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看,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主权债务市场等特定领域的过度负债,是引发大多数金融危机的共同原因,本质上是金融资源在这些领域的错配导致的。”12月2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着眼长远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从根本上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近一段时期以来,银保监会监管严防金融资源向低效领域过度集中,逐步压缩退出“僵尸企业”,清理无效、低效占用的信贷资源。银保监会对全国30余个热点城市开展房地产信贷专项检查,遏制金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前三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4.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为33.7%,比上年全年下降6.2个百分点。
此外,在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经济新动能领域、引导金融资源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改善金融体系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不过,梁涛指出,金融供给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金融市场结构失衡。他表示,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发展不足,不仅影响了实体经济融资的可得性,还间接造成企业杠杆率高企、监管套利丛生、新兴金融无序创新等金融市场乱象。
11月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存量规模的比重仅为3.3%,即使加上企业债券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直接融资占比也不足20%。
二是经营理念不够科学。银行保险机构同质化经营问题比较突出,普遍“求大求全”,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化个性化机构较少;部分机构固守“重资产、重抵押”传统经营模式,难以满足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需求;部分机构为了降低风险,热衷于将资金集中投放给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形成“垒大户”现象;部分机构发展偏离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不够,存在脱实向虚、监管套利等问题。
三是创新能力存在不足。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安于现状,缺乏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对“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业和“重技术、重创新”的科创企业服务不到位,也不能有效满足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融资需求,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四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梁涛指出,部分银行保险机构还没有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些机构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仍在通过存贷挂钩、附加收费等手段增加企业隐性负担,银行理财、信用卡、保险保单等领域侵害金融消费者事件依然屡见不鲜。
梁涛强调,优化改善金融供给,需要把握好几对关系,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到“五个结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市场需求导向和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风险防控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同业有序竞争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