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收益、看风险、看选股、看择时、看风格、看行业、看个股…我们分析主动基金经理似乎有些繁琐,有这必要吗?
不少人觉得想找个好的基金经理,看看历史收益就行了,谁收益高就买谁,何必搞那么复杂?
股市中唯一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市场中博取收益,基金经理的业绩同样充满了偶然性,仅看收益是远远不够的。
在一个确定性较高的地方,比如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成绩的排名通常是比较稳定的,今年成绩好的学生明年大概率还比较好,模拟考试成绩高的学生高考大概率也比较好。
在一个完全靠运气的地方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一群人抛硬币决胜负,正面为胜,反面为败,前一把抛出正面的人,在下一把抛出正面的概率并不比其他人高。
基金经理的业绩像学生考试还是像抛硬币?为此,我做了一些统计。
从2015年至2020年共6年间,续存的偏股型主动基金经理288名,假如这些人像一个班的学生,学习好坏区别明显,好学生每次考试大概率会比较好,他们每年的业绩排名应该有一定的持续性。
我对这些基金经理每年的业绩做了排名,并计算了前后年度排名的相关性。如果相关性为正,表明去年的好学生今年还是好学生,为负,则表示去年好学生今年大概率是差生。
这些基金经理6年间前后年度业绩排名相关性如下:
年度
相关性
2015-2016
-0.38
2016-2017
-0.14
2017-2018
-0.32
2018-2019
-0.54
2019-2020
0.49
除了2019和2020年,其他几个年度业绩排名都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前一年业绩靠前的后一年业绩大概率靠后!
前后年度的业绩并没有持续性,这和学生成绩的表现完全不同。不但没有持续,反而表现出了反转。
当然,你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反驳我说,前一年业绩靠前,下一年业绩依然靠前,我这里只是基于所有的基金数据得出的统计结果,具体到个别人身上不一定成立。这是逻辑上的问题。
2019~2020年的持续性,只是抱团行为引发的特殊现象,这两年,动量效应明显,看近期业绩买基金的人确实也收益不错,但若把这当做常态,看过去一两年业绩来线性外推,将来大概率要吃亏!
既然基金经理不像学生一样容易区分优劣,那么,他们像不像在随机抛硬币呢?
如果抛6次硬币,正面全部向上的概率为 1/(2的6次方) = 1/64
如果一个人抛出6次正面,会不会觉得他很神?但如果64个人在抛,出现这么一个人也就不奇怪了,只要基数够大,小概率事件总会出现。
若288个人同时在抛,理论上6次正面的人应该有288/64=4.5个。
每年按业绩排名把基金经理分为两组,业绩较好的前一半为胜,后一半为败,如果基金经理靠抛硬币定胜负,应该有4-5人左右每年都胜。
如果把这6年业绩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业绩和后半段的关系:
前3年和后3年:
前3年业绩排名前一半的基金经理,后3年排进前一半的概率为56%;
前3年业绩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经理,后3年排进前一半的概率为60%;
前4年和后2年:
前4年业绩排名前一半的基金经理,后2年排进前一半的概率为49%;
前4年业绩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经理,后2年排进前一半的概率为54%;
显然,光看排名确定基金经理的优劣,并不比抛硬币强多少!
基金经理的业绩可能源于能力,也可能源于运气。一个能力强而且运气也好的基金经理,其业绩毫无疑问是一流的,但业绩一流的基金经理,也可能仅仅是运气很好,但能力一般。
现在市场上权益类公募基金经理超过1500个,基数够大,总能出现一两年业绩非常好的,甚至好几年业绩都不错的。
只有能力,才是可持续的。我们喜欢分析时间长的基金经理,细致的拆分收益和风险来源,分析持仓风格、行业配置、个股特征,都是为了区分运气和能力,尽可能剔除掉“赌来”的收益,还原其更纯粹的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最后,选择基金只是投资中的一环,一笔投资能否获得满意的回报,还要涉及到投资体系是否合乎逻辑、仓位管理是否得当,策略能否执行到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