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改革首轮规章制度12日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并正式下发,标志着相关注册制改革正式进入实质阶段。从事企业智慧估值工作的北京心流慧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慧13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后,一定程度降低的上市门槛和显著提升的IPO速度,将为整个市场带来更多的上市公司资源,进而引发市场流动性的分散,引导多数创业板企业估值合理回归。
“上市壳公司估值缩水已是注册制改革下的必然”。张兴慧称,目前,深交所已对创业板退市指标进行了丰富,交易类指标方面,新增了“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指标。“可以预见的是,市场表现较差的企业或为要保留壳公司估值而拒绝退市的上市公司,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估值水平的下跌,还会有直接退市的风险”。
多数企业估值的下降,也意味着市场资源将进一步向优质企业集中。张兴慧表示,注册制试点过程中,或催生一批优质新兴企业并增强白马龙头效应。在更市场化的注册制下,这批企业价值或更加凸显,估值水平也更高。“目前创业板指估值还是在50%左右的历史均值区间内,相比之下科创板的整体估值超过了75倍,优质企业还有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
“这是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源有效配置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功的体现”。张兴慧称。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业板这一更大体量的板块试点注册制,会为整个A股的估值体系带来深远影响。
张兴慧表示,创业板注册制的试点,意味着券商保荐机构将进一步抛开“23倍市盈率红线”的估值方式,重拾市场化估值方法。从科创板经验来看,新股破发也将成为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常见现象,投资者更需要借鉴第三方客观、科学的估值结果,锚定投资价格,避免“触雷”。
“这些在科创板项目上已有所体现,但目前科创板估值市场化水平仍不高。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后,市场化的估值体系会更深入人心,甚至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主板上市公司估值的看法。”张兴慧称。
不过在他看来,市场估值体系的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主要和上市节奏有关”。以科创板为例,正式开启交易后10个月总融资规模1184亿元,仅占同时期全A融资规模的8.6%。
“作为存量市场改革,创业板的上市节奏应该会快于科创板,但仍然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有限的新进上市公司数量,也决定了对市场化估值的认知不会那么快地传导出去。”张兴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