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刊财经
记者 | 周月明
作为一家中国BOPP薄膜行业中惟一两次获得专利优秀奖的企业,德冠新材虽然在科创板的首发申请获通过,但从《红周刊》此前发表的《德冠新材资金链紧张借钱分红,研发投入不足,营收增长乏力》文章来看,其经营上还是存在不少风险点的,比如毛利率比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低、营收增速出现下滑、研发投入不足等,如今进一步梳理还可发现,德冠新材报告期内的财务数据还存在一定异常,采购和营收数据缺乏相应数据支持情况。
利润猛增情况或不具可持续性
查看德冠新材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可发现其营收增速正在变慢,据招股说明书,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0.07亿元、10.58亿元和4.74亿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速仅为6.45%和5.05%。与此同时,净利润也不稳定,2018年和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4万元和5564万元,其中2018年下滑31%、2019年增长84%。
值得注意的是,《红周刊》记者查看其同业可比公司国风塑业、斯迪克和永新股份近年净利润增速情况,发现他们的业绩表现在2019年并没有大幅增长,增速最高的斯迪克仅在45%左右。这意味着,德冠新材2019年的净利润猛增并不是一个行业普遍现象。
那么,德冠新材是为何在2019年会突然实现净利润大增呢?记者分析后发现,首先在费用上,虽然2019年相较2018年营收多了约5000万元,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基本增长很少甚至有所减少。若查看公司近年经营情况,可发现其2017年至2019年“三费”占营收比例是在不断下降的,而且所占比例要低于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公司为了获取更多利润空间,加强了费用的压缩。
对于成本压缩的可持续性,德冠新材在招股书中坦言,“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相关费用支出,若公司无法维持对费用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这种靠压缩费用获取利润空间的方式是很难持续的。事实上,在2020年上半年,其“三费”占营收的比例已经开始上升了。
除了靠压缩费用之外,《红周刊》记者发现,其2019年相较2018年的财务费用减少了417万元,其他收益增长了464万元,一增一减下,为公司创造了881万元的利润空间。
不过,令《红周刊》记者疑问的是,德冠新材2019年的资金并不宽裕,当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还为-4166万元,造血能力并不佳。此外,在此前《红周刊》发表的文章中,也曾提到过不少有关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而对此,公司却在招股书解释称,“2019年公司盈利稳定,周转效率提升,减少银行贷款导致利息支出减少233万元”,显然,这一解释与公司的资金链现状是并不相符的。显然,这种减少利息费用提高利润空间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令人疑问的。
能源消耗情况有疑点
招股书披露,德冠新材2019年的其他收益突然增长了464万元,原因主要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出现增长,其中,增长最多的是企业用电用气成本补贴资金,2018年时仅为7万元,而2019年则达到了272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或许与公司所处城市佛山市当年的政策有关。在佛山市人民政府网站上,《红周刊》记者查询到这一政策的解读,与德冠新材的情况相对比,记者发现了一些疑点。首先,德冠新材2019年采购电力比2018年还要少,并不符合政策中“企业2019年新增用电量(同比增长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0万千瓦时”这一条;其次,公司2019年天然气采购74.85万立方米,即使符合政策中的用气补贴,但政策中称使用管道天然气给予0.1元/立方米的气费补贴,这样来算,德冠新材的天然气补贴也仅为7.485万元。
那么公司提到的272万元补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因为德冠新材符合第三条补贴标准?对此公司需要做出解释的,若无合理解释,则公司不仅可能存在虚假补贴增加净利润情况,也有可能是公司实际能源采购和消耗要比披露得多,实际成本更高,而毛利率更低。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冠新材的能源供应中,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热力分别为454.17万大卡、304.16万大卡、414.69万大卡和222.4万大卡,可以看到2018年至2019年出现了较多波动,但若查看公司两种主要产品功能薄膜和功能母料的生产情况,功能薄膜2017年至2019年产量逐渐降低,功能母料产量逐渐增高,并没有高低起伏情况,那么为何热力供应值在2018年反而出现一个低点,这与实际的生产情况相匹配吗?2018年实际能源成本是否存在隐藏?这些疑问同样需要公司解释。
产能利用率不足仍募资扩产
另外,若查看公司近几年的产能情况,可发现占公司收入约90%的主要产品功能薄膜报告期内产量是在不断下降的,而且产能利用率也在下滑,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87%、85%、82%和80%。另一种产品功能母料虽然产量有所上升,但占比不大,且产能利用率也更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50%、62%、62%和49%。
《红周刊》记者查看公司和可比公司产能利用率情况,发现只有国风塑业有所披露,其2020年的产能利用率超过100%,如此来看,德冠新材产能利用率并不高,而在此情况下,本次共募资3.87亿元中的有2.11亿元用于功能薄膜及功能母料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是否必要,就很令人疑问了,若项目达产后大量产能释放,而公司又没有足够客户,则无疑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此外,公司在招股书中还称,“公司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功能性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端功能薄膜和功能母料的需求,解决市场需求旺盛与公司产能不足的矛盾”,这一表述若从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来看,显然“矛盾”并不“突出”的。
多出来的采购“去向不明”
德冠新材在招股说明书中还披露了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主要原材料采购情况,其主要原材料有两种:聚丙烯和添加剂,两者采购金额占总采购的90%左右。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这两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总额分别为7.24亿元、7.06亿元和2.82亿元。按理说,这些采购的原材料一部分体现在营业成本中,另一部分会留存到存货中。
查看德冠新材披露的营业成本明细可知,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中的材料消耗金额分别为6.82亿元、6.84亿元和2.89亿元。将采购金额与材料消耗金额相减,分别得到4270万元、2157万元和-729万元的差额。
理论上,这部分差额应该计入存货中,也就是说,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存货中的原材料应增加4270万元、2157万元和减少729万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采购金额只包括两种主要原材料,若公司采购更多其他原材料,那么2018年和2019年还有更多采购原材料未被消耗,存货中新增的原材料应该比4270万元和2157万元还要多。同样,在2020年上半年,存货中也至多减少729万元原材料。
那么,公司的实际存货情况如何呢?暂且不论存货中的原材料变化,2018年存货总金额仅比上一年新增2944万元,比原材料理论上新增的4270万元要少;2019年存货总额减少611万元,而理论上原材料应新增2157万元;2020年上半年理论上存货中原材料至多减少729万元,可实际情况是,存货中仅原材料部分减少了3087万元,即使考虑到产品、库存商品有所新增,也仅在几百万元之内。
如此来看,德冠新材存货中原材料的变化与理论上的变化是并不相符的,采购来的原材料有一部分是缺乏相关财务数据支撑的,那么,这部分采购金额去哪儿了呢?
一般来说,可能有几种情况存在:一种情况是公司的实际存货要比披露的金额高,有更多产品未销售出去出现滞销;另一种情况是在实际的生产中,消耗的材料金额要比披露的多,也就意味着实际的营业成本更高,毛利率更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公司实际中根本没有采购这么多的原材料,而是为了配合营收规模的虚增相应地提升了采购金额。那么,哪一种可能性最大,就需要公司去说明了。
营收数据存在异常
除了上述疑点,《红周刊》记者还核算了德冠新材报告期内的营收相关数据,发现其营收数据也有异常。
据招股书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德冠新材营收分别为10.07亿元、10.58亿元和4.74亿元,而据德冠新材同期合并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公司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9.71亿元、9.99亿元和4.67亿元,同期,其新增加预收款/合同负债分别为60.18万元、21.59万元和102.42万元,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影响,则与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9.7亿元、9.98亿元和4.66亿元。
若暂且不考虑增值税税率影响,将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未含税营收与现金收入数据勾稽,则当年未含税收入比现金收入分别多了3665万元、5993万元和837万元。那么,理论上这部分未收到现金的收入应该属于应收账款,则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应收款项应该新增这些金额。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在未含增值税的情况下,若考虑进增值税,应收款项新增的金额还要更多。
然而,在同期的资产负债表中,德冠新材的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合计分别为1.03亿元、1.1亿元和9765万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数据,2018年未增反减少3755万元,2019年仅新增664万元,2020年上半年也未增反减少1236万元,这都与理论情况并不相符。
如此看来,德冠新材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都有一部分营收没有获得相应的财务数据支撑,在未考虑增值税税率的情况下,至少存在7421万元、5328万元和2074万元的“虚浮”金额,而或考虑进增值税税率,没有数据支撑的营收金额可能还会更多。
(本文已刊发于6月5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账号迁移,原星标已失效,为避免错过《红刊财经》的精彩内容,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及时获取更新内容!
.END.
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公众号名称及ID;转载文章开头请注明来源于红刊财经(hkcj2016)并注明作者。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2021投资峰会”,可获得2021红周刊投资峰会专题报道文字+视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觉得文章对您的投资有帮助,
点击右下角“在看”,让更多小伙伴受益吧!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