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爆款基金的克隆玩法,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时间:2021-06-28 14:22:34 | 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82 篇文章

2400字 | 全文阅读需21分钟

市场又一次开始发热,沪指在上周的尾巴重返3600点,牛市旗手开始躁动。新基金发行市场刚刚沉寂了一段时间,一批权益基金首发又提上了日程,发行人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借助基金公司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让更多投资者能更稳健地赚到钱。

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是肉体凡胎,没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预知未来,随着基金经理管理年限不断增加、新基金发行节奏不断加快,公募老将“一拖多”成为公募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也不断走高,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甚至能比拟一家中型公司规模。

“一拖多”究竟可不可行?明星基金经理用实打实的业绩告诉我们,完全可以,过去两年刘格菘“三冠王”、赵诣“四冠王”的壮举一次次印证了这个答案。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场质疑,产品风格过于单一、新基金成为绩优老基的复制品,新发市场再难有新意。

“一拖多”的同质化现象是坏处吗?

爆款基金的克隆玩法,其实就是基金经理“一拖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这还是蛮常见的。我们经常能看到有明星基金新发一只权益基金,短时间内募集了很大规模,次新基金在第一次披露基金季报时就暴露了,新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和老基金几乎一模一样。

“既然是跟老基金一样,有什么必要发新基金”、“完全就是复制版,毫无新意可言”、“老基金割的差不多了,发新基金再割一波韭菜”,诸如此类的批判声接踵而至。事实上,发表评论的投资者并没有仔细去看基金的表现,也没有理解基金经理们的苦衷。

我能理解。对基金经理来说,他们最真实的目标就是让基金赚钱,手里有看好的股票一定会进入到基金重仓股池子里,基金经理一直跟踪的选股池也就几十只股票,估值合理、成长空间大的也就10几只,甭管他管理者多少基金,肯定会优先配置这些股票。

投资者的恶评或吐槽,反而是有点幸存者偏差的意思,在基金里吃到大把甜头的投资者很少会在论坛写评论或是与人争辩。从根上讲,投资者就是看中了老基金的业绩,带着对老基金的预期才买的新基金,新基金回报跟老基金一致,是标准的符合投资者预期。

最后,没有哪家基金公司不希望把业绩做好,如果要有发新基金的机会,肯定是优先考虑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在基金发行前后的预热、造势和持续营销,最终结果也是让投资者关注到了绩优基金经理及其产品,这样比投资者随手去挑一只基金强太多了。

只要能够给持有人创造稳健的回报,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完全可以被原谅,甚至可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在基金销售过程中的虚假宣传问题,论坛恶意控评对基金公司品牌的伤害,以及我们与生俱来的刻板偏见。

部分爆款基金诞生前后的“三重罪”

承上所述,没有哪家基金公司不希望自家产品卖个好规模,多产生的管理费可以用于激励员工,可以用于升级投研团队,也可以用于扩展渠道和品牌建设。于是,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意识到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基金的重要性、必要性。

明星基金经理、顶流基金经理、明星基金产品这些称谓,并非来自官方,于是便有了可以运作的可能。鲁迅先生曾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明星基金经理也是一样,有个明星基金经理的样子再加上“叫的人多了”,这事也就运作成了。

一位基金经理要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业绩肯定要好,否则有名无实肯定是要被锤。为了造就明星基金经理,就有基金公司在运作基金经理的“甩包”行为,把业绩不好的基金产品卸任,只留下业绩好的基金产品,这样的业绩会看上去特别漂亮。

再就是,在新基金发行时会刻意定一个超过募集上线的目标,以此来制造“及其火爆”、“供不用求”、“追随者众多”的现象。这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但这两年公募行业疯狂内卷,很多要打造品牌的基金公司不得不这样做,争取不被市场给淘汰。

最可恨的放在最后吧,即明星基金经理挂名基金产品的行为。基金公司依仗着明星基金经理的影响力去卖基金,但在基金成立后交由其他基金经理来管,这样的事在行业内绝对是有的,但我们只能小心怀疑,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还是有很多投资者掉了这样的坑里。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上的声音是可以资本运作的。我们能够在公开渠道看到的消息,大多都是别人烧钱买渠道后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我们都应该多思考、勤思考,随时记得把事物的收益和风险属性匹配在一起。

普通投资者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