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笔者在本栏写了一篇《谁来帮中小投资者挤掉券商劣质报告水分》的文章,引来较大反响。赞扬者认为是良心之作,道出了小散的尴尬和不易,甚至愤怒;商榷者则认为,券商报告中也有“优等生”,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笔者反思,觉得这两方面说得都有理。
其实,笔者在那篇文章里,主要揭露的是去年8月26日,川财证券和东吴证券同时出了一份报告,川财证券称,卫士通(002268)在密码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公司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为国家构建可信安全基础实施,上半年已经完成55项已有商密产品的资质换证工作。维持“增持”评级。东吴证券郝彪则认为,卫士通全力构架安全服务能力体系,成功推出密码基础服务平台,能满足用户服务化、场景化、按需获取和弹性扩展的需求。公司以加密主业为核心,持续加强面向党政、重点行业核心业务推进,国产替代放量,将进入业绩释放期,云云,所以维持“买入”评级。
这两份“好话说尽”的报告出来前一天卫士通股价22.42元,报告出来当天该股一路下行,一直跌至上周最低的15.95元,而川财证券的所谓“增持”评级与东吴证券的“买入”评级一样,都是指半年内涨幅在15%至30%。不幸的是,看到这两份报告买进卫士通的中小投资者,不但没有等来哪怕是1%的涨幅,时间却已经过去四个多月,卫士通从报告出来到现在,股价已经下跌了近30%。
也许这两份报告出笼时间正好不约而同,也许是这两家券商的研究员正好同时受邀调研了卫士通,当然,更也许的是正好这只股票要开始下跌了,恰恰碰到这两份报告来打“掩护”,自己撞到舆论枪口上的。反正,是一个“巧”字害了大家对这两份报告的联想。笔者当然不持阴谋论,希望只是一个小小的巧合,背后不存在不为外人道的种种玄机。
其实,这么多年来,笔者在股市中还是见识过不少高水平报告的。2008年,笔者随券商和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去山东烟台调研,席间碰到当时还默默无闻的东方港湾但斌团队的朋友。他们当时对贵州茅台(600519)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声称如果手里有这只股票,就不要轻易抛出;还说,他们会长期拿着,只买不抛。老实说,那时的贵州茅台并不像今天这样如日中天,相信他们说这话的人也不多。回到上海后,笔者找来他们的研究报告,阅读后觉得言之有物,便买了30000股贵州茅台,因为那时候贵州茅台也算是高价股。笔者买进后,还经常打电话去深圳,咨询介绍贵州茅台的朋友。现在想来,其实那时虽然买了此股,但还是十分不放心,要知道,当时大盘刚从6000点跌下来,市场惊魂未定,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稳的感觉,嘴上说要价值投资,内心其实只想赚点差价。非常可惜自己定力不够,稍微有点震荡就匆匆抛掉了,如今贵州茅台股价已经 2000 多元一股。30000股,若放到现在,价值几何,大家可以算算。
还有一次,笔者随上交所有关领导去内蒙古自治区做投资者教育,顺道走访了当地几家上市公司,当介绍到稀土高科(现北方稀土,600111)时,当地领导都对这家企业称赞有加,还推荐了几家有关这家公司的券商调研报告。从这些报告条分缕析的描述中,笔者仿佛看到了一座金矿堆在A股市场中,这家公司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轻稀土产品供应商,是我国稀土行业六大稀土集团之一。笔者看到调研报告时,该股不到10元,后来最高上涨至百元左右,是真正的10倍股。
总而言之,如果把A股上市公司比喻成一片沙漠,那么券商行业研究员就是沙漠中的淘金工。我们不能否认:有价值的券商报告或者叫机构报告还是有的。在A股市场中,任何一位基金经理,或者机构大佬,没有一个不去研究主流机构推出的报告。这些投资精英可能平时不读报纸,不看书,也不看电视,但是对信得过的机构晨会报告和研究报告,他们是绝对要阅读和留意的。可以说,正是这些看似处于弱势地位的卖方研究报告,每每在大盘出现拐点时引导了市场主力资金的流向;而这些充满逻辑分析的报告,也恰恰反映了那些行业研究员在股市中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