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带大家一口气get中国喝茶史。
如果把时间往回倒倒,在古人眼里,茶的重要程度就跟今天快乐肥宅水在我们眼里的重要程度是一样一样的。
生活必需,快乐源泉
但你真要细说起来,最初喝茶这件事还有段黑历史。
在唐朝时期,直接花椒大料葱姜蒜,煮成一大锅…汤一样的东西。不信你们看这张《宫乐图》:

▲唐佚名《宫乐图》
恩…茶具在哪里?

中间这一大锅…就是!
那时候的“吃茶”,真的是吃,里面真有一些配料是“嚼吧嚼吧”可以吞进肚子里去的。

当然也有稍微讲究一些的,用这种小炉子慢煮,也不放太多调料: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 局部 宋人慕本
就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位喝茶讲究,而且可以喝到“通仙灵”的茶仙:
卢仝[tóng]
他总是带着俩侍从,一个长胡老大爷不裹头,一个赤脚老大娘没牙齿”。
这形象太过于经典了,被历朝历代的画家画进了画里。所以你只要看到这两个人,或者其中一个,就知道画的是卢仝。

▲明丁云鹏《卢仝煮茶图》局部
这也是称他为“茶仙”的原因。他活得不长,但他却凭着这经典的形象,在画中喝了一千多年的茶。
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但卢仝的形象却总在画里,见证了一千多年来喝茶的衍变方式。
当你跟随他的形象穿越时空,将会看见千年以来中国人快乐的喝茶故事。

唐朝

▲宋刘松年《卢仝烹茶图》
注:虽然是宋画但是比较接近唐朝的样子
这个大概是卢仝正常喝茶的样子,边上老大爷在打水,老大娘在准备小炉煮茶。
而卢仝呢?就一个人静静坐着,等待着茶水烧好。
生活是那么的闲适,但到了宋朝,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

宋朝

宋 《卢仝煎茶图》
这在干什么?
这是宋朝流行的:斗茶。
喝个茶也能斗?
主要是因为他们喝的不是我们今天喝的这种茶,也不是唐朝流行的煮茶,当时的人会把茶叶经过一些复杂的加工,做成茶饼。

再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做成绿色的茶汤。

▲河北宣化辽代 张匡正墓室壁画
图中有仆人在磨茶粉、有人在煮水,再用茶筅搅拌,打出泡沫。

这个过程叫做“点茶”。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对,后来这技术就传到日本去,变成抹茶了。
当时有些人还会用工具,把茶表面的白沫做出花纹图案,就跟今天咖啡拉花差不多,叫做“分茶”。

再说回斗茶,因为当时的茶是抹茶一样的,有颜色的,浓稠的,有白沫。
所以就有两种斗法,一种是比谁的茶沫颜色白;

▲宋 《斗茶图》 清朝摹本
一种是比谁的茶喝完之后,留在杯子上的茶沫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茶沫停留在杯壁上的时间更长,叫做“咬盏”。
为了斗茶的时候能够看得清楚,当时的瓷器也有很多是黑色的,比如宋代建窑就出了很多黑色瓷器。

▲看久了有点密恐的建窑
从宋朝的茶画里可以看出,宋朝的斗茶文化非常繁荣,而且斗茶的人不一定都是文人雅士,很多看上去就是街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似乎是两个人碰面了连招呼都不先打,然后就会出现以下对话:
“你瞅啥”——“我瞅你怎地”
“有种咱斗茶”——“斗就斗”

▲南宋 刘松年《斗茶图》

元朝
到了元代,虽然元朝又是排挤汉人,又是废科举,但是民间的很多生活方式变化不大。

▲钱选 《卢仝煮茶图》
再看明代,变化就比较大了。

明朝
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就搞不懂这些喝茶的雅趣。

他就规定以后喝茶,只要水和茶叶倒进去,喝,就行啦,别搞那么多事儿
这就叫做“散茶”。
于是,斗茶的文化就结束了,因此明朝喝茶也简单多了。
可怜的卢仝仙儿就变成了这样:

▲明 陈洪绶 《玉川子像》(卢仝号玉川子)
当然,明朝的茶画,通常是两种喝茶方式:
一种是比较诚实的,比如丁云鹏、陈洪绶这样的画家,他们笔下的卢仝,基本上到了明朝就跟着喝冲泡的散茶。

还有一种,实在是向往宋朝人的生活,硬是画宋朝的喝茶方式:

但是其实可以看出,这个动作、煮茶的工具,都是在古画里学来的。
大多数明朝人并没有这些喝茶道具,我想崔子忠自己也应该没见过,所以只好找了张古画,对着画了个一样的。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局部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是这张画,宋朝人喝茶有个雅趣,就是找一些古董,一边品茶,一边品古董。
仇英估计也是很向往这种生活,于是也画了一个喝茶品古的画面:

仔细一看,这些古董啊……
好像比例不太对?一个杯子跟鼎一样高了。看来也是在图鉴上抄来的,仇英自己并没有见过这些。

▲仇英《竹院品古》局部
看得出,宋朝人喝茶实在太有趣了,明朝总有一些人意淫自己是宋朝人,也跟着点茶分茶、品古,假装自己是个讲究人儿。
比如下面这张图:明明喝的是散茶,却放了一个磨茶叶用的茶撵在边上。

▲明 周翰 《西园雅集图》

清朝
明朝人怀念宋朝,清朝则有很多人怀念明朝和明朝之前的时代。
在清朝民间画作里,还是常常看到卢仝用唐宋时期的工具喝茶。但我们能在很多宫廷画中,了解到清朝人喝茶的习惯。

也是这时流行起了盖碗。

盖碗茶使用方便,喝茶不串味儿,而且浓淡也方便自己控制,非常好用。并且画起来也容易,所以常常出现在清朝的画里。

不仅仅是茶,还有山水,梅兰竹菊,中国人喜欢把雅致的东西画进画里。
在朱元璋将“斗茶”改成“散茶”后,似乎让喝茶这件事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喝茶方式简化,反而让我们在茶叶、器具、精神上有了更高的追求。
有人说,喝茶是一种修行。修什么呢?
修的就是由茶而窥入中式美学,是朴素之美、简单之美、无用之美。
在素雅的环境里,文气悠长,心境才可以提升。而不是样样陈列、富丽堂皇,那就俗气了。
简单、清雅
茶席的事情记住这两个词,一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