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股价暴跌不愿“割肉” 公募专户资管有秘密不能说

时间:2021-06-02 08:29:24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叶峰

屡创新高的ST概念指数为借机参与“摘帽”行情的投资人打满了预期,但从个别持股大户名单来看,公募基金子公司的专户产品赫然在列,不同于公募基金在选股和仓位上的严格把控,专户灵活的仓位设计以及自由度高的协商费率机制,让不少借道投资的机构资金参与其中,但这也带来了行业发展和产品优化方面的负面影响。

“说白了,人家投资也是要赚钱的,总不能当‘韭菜’被割吧?”面对市值巨亏的ST股,机构资金早在今年一季度就陆续离场,却留下公募专户资管计划重仓硬抗,华南某资管人士这番话道出公募专户业务鲜为人知的一面。

连日来,ST股频频发布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除了业绩证明之外,有的公司还要赶在摘帽之前加推有关产能扩建及生产许可获批的公告,以向外界展示打赢“翻身仗”的决心,*ST澄星便是一例,但遗憾的是,机构资金早已在去年四季度时就纷纷离场,留下的大股东中除了实控人就剩下战略投资方。然而,确有另一些ST、*ST股未受机构资金抛弃,反而当上市公司宣布进行退市风险警示之后的两三个季度内,都未做出撤离的动作,尤其从基金持股来看,常见的公募基金早已不见了身影,而公募基金子公司的专户资管计划却趴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纹丝不动。

3只个股格外引人关注

*ST数知、*ST新光、*ST圣莱,披星戴帽的3只个股格外引人关注,并不是因其报出撤销警示风险的申请,而是在这些股票的大股东或流通股东名单中,依稀可见公募子公司专户资管的身影。如*ST数知,2021年一季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名单当中,鹏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投信托·京杭单一资金信托”、华安未来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的“杭州陆金承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列,两只资管的管理人分别是鹏华基金、华安基金的子公司,与公募基金不同的是,他们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前述资管人士告诉记者,即可理解为公募基金的私募业务,同为专户业务,也是在与基金公司的合作中获取收益。令人诧异的是,*ST数知早在今年1月就因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实施ST,并在4月30日变更为*ST数知,但上述两只产品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未见有减持动作。

无独有偶,*ST圣莱今年一季报中,深圳市融通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华润信托·润金7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第六大流通股东,而公司早在去年7月就被实施ST,但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未见该资管产品对持股进行调整。*ST新光亦然,光大保德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耀财富富增4号专项资管计划”、“耀财富富增6号分级专项资管计划”未在股票实施ST及此后进行仓位上的调整。

类似案例确有不少,但基金管理人为何拖住退市风险个股不放是个问题,要按母公司的风控要求,类似标的根本入不了股票池,即便中途“踩雷”也会陆续移出投资组合。但对公募基金子公司而言,类似的资管计划或早已与管理方权益划清了界限。也就是说,投资人仅仅是利用了专户的“通道”之便,行投资意向标的之实,而基金管理人在其中的作用或仅剩下执行命令这一项。前述投资人告诉记者,专户产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基金经理进行主动管理,甚至会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去做权益投资;而涉及类似信托计划、专项资管等与第三方合作的项目,大多都与本基金公司没有太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专户产品的“壳”装投资人的钱,投资方案由投资人决定。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当被投企业发生股价暴跌也不愿“割肉”的原因,从本质来讲,还是投资人的主观意愿。毕竟产品规模和业绩影响基金公司,前述投资人透露,一般来说,类似合作都需要签订免责协议,也就是说,基金管理人只负责提供投资工具,但投资方案和风险由投资人决定并承担。

通道可贵,权责两清

为何基金公司要这么做?前述投资人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通道”业务增加在管规模,另一方面,基金的渠道费用可以大大节省,增厚管理费盈余。“因为是专户产品,所以在业绩报酬比、止盈止损、打新甚至管理费率方面都可以私下商议,在如此灵活的结构下,专户基金经理的业绩往往会比公募基金经理要好。”

对于重配个别垃圾股且长期持有的现象,业内确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从“通道”业务来说,公募子公司的管理相对被动,亦没有太多的投资话事权利。当然,作为管理人一方,必要的风控审核依然具备,据悉,除了防止洗黑钱以及验资等必要的常规审查外,针对“通道”类专户产品并不对投资过程中的止盈止损刻意盯防,也不会在选股逻辑上贯彻基金经理本人的理念。

与此同时,相关专户产品在仓位上并没有限制,无论是哪一类资产的投资,并不会按照类似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明确股票或债券资产的最低投资比例。这也造成了因投资人缺乏专业投资能力而浪费专户资管计划资源的现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结合Wind数据发现,截至2021年5月28日,现有存续的基金子公司产品1901只,个别基金剩余存续期长达24年,但从实际收益来看,有净值公布数据可考的产品中,头尾业绩相差巨大。德邦创新-聚富1号劣后级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至今其复权净值增长率达692.79%,但几乎同时期在2014年12月12日成立的德邦创新-特斯拉持赢1号劣后级则至今录得-56.02%。

而多数存续期内的产品现已停止净值更新,在所有1901只产品中仅有100只有连续净值披露,如招商财富-全权专享9号存续期仍有8875天、银河资本-前海大宇5号存续期仍有8820天、中信信诚-稳健收益5号存续期仍有4938天,但均已无净值数据。从规模来看,三只产品分别停留在2015年9月15日的0.50亿、2015年7月22日的0.37亿和2014年12月5日的5.33亿。

可见,存续期长、通道业务较多、“空壳”产品泛滥依然是当下公募基金子公司产品端亟需面对和改善的方面,前述投资人坦言,不乏有公募基金也存在为借道资金行便利的情况,业界仍需基于公募基金代客理财之道审慎为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