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在苏宁易购进入“阿里时代”后,苏宁物流板块也面临归属问题。8月3日,有媒体报道,苏宁物流或被深圳某港口集团收购。目前相关的资金筹集工作已经展开,前期收购资金已经部分到位。对此,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该消息不实。然而,现如今在本家的零售地盘上,家电等各类商家反而更愿意选择其他物流品牌发货,多少反映出苏宁物流阵地失守的窘境。从甩掉天天快递,到变卖物流资产,苏宁物流的吸引力已经成了未知数。
寄件服务已停止
苏宁物流或许已经算不上是苏宁的金字招牌了。
在苏宁易购App上,商品详情页中的“服务”一栏已经很难发现“苏宁物流”的突出标识。北京商报记者在询问多家家电、服饰类商家后了解到,当前苏宁物流在零售大盘的地位已经弱化。尽管商家可选择苏宁快递发货,但长虹、苏泊尔等家电品牌仍选择了第三方物流商,例如京东物流或是通达系快递。
一位苏宁易购的快递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已没有寄件服务,只为平台派件。
事实上苏宁的物流业务早已显现萎缩态势,被纳入苏宁物流版图的天天快递,已然不能在快递行业里排上名次。在北京街头不停穿梭着的快递三轮车中,人们已经越来越难找到天天快递的蓝色标识。2月初,一位朝阳区的天天快递加盟商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网点一天仅派送一次,若是在平日,则日均需派送两次,每人每天平均共配送100多件。“苏宁的货比较多,是3元/票,天天快递的比较少,为2元/票。”上述加盟商给出了这样的价格水平。
与此同时,业内也出现传言,部分从业人士开始揣测顺丰是否将成为天天快递的接盘者。然而,2月底苏宁发布的一则天天快递转型消息,让这家多年数次易主的二线快递的命运一锤定音。被收购长达四年之久,亏损却超30亿元的天天快递,苏宁物流乃至苏宁已经背负不起了,当下的苏宁物流也有些命途多舛。
若是将时间倒回至2017年,苏宁对收购天天快递抱有厚望。据其公告,苏宁认为,收购天天快递能强化苏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可以在短期内整合双方在仓储、干线、末端等方面的资源。然而,对天天快递分拨网点持续的直营化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宁物流板块的毛利。例如在2019年,天天快递花费了3.75亿元来收购广东天天快递的业务和经营权。
变卖物流资产
苏宁在物流的布局上,风格不同于早几年的大手笔买入,而是变成了“变卖”,减轻负重。
“苏宁的物流网络是依附于不同中心仓的独立网,没有形成一张全国性的网络,辐射范围基本就是一个城市的部分区域,更别提乡镇,”一位资深物流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所以苏宁买下天天快递,主要是打算将全国的末端触点补齐,但实际上苏宁对天天快递的利用率并不高,管理上又难适应通达系的竞争,所以市场空间被不断蚕食。”
除了甩掉天天快递,苏宁也在想办法解决掉物流资产带来的重负。在3月,苏宁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苏宁易达物流、控股子公司南京宁昌与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洛斯”)的关联方珠海普实、CLH88(HK)Limited签署合伙协议,四方共同出资38亿元认缴“珠海普易物流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份额。
在公告中,苏宁表示,主要是通过轻资产运营模式加速资金循环,同时加快物流仓储资源的获取,推动公司物流仓储规模的快速扩张。彼时,一位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这场合作实际上是苏宁将物流资产卖给普洛斯。7月,有媒体爆料,目前苏宁的物流不动产已经悉数卖给普洛斯。
根据苏宁2020年的财报数据,公司已在48个城市投入运营67个物流基地,在15个城市有17个物流基地在建、扩建。
未来何在
苏宁物流走到今天多少让人唏嘘。实际上,在天天快递被传出收购传闻时,快递专家赵小敏就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惋惜。彼时,他认为,天天快递以客户为驱动,是市场化的快递企业,和苏宁本身仓配物流的运转模式较为不同,若是硬将两者进行融合就会出问题。
赵小敏认为,两者本应双线发展形成互补的局面,然而在收购后,苏宁仍以苏宁物流为中心,对天天快递直营化投入了众多成本,“整个战略决策和执行效度都出现明显的失误,事实证明也难有起色,因此也错失了发展机遇,非常可惜”。
在为物流寻找方向的苏宁,最终也敲定了自己的命运。7月29日,苏宁新董事会出炉,黄明端上任苏宁易购董事长,刘鹏担任苏宁易购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阿里系高管悉数入驻,苏宁正式进入了“阿里时代”。
随后,在8月初,市场便传出苏宁物流被收购的传闻。虽然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消息不实,但在部分从业人士眼中,苏宁物流在市场的位置已经十分弱化。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也反映出阿里对于苏宁物流未显现出兴趣。“阿里已经有了末端网络的主体框架,苏宁物流的价值没有那么大了。”上述资深物流从业人士认为。
在头部企业加速投资、整合、上市的竞争中,二线快递企业在市场上越发角色轻微。8月3日,国家邮政局表示,在上半年,头部品牌间增速继续分化,二三线品牌继续出清,新进入品牌增长迅猛。快递企业投融资更加频繁,头部企业投资力度加大,主要集中在运输能力与产业园区建设(处理中心),重资产化趋势固化。
北京商报记者赵述评何倩
图片来源:企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