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为什么你持有基金没有耐心,总想卖出?

时间:2021-06-23 14:22:09 | 来源:长盛基金

文章来源:二鸟说

最近两个多月,A股市场出现了一定反弹,前期下跌幅度较大的赛道股反弹迅猛。相比较之下,一些价值投资风格的基金表现一般。这段时间几乎天天都会有人问我:某某基金是不是该换了,组合最近有没有调仓计划等。

在之前我们曾发过《为什么你总担心持有的基金不行了》。我和大家聊了基金评价标准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缺失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评价。进一步思考,我发现很多人在投资心理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解决好,在选好基金之后,也很难坚持长期投资。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缺少耐心,总想着要卖出呢?

一、盲目比较,简单线性外推

在基金筛选过程中,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会受到基金业绩导向的影响。但机构投资者和成熟的个人投资者会冷静分析业绩的归因,不会见到好业绩就冲动买入。普通投资者则很容易被短期业绩所迷惑,犯下简单的线性外推的错误。很多投资者会认为,基金当前的好业绩在未来是可持续的,而且过程中一帆风顺,毫无起伏。

在市场趋势面前,认为过去上涨多的标的还能继续涨、过去的成功都可以简单复制,这是普通投资者常犯的错误。在没有冷静的进行业绩分析的前提下,仅凭借一厢情愿,简单线性外推而买入基金,很快就会陷入怀疑与焦虑。

因为相关基金买入之后,并没有预期的惊喜。投资者很容易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走了眼。焦虑的情绪,往往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即投资者不知道当前业绩不及预期要持续多长时间,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变得更糟。

后知后觉是普通投资者的典型特征。如果能老老实实地待在优质资产里,不为市场短期热闹所吸引,长期投资也终会有所收获。因为优秀的主动型基金从不亏待耐心等待与守候的投资者。投资者的预期不合理,盲目与过往业绩相比较,是导致基金投资者持有基金缺少耐心的重要原因。

二、频繁交易,实际追涨杀跌

“高不买”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投资原则。对于众多行业主题基金而言,这类基金投资情绪的高点却有很多。如果不经分析,盲目买入短期反弹最大的基金,依然有可能在平淡的市场中犯下追涨的错误。

在市场的熊市底部不割肉做到“低不卖”,这个大家容易理解。但是市场平淡的时候,很多人却因短期表现平平,不愿意坚持优质基金,做不到“平淡不卖”。

一方面自己手里的基金表现平平,而市场的局部热点此起彼伏,很难耐得住寂寞。最终,很多人会犯下“平淡之中缺乏耐心卖出,不断尝试局部高买”的错误。这样的投资行为虽然不至于像市场情绪狂热时大举买入,市场情绪绝望之际割肉严重,但这样频繁交易本质上仍是在追涨杀跌,依然会损害长期投资收益。

三、缺乏耐心,这山望着那山高

每逢市场热点出现时,总会出现一批短期涨幅惊人但长期业绩可持续性不强的网红基金。进行横向对比,一些人会觉得先前自己买入的基金不好,而网红基金从哪个方面看都更“优秀”。由于排行榜的存在,投资者很容易发现新一批短期上涨最好的基金。于是很多人决定卖出先前持有的基金,再买入自己最近观察到的业绩更好的基金。

与自我的纵向相比较,觉得基金不如以前而想要卖出,这是投资者缺乏耐心的表现。很多人对投资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总想着赚快钱。而且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相信自己能轻易的把握住市场热点。这些投资者在频繁的交易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割了韭菜”。

四、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

A股市场80%的时间平淡,20%的时间热闹。没有耐心持有,何以等来基金业绩增长的爆发期。总是追逐业绩已经爆发、全市场都知道了的基金,赚钱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虽然A股市场80%的时间是垃圾时间,指数型普涨牛市占比不超过20%,但垃圾时间中热点此起彼伏又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今年的A股走到现在,大家应该有切身感受。从年初的周期股到二季度的酒、药,再到近期的新能源、军工,今年市场热点几乎天天都有,但主流指数基本没怎么涨。除了少数偏向行业主题的基金外,大多数基金基本也都没怎么涨。若是后知后觉追短期热点基金,就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在基金投资中,慢就是快。做永不犯错的投资比做偶尔爆发要有意义得多。我之前给大家说过:想要长期实现1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偏股型基金保证每年同类排名前1/2即可。如果能有幸持有每年排名前1/3的基金,则长期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有望达到20%。所以你不必对基金和基金经理要求过高。

就长期投资而言,在80%的时间里平平淡淡,这就是公募市场的常态。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希望你能守住自己选择的基金或基金组合,不要在未经深度研究的情况下就轻言否定与选择卖出。耐心是投资者最大的美德,弘德修心方能赢在未来。

本文转载已获得原作者授权,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