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中国记者 慕泽
据券商中国报道,近期百亿私募趣时资产多位核心成员相继离职。其中,公司研究总监兼投资经理熊林即将离职,公司原投资经理罗会礼已于去年8月加盟另一家私募,而原副总经理李进也在近期离开了公司。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趣时资产成立于2015年9月17日,由公司董事长章秀奇100%控股,公司在2016年6月初备案了首只产品“趣时事件驱动1号”,目前备案产品总数为60只,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
趣时资产突破百亿规模的时间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规模暴增的背后,离不开出色的业绩表现作为支撑。据格上理财统计,公司2020年全年的平均收益率为112.58%,远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27.21%,在纳入统计范围内的63家百亿私募中排名第二。
今年以来,趣时资产继续“趁热打铁”,数据显示,公司今年以来已经备案了14只新产品,占公司已备案产品总数的比例达23.33%。
然而,近期趣时资产的业绩却开始大幅下滑。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公司代表产品“趣时事件驱动1号”截至今年2月26日的最新净值,相较于2月10日的净值回撤达13.04%,其中2月19日至2月26日一周时间里,产品净值回撤达10.83%。此外,趣时资产旗下还有其他多只产品近日净值也均有明显回撤。
众所周知,私募的业绩表现往往与公司核心投研人员的投资决策密切相关,一边是核心成员的相继离职,一边是产品业绩的集体回撤,让人不禁遐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关联?
事实上,以往也有私募在管理规模快速扩张之后,却出现核心投研人员出走的情况,典型的比如展博投资。
2008年成立的展博投资,曾在2015年上半年成功晋级为百亿私募。然而,在公司规模迅速滚大的2015年年初,其团队却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动,2月16日公司官网发布公告“展博2期”的基金经理由余爱斌变更为陈锋。同时“展博3期”的基金经理宋向宇也变更为陈锋和廖波俊,宋向宇管理该产品只有5个月。
人事变动之后不久,正好又迎来了2015年的股市大回调,展博投资备受打击,代表产品“展博1期”在2015年6月5日至7月10日之间净值大幅重挫逾三成。之后展博投资也依然没能摆脱人员频繁更替的情况,最终在2017年跌出了百亿私募之列,至今再未回归。
为何私募在发展壮大之后却留不住人?趣时资产会走展博投资的“老路”吗?
广州珠江新城某私募投资总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私募在规模壮大以后留不住人,都与利益分配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特别是核心创始人“一人独大”的私募,最容易出现类似的纷争。
一般而言,核心成员的出走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私募的业绩有一定影响,管理规模迅速扩张之后,本身对投研有着更高的需求,同时即使是新招来的人能力很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至于长期影响,最终还是取决于私募后续的业绩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