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基摸狗
对,就是简单讨论几个问题。正文纯文字,没有图。
一、缺钱就要打土豪
新冠疫情大家也知道了,很多国家或是地区经济受影响,那么必然税收就受冲击,还要花钱抗击疫情。
换句话说就是政府赚钱少了,花钱地方多了,财政必然紧张,甚至赤字增加。
你说国家放水印钞刺激经济,体现“钞”能力,OK。
美国、欧洲、日本、英国都行,香港不行,我国的香港特区是港元与美元联汇制度,自己没法随意印钞,只能政府赤字。
很多人昨天看到了消息——香港准备提高印花税。
另外一个消息是——香港政府赤字很高。
本来旅游和购物是香港的一个支柱产业,支撑香港购物、酒店和航空等等,很多内地游客去香港购物,消费。
但是19年的风波和20年的新冠,去香港旅游、购物的人大幅减低,税收自然少了,很多相关产业的人受影响甚至失业反而要领取失业金。
但是最近内地资金和海外资金都云集香港,那么印花税自然是一个香港特区政府增加的收入的选择,毕竟短期你也不大敢放心大胆去香港旅游购物对吧。
人去不了,无所谓,钱能去就行。
很多人说美国要降低印花税,美国有货币自主权,印钞就行,更何况你也知道美国的联邦政府债务又很疯狂,欠那样多钱,虱子多了不咬人,还在乎那点印花税?
反倒不如趁着香港提高印花税,趁你病要你命,吸引点资金维护美国华尔街的利益。
泥沼老师,你在给香港特区政府收税找理由?错,开啥玩笑。
我昨天思考一晚上:疫情以来,还有哪些行业本身受益,但是还没给更多贡献,这样大户很容易下一步成为各地、各国(地区)政府算计目标。
航空、酒店、商店和景区本身受负面影响,电影也是,物流行业算是关键时候的脊梁,银行业让利一万多亿,高速公路去年免费好几个月,白酒贡献大量税收,贵州省方面还减持部分茅台股票来充实财政等等。。。。
大家想想这事,想想下一步谁还能被算计。。
二、周期
很多人说要看通胀,看周期,消费不行了,医药太贵了,科技全是炒作,说是抱团瓦解。
OK,那么新问题就来了——假设抱团瓦解,那么资金买啥?
资金现在可以买的消费股有贵州茅台、五粮液都是万亿的,还有海天味业、中国中免等等几千亿的,也就是市值空间足够大。
假设我现在不买消费了,什么行业足够我配置。
尤其是假设我是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管理500亿,甚至1000亿的资金,我不买消费、科技和医药了,该买啥?
真的,公募是现在市场的一只重要力量,大家想想这事。
周期股有一些大市值的,但是如果不算银行(金融)和地产,可能没有那样大空间足够合计万亿的资金进入,所以大金融和地产能不能行?
现在我担心是啥:周期股能不能提供足够大的空间来让资金买入,我就怕周期股不够配置,或者说承接不住抱团的资金。银行为首的金融,地产这些能不能撑起来?
周期股周期股,本身有周期,如果出现周期变化,会不会再让资金去消费、医药和科技股抱团。
三、中美
全球过去一年多经济形势是啥:中国战胜疫情,经济企稳,美国经济受疫情冲击,美国放水。
总结一下就是:中国经济好,美国大放水,其他国家跟着放水。
抱团的资产是啥?中国资产。
美国放水的受益者是谁?美国股市。
那么中国经济+美国股市的代表是啥?中概。
OK,你这会知道中概的投资逻辑了吧,代表了中国企稳的经济,又受益美国放水。
那么你想想过去一段时间最好的中概是啥?
特斯拉。
中国工厂与全产业链+政府扶持+资金支持+中国巨大市场+美国放水+美国人眼里可以信赖的美国企业。
那么比特币为啥涨?
美国放水+全球放水+中国产业(挖矿、芯片与交易所)+政府无法收比特币的税(参考本文第一条“打土豪”)+对美元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