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华夏基金 “十五年十五城”ETF高峰论坛活动在京举办。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她表示,作为境内首只ETF管理人,华夏基金不仅率先开启ETF投资大门,还伴随ETF发展坚持深耕15年,成为ETF行业领军者。在坚持做创新者的同时,华夏基金也在做深耕者,从投研、风控、制度、系统、产品、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坚持精耕细作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品牌、产品、技术和服务四重壁垒,打造华夏基金ETF业务核心竞争力。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刘逖总,各位亲爱的投资者和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抽出周末时光,参与上交所“十五年十五城”ETF高峰论坛华夏基金专场活动。 初冬的北京有些寒冷,但是相信大家坐在这里,还是感觉十分温暖的。此刻,看见大家济济一堂,对论坛充满期待,看到ETF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纳和喜爱,我的内心一样很温暖。
15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初冬季节,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开始发行,作为销售人员的我全国各地连轴跑,一场又一场地向投资者介绍ETF,当时ETF还是一个甚少有人知晓的“舶来品”,每场参会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券商领导或者客户经理。
15年后,同样的主题,我们能在周末聚集起这么多感兴趣的投资者,这就是ETF在中国发展十五年的最好见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ETF在中国资本市场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这其中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更离不开在座所有人的支持和信任。中国ETF十五年是指数化投资理念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十五年,是华夏基金ETF不断成长的十五年,更是大家共同参与、见证、奋斗的十五年。
回顾中国ETF走过的15年,“创新”一直是关键词。作为一种便捷的指数化投资和资产配置工具,ETF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15年前华夏上证50ETF在中国的诞生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产品创新的一次大胆探索,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在ETF创新的过程中,证券交易所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上交所开始组织研究ETF产品,2002年6月上交所推出上证180指数,并宣布研发相关ETF产品,华夏基金随即启动ETF研究工作。当时公司对ETF项目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公司副总经理为组长的ETF工作小组,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人员都参与到ETF开发工作中。
我是2001年加入华夏基金的,这个项目也是我来公司后完整见证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但创新不易,ETF产品开发复杂,专业性、技术性强,创新更不易,相比技术创新,更难的是制度创新。在当时证券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上证50ETF的开发面临诸多法律制度和实际运作的障碍,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达数百个,涉及产品设立、申购赎回、成分股交易和套利等各个方面。上证50ETF的诞生可谓经历了重重攻坚克难,这里面除了华夏人的辛勤奋斗,我们更感谢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上交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上交所不仅是ETF产品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我们创新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和中坚力量。
作为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发行时困难重重,如果说市场环境是“天时”,销售渠道是“地利”,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是“人和”,2004年11月底华夏上证50ETF发行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尽如人意,当时市场刚经历过持续下跌,一度击穿市场公认的1300点的“铁底”,新基金特别是权益类基金发行极为困难;加上ETF必须要去券商开户购买,银行不参与销售;另外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当时即使专业投资者都对ETF知之甚少。
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取得了成功——上证50ETF首募超54亿元,远超同期开放式基金平均10多亿元的募集额。这份成功离不开上交所的支持,2004年9月,在上证50ETF正式发行前,上交所和我们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场ETF全国推介会,此后数周又在全国连续举办了10场报告会。随后我们又联合举办了为期10个交易日的ETF模拟交易大赛,吸引了2000多名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投资者对ETF产品有了更加具象、感性的认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投资者对ETF的期待和投资意向,才让我们后续的宣传、投资者教育工作和销售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回顾上证50ETF的诞生过程,我们看到,作为创新型产品,投资者教育工作是ETF发展中的重大挑战,但重视投资者教育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如今,ETF迎来蓬勃发展,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更是我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的基石。上交所此次启动“十五年十五城”系列活动,也旨在让更多投资者认识、了解、学会使用ETF这一投资工具,华夏基金有幸在北京举办首场活动,在中国ETF15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再次开启中国ETF的新时刻。
以华夏上证50ETF为起点,华夏基金秉承创新精神,成为行业ETF创新的领导者,结合市场发展和投资者需要,我们先后推出了首只中小盘股票ETF(华夏中小板ETF)、首只跨境ETF(华夏恒生ETF)、境内首批行业系列ETF(金融ETF、消费ETF),首批央企改革ETF……今年我们还推出了境内首批中日互通ETF(华夏日经225ETF)、首批商品期货ETF(华夏豆粕ETF)。
在坚持做一个创新者的同时,我们也在做“深耕者”。ETF投资的精髓在于能够专注的将简单做到极致,ETF投资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想将简单做到极致更是不易。最近两年有句话特别火,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觉得这句话放在ETF投资领域很合适,我们愿意替投资者负重前行,将复杂留给自己,将简单送给投资者,用尽全力让投资者毫不费力。
华夏基金在ETF领域精耕细作15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同时注重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的流程和系统——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整理了一本厚厚的ETF操作手册,将ETF投资运作流程、风险点等进行了详细梳理,这让我们积累的经验变得可复制、可传承。我们拥有自主研发的指数投资系统,把ETF的日常投资管理纳入其中,通过系统运作,提高基金运作效率,这让我们有能力紧跟ETF扩容步伐,高效、高质量地应对多只ETF的管理工作。与行业中大部分公司购买第三方系统不同,我们的申购赎回清单等系统均为自主研发,基金经理亲自参与程序设计,甚至是亲自编写程序,让相关系统更贴合投资需要。
在ETF最关注的风险控制方面,我们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实时监控系统,结合多年的投资运作经验设置了一些独特的指标,能够长期有效控制ETF产品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在产品方面,我们除了完成常规指数布局,也开始在指数编制方面发力,今年我们推出了被誉为“蓝筹宽基2.0”的华夏AH经济蓝筹指数,还发行了采用smart beta策略,开启创业板投资2.0时代的创成长ETF、创蓝筹ETF。同时我们不断提升已有ETF的流动性,不断围绕ETF开发新的衍生工具,我们希望提供给投资者更好、更全、更便捷的ETF解决方案和投资体验。经过多年深耕,我们最终形成了品牌、产品、技术和服务四重壁垒,形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回首华夏ETF这15年走来的路,我觉得跟竹子很像,竹子前3年的时间,仅仅长3cm,但这3年,它把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所以从第4年开始,它能以每天30cm的速度快速生长,仅用六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3米。ETF自2004年诞生以来,虽然期间有过几波热潮,但多是聚焦单只产品或者某一类产品的,直至去年到今年的这一波才迎来全行业的发展。早期的路是难走的路,也是孤独的路,但是我们熬过来了,华夏基金在这15年里坚持发展ETF,“高筑墙,广积粮”把我们的优势壁垒打扎实,建立了全品类、完善的产品线,所以面对行业再一次大发展的机遇,我们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成立15只指数产品,目前还有2只ETF正在发行,2只ETF获批准备发行。这样快节奏的扩容指数产品源自我们多年积累的指数投资实力的支撑,这一方面是响应行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看到了未来ETF巨大的发展潜力。经过15年的发展,ETF凭借成本低廉、管理透明等特点,适应市场资产配置的广泛需求,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放眼全球,在主动权益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大发展之后,指数基金迎来蓬勃发展期。随着国内FOF产品,尤其是养老目标基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的逐步入市,社保、保险等资金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加,未来指数产品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会逐步凸显。未来,ETF大有可为!
郎平在新书《生存日记》中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是,做好每一天,时间看得见。我想这也对华夏ETF精神的最好阐释,我们不仅是创新者,深耕者,我们也是责任者和能力者。接下来,华夏基金将继续坚持投资者教育、坚持研发创新、坚持共建良性的ETF行业生态圈,为投资者享受更好的ETF产品和服务而不懈奋斗!忆往昔,筚路蓝缕,矢“指”不渝15载;争当下,风华正茂,雄心壮“指”创时代;展未来,乘风破浪,持“指”以恒筑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