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资流入是长期趋势,不因短期波动而改变(国信策略)
来源 追寻价值之路
文 燕翔、许茹纯、朱成成、金晗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2000年以来A股的国际化进程在不断推进,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机制陆续启动,而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外资在A股市场的持股市值也在逐年提升,2003年以来外资持股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比重由1.7%大幅升至2021年二季末的5.4%。我们认为目前A股市场在盈利好、估值低的组合下具备非常高的投资性价比。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前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依然处于明显的低配状态,A股市值占全球股票市值比重在2019年底达到了10.2%,但当前外资配置A股市场资金占比全球股票型基金比重仅为1.8%,并且MSCI全球指数中A股权重同样也仅为0.4%,因此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外资持续净流入依然大有空间。
2000年以来A股的国际化进程在不断推进。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2011年12月RQFII机制启动,2019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宣布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开通。2018年5月份 A股开始正式被纳入MSCI,至2019年12月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2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外资持股市值也在逐年提升。外资投资A股市场主要通过陆股通和QFII/RQFII两个渠道。根据央行定期披露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数据来看,外资持股市值由2013年的3448亿元升至2021年二季末的3.8万亿元。从持股市值占比来看,2003年以来,外资持股占比由1.7%大幅升至2021年二季末的5.4%。其中已披露的陆股通持股市值为2.5万亿元,占外资持股市值比重为66%,因此总体来看,陆股通是当前外资布局A股市场的主要渠道。
从资金净流入来看,2018年以来陆股通资金单月净流入规模中枢显著抬升。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每年均维持正流入状态,且整体上净流入规模中枢在逐年扩大。2014年至2017年期间陆股通资金单月流入流出规模大多在200亿元范围内,而2018年开始,陆股通单月流出流入额多在600亿元左右,单月流入流出规模中枢显著扩大。
目前A股市场在盈利好、估值低的组合下具备非常高的投资性价比。从基本面的驱动因素看,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大幅下挫,但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成效好于国外,我国经济修复的节奏也要显著领先。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经济依然维持较为稳定的复苏态势,我们也预计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速预计仍将维持50%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从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估值并不贵,并且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依然处于低位,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并且当前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依然处于明显的低配状态,长期来看外资持续净流入依然大有空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3年以来A股总市值占全球股票市值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显著,截至2019年,A股市值占全球股票市值比重由1.6%上升至10.2%。但当前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依然处于明显的低配状态,一是从外资配置A股规模占全球股票型基金规模比重来看,截至2020底全球股票公募基金总规模是28.3万亿美元,外资配置A股市场资金为5225亿美元,占比仅为1.8%。二是当前MSCI全球指数中A股权重同样仅为0.4%,占比同样较低。
外资流入是长期趋势,不因短期波动而改变
2000年以来A股的国际化进程在不断推进。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2011年12月RQFII机制启动,2019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宣布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开通。2018年5月份 A股开始正式被纳入MSCI,至2018年8月,A股纳入因子为5%。2019年5月MSCI将A股纳入因子由5%提升至10%,2019年8月A股纳入因子提升5%至15%,同时一次性以15%的比例纳入创业板大盘股。2019年12月A股纳入因子提升5%至20%,同时一次性以20%的比例纳入创业板中盘股,至此MSCI对于A股的“三步走”纳入扩容计划已顺利完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外资持股市值也在逐年提升。外资投资A股市场主要通过陆股通和QFII/RQFII两个渠道。根据央行定期披露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数据来看,外资持股市值由2013年的3448亿元升至2021年二季末的3.8万亿元。从持股市值占比来看,2003年以来,外资持股占比由1.7%大幅升至2021年二季末的5.4%。其中已披露的陆股通持股市值为2.5万亿元,占外资持股市值比重为66%,因此总体来看,陆股通是当前外资布局A股市场的主要渠道。
从资金净流入来看,2018年以来陆股通资金单月净流入规模中枢显著抬升。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每年均维持正流入状态,且整体上净流入规模中枢在逐年扩大。2014年至2017年期间陆股通资金单月流入流出规模大多在200亿元范围内,而2018年开始,陆股通单月流出流入额多在600亿元左右,单月流入流出规模中枢显著扩大。
目前A股市场在盈利好、估值低的组合下具备非常高的投资性价比。从基本面的驱动因素看,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大幅下挫,但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成效好于国外,我国经济修复的节奏也要显著领先,去年全年我国GDP增速为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取得正增长的国家。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经济依然维持较为稳定的复苏态势,我们也预计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速预计仍将维持50%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从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估值并不贵,并且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依然处于低位,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截至7月30日,沪深300指数估值为14,大幅低于澳洲标普指数(50)、纳斯达克指数(44)、印度SENSEX30(30)等发达、市场新兴市场指数。
并且当前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依然处于明显的低配状态,长期来看外资持续净流入依然大有空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3年以来A股总市值占全球股票市值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显著,截至2019年,A股市值占全球股票市值比重由1.6%上升至10.2%。但当前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依然处于明显的低配状态,一是从外资配置A股规模占全球股票型基金规模比重来看,截至2020底全球股票公募基金总规模是28.3万亿美元,外资配置A股市场资金为5225亿美元,占比仅为1.8%。二是当前MSCI全球指数中A股权重同样仅为0.4%,占比同样较低。所以总体看,目前A股在外资的全球资产配置中依然是明显低配的,长期来看外资持续净流入依然大有空间。
近期观点回顾
《市场思考随笔之六十五:“宁”与“茅”分化的背后》:去年全球货币大放水,无论茅指数还是宁指数估值都显著抬升,这是分母的逻辑,今年市场分母的逻辑没有了,宁指数依然可以有盈利加速上行拔估值的故事讲,茅则失去了继续拔估值的逻辑甚至估值还有高位回落的压力。往后看,我们认为市场最明确的投资方向是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成长属性更强的宁指数(估值也更高),可能比价值属性更强的茅指数(估值也更低),机会更大。
《市场思考随笔之六十三:越来越价值化的A股市场》:“价值”的内涵不是低估值,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制度监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A股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价值化。这种价值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越来越向代表未来方向的产业集中,部分行业可能会有长时间的超额收益;二是资金越来越向好公司集中,类似2000年、2015年这样的单纯小市值重组股主题炒作以后恐怕难以复现。
《2021年7月策略月报:中报业绩变化前瞻》: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速预计小幅回落,整体仍将维持50%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结构上看,非金融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的高点出现在一季度,二季度将显著下滑至105%。受益于净息差走阔、资产质量好转同时叠加低基数效应,二季度银行业利润同比增速预计将上行至16.7%,并带动整体金融行业的利润增速上升至15.2%。
《市场思考随笔之六十二:人民币升值利好股票市场》: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成为了股市向上的催化剂。我们判断未来一个阶段内,人民币汇率可能将处在一个缓慢有波动的升值区间中。我们认为,当前环境下人民币升值对A股市场是明确的利好。
《第二波主升浪——2021年A股中期策略展望》:对比海外成熟市场,A股市场正走向成熟,未来走出长牛慢牛行情的条件已经开始具备。本轮全球经济复苏方兴未艾,我们预计商品价格上涨将持续到四季度。通胀具有两面性,抬升利率与增加企业盈利,后者影响更大。2021年基本面重要性远大于流动性,我们判断二季度后,A股市场会有年内第二波主升浪行情。结构上看,中国优势竞争企业依然是长期投资方向,不会受通胀和流动性变化太大影响,短期通胀交易机会可关注周期和金融。
《通胀上行中的行业百态:谁抗通胀,谁不抗通胀》:虽然整体来看,全部A股非金融企业的基本面受益于通胀上行,但不同行业对于通胀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受益于通胀上行。通过对申万非金融行业的分类研究可以发现,资源周期品是最受益于通胀上行的行业类别,量价齐升逻辑下,行业的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市场思考随笔之六十一:为何近期频现白马失蹄》:白马股估值高位,股价反映了过多的乐观预期,这导致财报数据只要不是进一步超预期,就会被理解为低于预期。所以近期经常看到一季报出来后,但凡数据不达预期甚至还可以,股价就会出现大幅调整。
《牛途未尽,复苏中的调整》:我们判断,全球经济的复苏正方兴未艾,基本面的拐点可能要到三季度才会出现,现在判断行情已经走完可能还为时尚早。此外,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将在4月份陆续披露完毕,我们认为可以更加乐观点,建议关注顺周期板块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及相关投资机会。
《市场思考随笔之五十九:历次“大调整”始末》:在全球经济复苏仍方兴未艾之际,当前市场的下跌更像是“调整”,判断行情已经走完可能还为时尚早。我们认为可以更加乐观点,在后续4月份年报一季度数据陆续公布后,预计市场会有更好的表现。
大类资产表现一览:股市走弱、债券走强
上周大类资产中股票走弱,而债券、工业品和黄金价格普遍上涨。具体来看,股票市场中,沪深300指数上周环比下跌5.5%,创业板指上周环比下跌0.9%。债券市场中,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7.7BP。商品市场中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上涨1.7%,南华农产品指数上涨1.2%。黄金价格环比上涨1.3%。上周上证综指环比下跌4.3%,国信价值指数单周下跌4.4%。
上周我们统计的全球各主要股票指数普遍下跌。具体来看,发达市场中美股标普500指数、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集体收跌,单周跌幅分别为0.4%、0.4%和1.1%。欧洲市场中法国CAC40指数、富时100指数小幅收涨,单周涨幅分别为0.7%、0.1%,德国DAX指数单周下跌0.8%,日经225指数单周下跌1.0%,韩国综合指数环比下跌1.6%,恒生指数单周大幅下跌5.0%,澳洲标普200指数环比基本持平。新兴市场中俄罗斯RTS指数单周收涨1.9%,孟买SENSEX30指数单周下跌0.7%,泰国综指单周下跌1.5%,台湾加权指数单周下跌1.9%,圣保罗IBOVESPA指数单周下跌2.6%。
行业一周表现:通信、有色逆势领涨
上周申万一级行业下跌居多,其中通信和有色金属行业逆势领涨,而休闲服务、食品饮料和房地产等行业大幅收跌,表现垫底。具体来看,上周通信行业上涨2.3%,在申万各一级行业领涨。有色金属和电子单周分别上涨1.9%和1.3%,表现同样居前。休闲服务行业单周大幅下跌13.1%,在申万各一级行业中表现垫底,食品饮料和房地产分别下跌13.0%和8.0%,表现同样较为靠后。
上周申万二级子行业同样多数下跌。具体来看,半导体行业单周大幅上涨8.3%,表现居前。元件和稀有金属行业涨幅次之,单周涨幅分别为3.8%和3.4%。而景点、饮料制造和酒店跌幅靠前,跌幅分别为16.9%、15.7%和15.0%。
风格指数:风格指数全线收跌
上周市场各风格指数中全线收跌,其中小盘股风格相对抗跌。具体来看,上周绩优股、高市净率股和低市盈率股跌幅靠前,单周分别下跌为9.8%、5.2%和5.1%。而高市盈率股、中市盈率股相对抗跌,上周分别下跌1.4%、1.9%。上周大盘股风格下跌5.6%,中盘股风格和小盘股风格分别下跌2.3%和2.6%。
上周各主题概念指数同样下跌居多,175个概念指数中65个主题概念指数收涨。其中光刻胶、首板和长江存储概念三个概念板块表现居前,而白酒、炒股软件和品牌龙头等概念板块表现垫底。
估值水平:创业板相对估值小幅上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