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资券商海外业务4大特点曝光:海通、中信、中金表现抢眼;招商、东方营业利润率居前!
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注定影响着内地券商的“出海”之旅。
好消息是,从目前发布的上市券商2020年年报来看,已经发布年报的多数券商在2020年克服了疫情影响,海外业务稳中有进,在收入和营业利润率两大关键指标上取得了不错成绩。但由于海外市场波动巨大,诸如投融资单项业务风险、收购企业的商誉风险等也值得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与内地业务竞争趋于同质化不同,分析券商的海外业务要复杂得多,这其中既有地域的差异,也有业务领域差异的原因。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20年内资券商海外业务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特点一:海通、中信、中金表现抢眼 大多数内资券商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目前共有14家上市券商在年报分地区披露经营数据时,明确披露了境外地区收入、成本和毛利率。其中10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家同比下降,2家亏损。营业利润率也有10家同比增加,2家同比减少,2家为负。
按照收入绝对金额排序,海通证券“一骑绝尘”。2020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97.30亿元,同比增长8.2%;同期的营业成本为67.84亿元,同比增长18.76%;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6.20个百分点,为30.28%。
海通证券国际业务主要通过收购的海通国际、海通银行,以及设立的上海自贸区分公司运营。
从年报来看,海通国际在投行业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20年,海通国际投行在港资本市场完成了56个IPO项目,其中包括13个保荐项目。环球债券融资方面,海通国际总共完成了216个债券发行项目,包括2笔绿色债券;在亚洲除日本外G3高收益债排名中,按承销数量名列全球金融机构第一;在海外资本市场共完成9单股权融资项目,其中印度保荐项目是印度资本市场史上发行规模最大的医药IPO。此外,海通国际的机构客户业务实现突破,现金股票交易额突破5000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6%,业务收入在多个亚洲市场的排名皆创历史新高。
海通银行当前的业务发展重心在企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资产管理三大领域,网点位于里斯本、马德里、伦敦、华沙和圣保罗等全球各地。海通银行在运营中加强业务拓展中的“中国元素”策略,深化中国与欧洲、中国与拉丁美洲间的跨境业务合作,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跨境的金融服务支持。
自贸区分公司则未在年报中做重点披露,仅表示2020 年,自贸区分公司密切关注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最新动态......探索各种跨境业务模式。
海外业务收入金额排名第二的为中信证券。2020年中信证券实现海外营业收入64.46亿元,同比增长29.18%;营业成本为42.22亿元,同比下降20.8%;营业利润率达到34.5%,同比增加41.33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认为,公司在国际业务上最大的优势在于是“‘一带一路’地区布局最广的中国投资银行”:公司旗下的海外业务平台中信里昂,分支机构遍及英、美、澳、东南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研究覆盖超过1000家“一带一路”区域上市公司,是在“一带一路”区域拥有最多当地分支机构、研究覆盖、销售网络和清算交收基础设施的中资证券公司。2012年中信证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完成对里昂证券的收购,当时的对价为12.52亿美元。
中信证券未披露中信里昂的经营数据,只披露了中信证券国际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中信证券国际总资产约合人民币198亿元,净资产约合人民币84.79亿元;2020年,实现净利润约合人民币8.19亿元;在中国香港拥有4家分行,员工1808人,其中经纪人77人。
中金公司海外业务收入金额排名第三。2020年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50.18亿元,同比增长30.01%;营业成本为24.20亿元,同比增长27.35%;公司海外业务利润率为51.78%,同比增加 1.01 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将其“突出的跨境业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建立了覆盖中国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旧金山、法兰克福和东京七个金融中心在内的国际网络,按照业务线条垂直统一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境内外的研究、团队、产品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跨境服务。公司境内外业务无缝衔接,团队同时具备境内和境外业务经验,公司绝大多数的投资银行及研究团队成员拥有国内及海外若干地区的从业资格。
从上述海通、中信、中金对其海外业务的总结和描述来看,国际化布局较早所带来的先发优势是海外业务逆势增长的最重要原因。三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也在行业中排名前列:海通证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5.46%;中金公司达到21.21%;中信证券海外收入占比也达到了11.85%。
特点二:财富管理经验运用于海外业务 营业利润率整体提升
以营业利润率排名,中金公司以51.78%名列第一。招商证券、东方证券两家券商虽然海外收入金额未超过10亿元,但营业利润率在上市券商中分列第二、第三位,且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此外,将内地经纪业务转型财富管理的经营运用于国际业务、搭建新的交易平台成为中资券商出海“吸金”的重要模式。
2020年招商证券共实现海外业务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26.16%;营业成本为4.91亿元,同比下降8.01%;营业利润率达到50.83%。
招商证券的境外业务主要通过其在港全资子公司招证国际运营。年报显示,招证国际目前实收资本为41.04亿港元,主要通过设立不同子公司分别经营证券及期货合约经纪、代理人服务、上市保荐、财务顾问、企业融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市场研究等业务,以及子公司所在地监管规则允许的其他业务。
招证国际的成功主要来源于在港股市场上的成功。年报中招商证券披露,在境外市场,招证国际通过推出新的在线开户系统和有效的新股营销策略,实现2020年新开户数同比增长5倍,代理买卖证券净收入同比增长69.23%。
此外,招证国际抢抓新股上市热潮业务机会,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股融资方案,2020年孖展日均规模72.76亿港元,同比增长91.27%,孖展利息收入同比增长50.23%。
截至2020年年底,招证国际的净资产为63.11亿港元。2020年其净利润为5.06亿港元,同比大增134.26%。
东方证券营业利润率排名第三。2020年东方证券海外业务收入4.78亿元,同比下降5.37%;营业成本为2.46亿元,同比下降9.9%。公司海外业务营业利润率达到48.43%,同比增加2.59个百分点。
东方证券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方金控开展国际化业务,业务经营地位于中国香港。东方金控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东证国际及各持牌公司经营由中国香港证监会按照《证券及期货条例》规管的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证金融资业务等。
与招证国际类似,东证国际也在港股市场取得了突破。经纪业务方面,东证国际全新上线东方环球财富APP,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总量已突破23万户,同比增长760%,港交所排名提升26位。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东证国际管理规模再创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146 亿港元,居在港中资券商前三位,同比增长约51%。投行业务方面,东证国际投行业务参与完成万国数据中概股回归、泰格医药IPO等项目。
但是仍有两家券商海外业务出现亏损,它们恰恰都是A+H两地上市券商——中原证券和国联证券。
中原证券通过子公司中州国际及其子公司开展境外业务。2020年,中原证券境外业务收入为-0.30亿元;营业支出为0.67亿元;营业亏损0.97亿元。
但是中州国际的业绩还相比2019年有所好转。2019年中州国际营业收入为-1.6亿元。2020年好转的原因在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截至2020年末,中州国际证券经纪业务客户数量7644户,客户证券市值17.04亿港元,经纪业务证券累计交易额118.40亿港元,在香港交易所632家会员中的交易量排名第158名。
国联证券境外业务(中国香港地区)实现营业收入-0.034亿元,营业成本为0.085亿元,营业亏损超过1100万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大券商的国际业务之间分化巨大。中信、中金、海通等龙头券商由于“出海”时间早、投入大,目前业务范围较大。2020年虽有新冠疫情影响,但在全球货币尤其是美联储“放水”背景下,仍然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东方、招商等券商在本土实力雄厚,海外业务范围主要在中国香港,但借助港股资本市场活跃也取得了突破(根据港交所数据,2020年,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295亿港元,同比上涨约49%。新增上市公司154家,IPO募集资金总额约4002亿港元,同比上升约27%。但恒生指数收报27231.13点,较上年末下跌约3%)。不过,国联证券、中原证券两家区域性券商虽然较早登陆港股市场,但在中国香港更为激烈的金融战场中并不占优,甚至出现亏损,拖累了集团经营业绩。
特点三:投融资业务风险大 一旦“爆雷”损失巨大
此外,海外金融市场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内资券商海外业务经营数据常常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出现的较大亏损往往是扎扎实实用金钱买来的教训。而且和内地近年来的股权质押式回购风险类似,海外市场上,投融资类业务也是可能出现风险的“重灾区”。
中原证券在2020年年报中解释了亏损的原因:因疫情影响,以服务内地客户为主的持牌公司业务受到影响,业务收入下降。此外,历史风险项目公允价值调减及计提减值对经营结果产生阶段性影响。
在“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部分,中原证券又介绍了上述提及的“历史风险项目公允价值调减及计提减值”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蒙受了损失,但作为原告的中州国际已经撤诉。
披露显示,由于柯文托、柯金治、施凯华及福建省优雅环保壁纸有限公司保证合同违约,中州国际提起诉讼,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泉州市中院”)于2019年10月21日受理,于2020年1月17日开庭审理。公司于2020年9月22日、2020年9月28日分别向泉州市中院提出变更诉讼请求申请和撤诉申请。2020年11月10日,泉州市中院裁定准予中州国际撤回起诉。该案已结案。
另外,由于柯文托、柯金珍保证合同违约,中州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同样的,公司提出撤诉申请,并于2020年11月23日收到泉州市中院民事裁定书,裁定准予撤诉。该案已结案。
中原证券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述两项账面投资本金共计3.4亿港元,累计计提减值或调减公允价值变动2.21亿港元。
接受记者咨询的某法律人士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公司已与被告和解,进行了债务减免。因为从法律实务来看,质押式回购等交易券商胜诉却遇到无财产可执行的情况也很多。对债权和债务人而言,庭外和解也是一个选项。
中原证券与柯氏家族的案件只是内地券商“出海”过程中可能遇到风险的冰山一角。有时候遭遇一个风险事件,可能会消耗公司几年的精力来应对,还要蒙受巨额亏损。
光大证券就是个典型例子。由于公司未将境外地区收入、利润单独披露,因此上述表格统计并未纳入光大证券。但公司披露了位于中国香港的子公司光大证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数据。
根据年报,光大金控成立于2010年11月19日,注册资本50.65亿港元,为光大证券全资子公司。业务性质为投资控股和金融服务,以光大新鸿基为主要经营管理平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际会计准则下,光大新鸿基总资产100.3亿港元,净资产32.5亿港元,2020年净利润3.33亿港元。
但光证金控旗下另一子公司光证国际出现了巨额亏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际会计准则下,光证国际总资产24.55亿港元,净资产4.55亿港元,2020年亏损8.4亿港元。
此外,光大证券另一家子公司光大资本虽不直接从事海外经营,但涉及的海外MPS项目“爆雷”,足足三年才“上岸”。
2016年,光大资本下属公司光大浸辉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担任上海浸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联合暴风集团下属公司暴风(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设立了浸鑫基金,规模共计52.03亿元。浸鑫基金于同年5月以4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体育版权巨头MP & Silva Holdings S.A(以下简称“MPS公司”)65%股权。
MPS后因经营不善“爆雷”,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浸鑫基金中两家优先级合伙人之利益相关方招商银行、华瑞银行因《差额补足函》以其他合同纠纷为由向光大资本提起诉讼。2018年,光大证券为MPS项目计提了14亿元预计负债;2019年计提了16.11亿元预计负债;2020年继续计提MPS项目预计负债15.50亿元。虽然MPS项目预计负债基本计提完毕,但导致了子公司光大资本资不抵债。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光大资本总资产29.80亿元,净资产-24.42亿元,2020年亏损20.69亿元。
特点四:商誉减值风险较为隐蔽
金融市场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例子比比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地缘优势,内资券商“出海”往往借助中国香港作为“桥头堡”,或在港设置子公司、分公司,或收购在港成熟企业。但任何收购都有风险,从年报来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大券商,都可能出现“看走眼”或买贵了的情况。只是商誉风险往往较为隐蔽,且目前行业整体尚未出现巨额减值的迹象。
中信证券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因收购子公司产生的商誉高达人民币107.77亿元,主要来自收购华夏基金(人民币74.19亿元)和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收购中信里昂证券有限公司(人民币18.74亿元)。
2020年,中信证券经过测试后发现,中信证券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并购CLSA Premium Limited (前称为:昆仑国际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产生的商誉的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使用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小于账面价值,本年已全额计提减值。
2020年度,中信证券合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0.81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信证券累计商誉减值准备为人民币9.49亿元。
光大证券今年未计提新的商誉减值损失,但其财富管理业务群的商誉减值准备在2020年底余额为6.40亿元。
光大证券指出,公司于2007年收购了光大期货的期货经纪业务,连同光大期货相关的资产、负债以及其权益。合并成本超过按100%获得的光大期货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与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组相关的商誉。公司2011年收购了光证国际于中国香港的投资银行及经纪业务,连同光证国际相关的资产、负债以及其权益,合并成本超过按51%获得的光证国际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与投资银行及经纪业务资产组相关的商誉。公司2015年收购了新鸿基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于中国香港的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连同新鸿基金融集团相关的资产、负债以及其权益,合并成本超过按70%获得的新鸿基金融集团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与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资产组相关的商誉。
2020年,随着业务规划的调整,光大证券决定调整分部报告列报口径,变更后主要划分为财富管理、企业融资、机构客户、投资交易、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六大业务集群和其他。公司已合理地将上述收购所产生的商誉重新分配至财富管理业务集群。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光大证券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为9.55亿元。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