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股大跌后,还有逆转机会吗?农村一号文件说了什么,透露了哪些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的机会?具体内容请来新浪理财大学,听董小姐专栏解读。
2月22日,国内商品期货“牛气冲天”,铜期货创下近十年来新高。
截至收盘,有色金属期货集体大涨。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沪铜期货主力涨5.99%,报67370元/吨,创2011年9月中旬以来新高;国际铜期货主力涨6.00%,报59900元/吨。沪锡期货主力合约涨约8%,沪镍期货主力合约涨约3%,沪锌、沪铅期货主力合约涨超2%。贵金属期货同样上涨,沪金、沪银期货主力合约分别报376.66元/克、5744元/千克,涨幅分别为0.85%、3.11%。能化品种也全线走强,EG(乙二醇)、PVC主力合约涨停,EB(苯乙烯)主力合约涨逾6%,塑料等涨超4%,橡胶、玻璃等涨超2%。
自春节以来,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节节攀升,特别是以铜价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持续强势大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创下2011年9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上期所国际铜、沪铜、沪镍、沪锡等价格均不断上行。
国元期货首席分析师范芮认为,宏观方面,春节假期前后,整体宏观市场环境并无明显改变。产业方面,全球铜显性库存总量处于低位是目前基本面的最大特征。“从中长期来看,个人非常认同需求端的乐观前景,并认为终端需求将在今年对铜价有较大的价格推涨潜力。”
在范芮看来,目前宏观整体氛围稳中向好,需求预期将主导铜价年内牛市延续。不过,短期来看,基本面空有预期,需求端尚待进一步发力,铜价短期暴涨存在“泡沫”,其个人认为存在短期回调后再度走牛可能。
对于能化板块较强的表现,国泰君安能源化工高级研究员黄柳楠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随着欧美新增新冠确诊人数出现拐点,美国极端气候影响下原油供应的下滑,以及美国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政策落地的预期依旧在发酵,全球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纷纷走强,市场已经在交易未来经济强劲复苏的乐观预期。这种情况下,包括原油、铜、镍等工业品均出现强劲涨势,市场多头资金的风险偏好明显变得更为激进。
在黄柳楠看来,考虑到当前经济面才刚刚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复苏阶段,主要国家2021年GDP增速预期被不断上调,除非短期下游需求出现较大的预期差,资金多配商品的风险偏好短期难以改变。
随着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不少机构看好大宗商品的行情。
摩根大通认为,新一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经开始,这将是过去100年里第五个“超级周期”。新的超级周期将受到疫情后经济复苏、通货膨胀、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美元贬值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等因素的推动。其中,可再生技术中使用的金属将大大受益。该行认为,向绿色技术的发展可能会限制石油供应,同时提高用于可再生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基础设施的某些金属的成本。
高盛认为,去年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劲反弹只是“大宗商品长期结构性牛市的开始”。目前出现了所有大宗商品结构性走牛的典型迹象,新冠疫苗的推广将促进经济活动的改善,经济反弹更有理由做多现货和实物资产。经济结构性投资不足、政策驱动型需求,以及美元走软和通胀风险等宏观经济有利因素都有利于大宗商品走牛。
永安期货分析称,受“碳中和”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铜、镍等新能源发展受益的品种,需求仍有期待。而锌、铅等新能源受益较小,偏向于传统地产、基建、汽车等消费领域的品种,需求很难保持高增长,供需格局将更多受到供应端的变化。短期受海外经济恢复,通胀预期抬升的影响,基本金属价格均有宏观上的推动力,中期受疫情好转等影响,流动性收紧担忧的预期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