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战略合作、投资入股、成立合资……上市公司正以各种方式拿到一张mRNA技术的入场券。
7月19日,君实生物与mRNA新锐公司嘉晨西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基于mRNA技术平台和其他技术平台进行的肿瘤、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领域的新药项目。
消息一出就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原因是嘉晨西海在几天之内已经连续宣布和4家上市公司合作开发产品,被部分行业媒体说成是“mRNA版海王”、“一女四嫁”。
“一女四嫁” 嘉晨西海凭什么?
就在宣布和君实成立合资公司的前一天,7月18日康泰生物全资子公司民海生物宣布与嘉晨西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使用mRNA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项目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申报、生产mRNA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方向的产品。
时间再往前半个月,7月9日,天境生物宣布将与嘉晨西海展开项目合作,通过颠覆性技术平台研发新一代创新大分子药物,进一步加强公司创新药管线的全球竞争力。
6月30日,欧林生物宣布与嘉晨西海采用mRNA技术合作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目前,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免疫原性和攻毒实验后,申请临床注册。
嘉晨西海究竟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嘉晨西海成立于2019年,2021年2月宣布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系专注于mRNA和递送载体工艺开发优化以及核酸新药研发的新锐生物技术公司。
而从和君实合作的公告中可以对嘉晨西海的技术做进一步了解,该公司拥有特色mRNA构建和成熟的通用化工艺平台,便于根据疾病领域来选择更佳的mRNA形式;在递送载体方面,嘉晨西海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给药方式的数个纳米脂质体颗(LNP),在非LNP的新型递送载体研发领域也拥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另外,不需使用修饰核苷酸和非常规 5’帽为平台专业壁垒所在,公司在该领域已实现丰富研发积累,CMC经验居国内前列。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了解到,嘉晨西海目前在研产品覆盖恶性肿瘤、肺损伤细胞修复、狂犬病疫苗、新冠疫苗等产品,并且公司2021年将力推1到2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产品将实现中美双申报。
智飞生物、复星医药等已入局
事实上,在嘉晨西海之前,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与mRNA技术企业合作,以求获得入场券。
2020年5月,康希诺与加拿大PNI公司联合开发基于mRNA脂质纳米颗粒技术的疫苗;
2020年5月,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就共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达成合作协议;
2020年6月,西藏药业与斯微生物合作研发mRNA新冠疫苗;
2020年12月,智飞生物以自有资金3500万元认购深信生物10.189%股权,布局第三代mRNA疫苗技术平台;
2021年5月,复星医药投资1亿美元与BioNTech设立合资公司,实现mRNA新冠疫苗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并且在合资公司的存续期内,复星医药和BioNTech可讨论将合作范围扩展到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其他传染病或其他治疗领域的可能性;
2021年6月,艾美疫苗宣布已经完成了对丽凡达的收购,持股达50.1546%。
有一级市场投资人认为,这是国内mRNA技术资源稀缺产生的合作需求,是个不错的战略,但她同时表示,“要考虑企业研发的承接能力,长期还要看管线推进的数据。”
国内mRNA技术资源稀缺
如此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拿到mRNA技术的入场券,不仅代表该技术被认可,同时也是因为资源稀缺。
根据中银证券研报,国内聚焦mRNA药物研发的创新企业不超过10家,主要有斯微生物、艾博生物、深信生物、蓝鹊生物、嘉晨西海等。
并且大部分公司还是在近几年成立的,国内第一家mRNA制药公司斯微生物为2016年成立,其他公司的成立时间均在2018年以后。(注:美诺恒康虽成立于2013年,但该公司最初创立时主营外包服务,于2018年开始转战研发mRNA肿瘤疫苗)
潜力巨大 但行业还在早期阶段
国盛证券在7月20日发布的研报中称,近年mRNA药物专利呈现爆发性增长,已全面覆盖了传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病、心脏病、罕见病等领域。mRNA类药物的快速反应能力、通用适应性和快速生产能力使其在诸多疾病中极具应用潜力,是未来创新药物发展朝阳方向。
mRNA药物研发企业深信生物创始人李林鲜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mRNA疫苗和药物的整体市场很大,除了传染病疫苗,还有肿瘤免疫治疗和罕见病方向。疫情让mRNA疫苗提前商业化,也让大家关注到了mRNA作为新的一类的药物的潜力。”
新冠疫情后,Moderna市值已经达到1150亿美元,位列全球药企市值第13位。mRNA的浪潮从国外席卷到国内,从上市公司的动作即可窥见一斑。
但李林鲜也指出,目前国内mRNA技术并没有国外成熟。“不管是Moderna还是BioNTech都是十年前开始做mRNA,他们在早期的mRNA和LNP技术平台,还有生产制备质量控制都有很长的经验。国内大部分公司都是近两三年成立的,相关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比较有限。整个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开发和资金投入才行。”
而从上市公司与mRNA企业的合作来看,还有一个趋势是在mRNA在疫苗领域竞争如火如荼之时,抗肿瘤等也成为国内mRNA又一个竞争焦点。
关于这一点,李林鲜表示,“目前国外mRNA药物在肿瘤和罕见病仍在探索中,一些管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有的早期临床结果还不错,也有一部分已经显示在临床上效果不佳,目前还没有看到类似PD-1单克隆抗体的管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