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缩减资本金!多家基金子公司出手

时间:2021-08-01 17:22:47 |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晖

2016年12月出台的新规对于基金子公司行业而言可谓一道分水岭,自此,整个行业结束了此前4年狂飙猛进的局面,转型、分化成了整个行业的关键词。

截止今年6月末,基金子公司不仅首尾规模分化已经超过3000亿,在注册资本金方面,也不再像2017年那样集体增资,近期开始出现同一家基金子公司连续减少注册资本金,部分基金子公司逆势增资的分化局面。

转型成效也因公司而异,有基金子公司已经在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等方面打下基础,也有基金子公司至今仍在寻找业务方向。

多家基金子公司再次调整注册资本金

2016年出台的新规对基金子公司提出了净资本约束的要求,此后的一两年时间里,基金子公司开启增资之路,不过随着业务开展进度不同,一些已经增资的基金子公司近期开始收缩注册资本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7月20日,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将注册资本金从原来的1.8亿元减少至1.3亿元,下降幅度达到27.78%,事实上,这并不是该基金子公司第一次减少注册资本金,2019年10月,该基金子公司曾将注册资本金从3.1亿元减少至1.8亿元。而在2018年4月,为了满足新规要求,该基金子公司一次性将注册资本金从2000万元提升至3.1亿元。

除了上述基金子公司,北京一家中小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子公司在2020年12月也曾将注册资本金从3亿元减少至2亿元。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过去几年基金子公司增资主要是为了满足新规对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要求,而当时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管理规模较大,因此需要的注册资本金较多,近几年随着一些项目陆续清算到期,由于监管趋严,整个行业处于转型期,新增业务开展缓慢,管理规模处于下降的过程中,此前增加的注册资本金发挥不了太大作用,股东方因此决定减资。

从母公司基金公司的股东方——证券公司历年年报也可看出基金子公司规模变化,该基金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仅用了1年时间,2013年末管理规模就已接近百亿元,2016年末,管理规模达到顶峰时期的984.41亿元,不过近些年管理规模逐年下降,2020年末存续项目共计9个,资产管理规模已不足30亿元。

也有基金子公司为了开展新业务或是应对财务压力逆势增资,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5月,中欧盛世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金从原来的1.67亿元提升至2.67亿元;南方资本在3月也将注册资本从4.6亿增加至5.42亿;今年2月,北京英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金从3亿出头增加至5.58亿。深圳华润元大资产、鹏华资产两家基金子公司去年也有过增资的举动。

部分基金子公司及时抓住转型时间窗

2016年新规落地,通道业务大幅受限,基金子公司全行业走上了“瘦身之路”,截止今年6月末,基金子公司全行业规模为2.89亿元,相比顶峰时期的11.15万亿不可“同日而语”。

旧有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基金子公司纷纷寻求可行的新业务模式。如今四年已过,基金子公司在“转型之路”上开始出现大幅分化。

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感慨所在基金子公司转型较为及时,把握住了转型的时间窗。

“2014年12月2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配套工作指引,取消事前行政审批,实行基金业协会事后备案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我们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往资产证券化业务方向发展,当时转型的好处在于转型成本较低,银行同业业务等既有业务还能继续开展,因此,转型时期有其他业务收入作为基础,可以支持整个资产证券化业务团队建设。此外,当时整个市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处于懵懂期,业务推进也相对容易,还远谈不上红海阶段。从业务性质上看,资产证券化属于投行业务,不像之前通道业务那样‘短平快’,而当下很多基金子公司存量业务已经大幅萎缩,重新搭建团队涉及到成本开支,转型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已经非常成熟,尤为看重机构的品牌影响力,新进者突围已不似以前那样容易。”上述基金子公司人士称。

但他也坦言,相比券商机构,基金子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优势不算突出,“这几年一直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一旦业务方向选错,可能一整年都没有收入。”、

另外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也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私募股权业务,但这一业务对于基金子公司而言,既要寻找资金还要寻找项目,难度不小。

也有基金子公司人士坦言,目前转型并没有实质型进展,行业普遍还抱着观望的态度。“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变为常态业务,而私募FOF业务较为强调自身的销售能力,对于基金子公司而言,有销售实力的公司并不算多。”

探索资产证券化、

私募FOF等几大转型方向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资产证券化、私募FOF、私募股权、公募REITs等主动管理业务是目前基金子公司转型的几大方向。

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据CNABS数据统计,截止今年7月末,深圳平安汇通投资自2015年以来发行的企业ABS总额超过千亿元,南方资本、东方汇智资产发行的企业ABS规模超过700亿元,万家共赢、工银瑞信投资等基金子公司的发行规模也均超300亿。据记者了解,上述几家基金子公司在资产证券化发展上各具特色,例如深圳平安汇通投资、南方资本在地产类ABS项目上布局较多,万家共赢资产近期开始发力保障房ABS项目,东方汇智也成功拿到与蚂蚁金服相关的多单ABS项目。

而在私募FOF领域,一些基金子公司正在布局中性策略或是带有风险敞口的指数增强型FOF产品,也有基金子公司尝试发行打包多个明星私募的主动多头策略私募FOF。

还有基金子公司人士提及,公募REITs试点推行的“公募+ABS”模式强调母子公司联动,这也会给基金子公司带来潜在的业务机会。

不过,在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看来,在上述几大转型方向上,多数基金子公司目前也都还需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券商占据着平台优势,能够获取的优质项目资源更多,且部分券商不惜压低费率以开拓业务,基金子公司从资源禀赋上看还难以与券商竞争;而在投资业务上,基金子公司缺乏品牌及薪酬竞争力,很难招到优秀的投资人才;传统的私募股权类业务领域,基金子公司面临着‘三类股东’的问题;定增等一级半市场业务方面,受到双25%的监管指标限制,基金子公司发行的产品若是规模不大,也很难拿到合适的定增项目。”

“事实上,每个细分领域最终都会有做得好的机构脱颖而出,基金子公司最终的转型方向还取决于各自的资源禀赋、人才结构,不能一概而论。”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如此总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