚钱,可以实现职业理想,但是当这一切对于基金经理来说都不再是追求,还在坚持的就是热爱,如果热爱消退,那么很可能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任职稳定性
其实考察基金经理的任职稳定性,也就是考察上面这些内容,单纯去看基金经理换过几家公司,意义并不是很大。
当然,在利益之外,也不能忽略的是个性,“有钱难买我乐意”。恰恰这个算是投资者最难了解基金经理的部分。而另一个难点则在于,很难了解基金公司是否内乱丛生,只有在大量离职后才能事后了解到。
小心求证,大胆假设,这就是多长点智慧的关键。基金经理对于个人的去向,都是低调保密的,基金公司更是要严防死守,别说基金经理了,就是一个基金主播的离职都要严密封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