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八成基金遭遇提前清算:小私募成重灾区

时间:2021-05-13 12:22:39 | 来源:财经自媒体

来源:私募排排网

选择正规的证券私募基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投资方式。除了在募集结束之后资金需汇集到托管账户、基金管理人只能进行投资运作,而不能转移资金,更不能“携款消失”外,不少私募基金还设置了预警线、止损线,来保证本金的“安全”。

与盈利目标相反,清盘线对应的是预期损失目标。当基金跌至预先设置好的损失目标时,基金管理人需卖出其持仓,以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虽然清盘线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约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操作,并形成对投资人本金的保护,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清盘线的设置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

也有不少私募表示,自己旗下的基金并不设置预警、止损线,虽然运行期间在遭遇股灾等系统性风险时回撤也曾超过30%,但最终也是力挽狂澜,并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过对于动辄上百万的投资金额来说,私募基金是否设置止损线,还需要得到投资人、机构渠道的理解与认可。

有大V指出,基金预警线、清盘线的设置很不合理,影响基金经理投资水平。比如,股票选对了,中途因为波动被清盘了就会很吃亏。十年期年化收益私募基金经理冠军韩广斌也在5月11日发声表示,新思哲不对外发产品就包括这个原因。但也有私募表示,止损线的设置既是对管理人的约束,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清盘线利弊兼有,关注长期收益是王道

对于新基金来说(默认净值为1),如果预警线为0.8,清盘线为0.7,那也意味着,建仓以来只要基金跌幅超过20%,就会触发预警;跌幅超过30%,则会被强制清仓止损。

但是市场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即便是掌管千亿资产的顶流公募基金经理也会遭遇回撤。

以今年春节以来的这轮“核心资产”杀跌为例,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的成名之作最大跌幅也是超过30%,但是由于公募基金并不设置预警线与清盘线,所以即便遇到市场极端情况,公募基金经理仍然可以沉稳应对,从容调仓换股应对市场下跌。

在私募行业,由于投资策略的不同,基金的预警、清盘线也会有高低差异。部分做趋势投资的私募直接不设置预警、清盘线;股票多头的清盘线一般在0.7-0.8之间。以低回撤著称的量化对冲基金的清盘线更高,一般来说在0.8-0.9,量化CTA会更高。

对于基金清盘线的设置,市场也是褒贬不一。站在安全的角度,清盘线的设置可以约束私募的操作,避免过于激进的投资方式损伤到本金;对于管理人来说,过高的清盘线往往也是对投资水平的束缚,既限制了正常的投资路径,在市场大跌时会变成更加被动。

对于清盘线的利弊,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表示,平仓预警线是保障投资者本金不遭受过大损失,对资金管理人净值回撤的控制标准。在保障投资者本金不遭受大的损失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如净值在1附近管理人会控制仓位采用逐步建仓的模式,等净值到1.05或1.1以上才逐步满仓,这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影响到基金净值的表现。另外,当基金净值回撤到预警钱附近就要根据风控规则被动减仓,价值投资股票是越跌越买,预警线平仓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管理人的投资思路。

老牌私募基金经理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也表示,对预警、止损线是一把双刃剑的认知,本质上是从管理人和投资人的不同视角出发。从投资者角度而言,私募行业本质上是金融服务,管理人的核心目标就是在保障本金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帮客户赚取稳健收益,在遭遇极端风险情况下,安全线预警线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种及时止损的保障。从管理人角度来说,在遭遇市场风险的情况下预警止损线会对基金经理的仓位操作形成掣肘,导致面临清盘压力下基金经理操作畏首甚至踏错节奏,低位止损造成净值的损失,错失左侧布局反弹的机会。

对此,余定恒认为,预警线和止损线的设置对管理人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更多从保障客户本金的诉求出发,打好从行业配置、个股精选、个股比例到交易层面等多方面的组合拳。

也有私募认为清盘线的设置是十分有必要的。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指出,清盘线确实是双刃剑,有可能影响到投资,但是私募基金是追求绝对收益,设立预警线和止损线是非常有必要的。

宏锡基金也认为设置预警、止损线,对投资者更有利。首先,设置预警、止损线,对投资者本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管理人需要对自身的产品有清晰的风险等级定位,以便投资者在认购产品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其次,预警、止损线可让投资者明晰所投产品潜在最大风险的理论值。关于风险应对,管理人应提前把风险预案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告知投资者,一切做到心中有数。

再者,设置预警、止损线后,投资者对比不同产品时更具有参加价值。因为不同止损线的产品,风险定位不同。通常,针对同类型的策略,止损线越低,潜在的收益和回撤风险相对更大。

浙江以太投资总经理李然介绍,客观来讲,预警和止损的核心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基金经理过分放飞自我而让策略漂移;二是确定了投资人的最大亏损预期更容易让管理人和投资人达成共识。基金的止损线本质上是投资人对于风险的容忍度标识,如果没有止损线,投资人不知道该基金究竟有多大风险,管理人又能随便放飞自我,那对投资人的保护就只剩下基金经理的人品和自律,也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基金的设立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止损线。

不过,也有管理规模超过80亿元的涌津投资表示自己旗下产品并不设置预警、止损线。涌津投资董事长谢小勇介绍,预警和止损线这两个概念原本是量化投资里常用的工具,引入到中国后被放大甚至滥用了。对于主动管理的价值型投资机构来说,股价下调恰恰是买入和补仓的好时机,因为通过价值投资的机制已经选中了这只股票,对其未来的成长是比较确定的。如果在下跌的时候反而进行所谓的止损,其实是在扩大和兑现风险,这是对投资人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相较于注重回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妨关注基金长期收益。因为在2008年、2015年、2018等大熊市,回撤超过40%的大牛股也比比皆是,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A股市场上十倍股的诞生。无论是直接投资A股,还是间接持有基金,都应该适度拉长投资周期,不因短期的震荡回调离场而错失丰厚收益。

投资切忌“放飞”自我,止损线是对客户的“保护”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年内已有616只证券类私募基金遭遇清盘,其中高达516只基金为提前清算,提前清算的产品占比达到83.77%。

提前清算的516只产品中,除了6只基金所在公司规模不详外,其余510只基金遍布市场上各类规模私募公司。

5亿以下的私募公司成为基金提前清算“重灾区”,高达362只基金所在公司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占比达到70.98%。在提前清算的基金中,50亿以上私募公司的基金有53只,50~100亿、100亿以上基金数量分别为16只、37只,占比分别为3.14%、7.25%。

在百亿私募中,年内提前清算基金数量最多的为一家量化私募,提前清算的基金为6只,不过上述6只基金的最后净值均超过1.33,且年内收益为正。也就是说,提前清算也并非完全因为产品触及止损线,也有可能是在有获利的基础上,并与投资人协商一致后,进行的止盈操作。

从策略层面来说,有的策略确实不太适合设置清盘线,或者不适合设置过高的清盘线。

比如量化套利、高频交易的策略相对稳定,也能够承受较高的清盘线。但是对于价值投资的左侧交易选手来说,其策略原理就是寻找市场和个股的低估来建仓,尽管安全边际很重要,但谁也无法保证买在最低点,这种策略属性就决定了要忍受比较大的回撤,在市场不配合时,就很容易逼近清盘线。

不过即便如此,基于获得投资人信赖、保证客户本金不遭受巨大损失的出发点,国内多数私募机构仍是设置了相应的预警线与清盘线。

华南地区知名量化CTA机构宏锡基金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宏锡基金旗下所有产品均设置有预警、止损线。宏锡基金所有产品都由同一个策略库驱动,完全复制策略。各产品收益不同是因为产品的预警、止损线设置不同,不同止损线对应不同的期货持仓上限。宏锡基金所有产品业绩波动方向一致,同涨同跌,盈亏同源。即盈利时所有产品都盈利,回撤时所有产品都回撤,盈利与回撤的绝对值大小与期货持仓正相关。

另据私募排排网了解,宏锡基金产品线根据不同的止损线共设置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和进取型五个风险等级,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匹配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宏锡基金成长型、进取型产品已暂停募集。

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介绍,公司管理的产品也均设置了平仓线和预警线,主要是考虑到投资者的感受,规避本金遭受过大的损失,另外代销机构为保障客户的利益也会设置平仓和预警线,避免纠纷。

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也表示,钜阵资本产品有设立止损线,一方面是保证投资策略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执行,不去冒超过投资策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托管的要求。

浙江以太投资总经理李然表示,公司的自营盘是没有任何的预警风控,但是面向投资者募集发行的基金产品会坚持预警风控,因为白纸黑字的数字和投资人的约定,也是双方的执行准则,虽然不提倡束手束脚的干预,当然也不认同无限自由的放飞自我,所以在基金经理的风格和投资人的承受力中找到一种双方共同认可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家成立15年的老牌阳光私募,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也表示,翼虎投资的产品基本上都设有预警和止损线。之所以设置止损线,首先是基于对客户的保障,其次来自于是对自身管理能力的信心。

余定恒介绍,2008年以来历次市场调整,翼虎旗下产品虽然也都出现了回撤,但相较指数而言都获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虽然历经15年牛熊考验,翼虎的优秀的风控能力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但是,基于不同的渠道及客户群体,公司也会匹配不同的预警止损线的设置,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及风险偏好选择相对应的产品来进行配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