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基金鏖战50指数:核心资产的数量选择 进入差异化竞争

时间:2019-10-23 09:19:13 | 来源:界面

记者 " 黄慧玲

编辑 | 宋烨珺

今年赚钱的股票特别符合公募基金的审美。

它们多为所在行业的龙头公司,除了是公募基金的传统热门标的外,还身披“社保重仓”、“MSCI中国概念”、“QFII重仓”等闪光标签。

它们也被市场称作“核心资产”。近年来,北向资金和机构抱团取暖“核心资产”,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600519.SH)屡创新高,与“小、差”公司频频爆雷形成鲜明反差。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A股平均涨幅为23%,而公募基金扎堆(持有基金数量500只以上)的45只股票平均涨幅达到52%,远超A股平均涨幅。

“核心资产”论盛行,影响了指数基金的产品设计思路,不论是宽基指数还是定制行业指数基金,采用的都是“精选个股”的思路。

更有趣的是,对于样本数量,不约而同地定在了50只。

50:核心资产的数量选择

2017年起的蓝筹股大牛市让“漂亮50”概念深入人心,各家公司都想打造自己的“中国版漂亮50”。

上证50指数是最早的50标的指数。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上证50指数基金已多达37只。即便如此,仍有巨头持续入局。9月6日,易方达上证50ETF及其联接基金成立。在这之前,易方达已经拥有易方达上证50分级指数、上证50指数增强基金;9月9日,西藏东财基金公司上报了首只基金,也是追踪上证50指数的指数基金。

放眼基金圈,除了白热化的上证50指数战场,各类“50”也已悄然开花。

在今年成立的基金中,既有地方50指数——浙商汇金中证凤凰50ETF,也有策略50指数——嘉实中证锐联基本面50ETF、中融央视财经50ETF。

还有更多50基金在路上,包括招商恒生沪港深通大湾区创新精选50ETF,富国基金的中证行业50系列指数基金,涵盖消费、医药、科技等领域。

除了权益类指数基金,债券指数基金也对“50”颇为青睐。

界面新闻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过去五年里共申报了228只债券指数基金。从去年年底开始,出现了限定样本数量的债券指数基金,其中选择“50”的最多。包括兴业基金的中证银行50金融债指数基金,安信基金的中证信用主体50债券指数基金,长信基金的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50指数基金等。

除了显性的“50”基金外,许多定制指数基金也将样本数量控制在50只左右。如华宝科技龙头ETF跟踪的中证科技龙头指数,成分股是50只。此外,安信基金近期准备发行的深圳科技创新指数基金,成分股同样也是50只。

为什么是50只?

为什么是50只?安信基金机构理财部总经理胡颖告诉界面新闻,选择50只,是在指数样本的稳定性与容量之间寻求的平衡。“30只太少,80只太多,50只刚好”。

安信基金申报的中证信用主体50债券指数基金,挑选了50个信用主体。胡颖说,不论是债券还是权益类指数,编制时都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流动性要足够;二是尽量选择最好标的;三是从成分主体数量上兼顾比较容易记住的数字。

“就中证信用主体50债券指数而言,信用主体如果增加到70、80个,尾部的主体可能不稳定,这就增加了换仓频率和跟踪难度。”

安信基金的中证信用主体50债券指数基金是“精选个券”的思路。“利率债前两年很火,但最终投资者的配置偏好会慢慢向信用债去延伸。相对于主动型基金而言,被动基金的费用低,能够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胡颖表示。

而对于股票指数,一位参与指数定制的公募基金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在细分行业中做精选,50是比较好的数量选择。“在做指数精选的时候,首先样本空间要比较大。比如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样本太少没法指数化。那么,在可指数化的空间里,50只足够了。从叫法上来说,大家更喜欢整数,跳到100就太多了”。

“其实这两年关于核心资产、漂亮50的说法,背景就是存量经济,龙头受追捧。”该人士认为,现在已经不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家都倾向于精选优质公司来编制指数。

招商基金全球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与恒生指数公司合作编制恒生沪港深通大湾区创新精选50指数时,他们的想法是,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优势,选择大湾区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的企业。“有些公司比较小,它还没有上到稳定成长的区间,有些公司虽然较大,但科技投入不高,与指数定位不符,不希望这样的公司影响指数表现”。

苏燕青认为,精选优质股作为跟踪标的正在成为整个市场的趋势。“以前是由指数公司提供指数,基金公司单纯跟踪。现在基金公司多少会去参与编制指数,加入基本面因子,倾向于选择龙头类的或者是符合一定风格类的公司“。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对个股风险的警惕。“这两年监管趋严,一些个股爆发出风险,基金公司在编制的过程中也会去考量潜在风险。”苏燕青说,“这种方式可以让投资者觉得,基金公司还是为投资者做了一些筛选的。”

如何选择50只?

从讨论确定方案,找指数公司定制,再到产品申报、审批,最终发行,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ETF投资总监王乐乐和他的同事们至少准备了半年以上的时间。

富国基金的行业龙头指数基金,是业内少见的系列产品线,覆盖了消费、医药、科技、军工等行业。

虽然都以“龙头”为核心,但细看这些指数编制方案的话,会发现各行业的编制思路都不一样,对各行业龙头的定义也不一样。

“消费和医药盈利比较稳健,可以根据盈利能力去选股。科技是一个爆发式行业,要求比较高的科研投入。军工股必须筛选出核心业务是军工的公司。”王乐乐介绍道,由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属性和投资逻辑,不能简单套用一个公式来筛选龙头股。

采访中,王乐乐一直在强调“投资逻辑”。“我们都是基于行业的投资逻辑下选择的指数。传统的沪深300指数编制,是非常简单的按市值选股”。

为了让指数更符合投资逻辑,富国基金借助了外脑的力量。“做军工龙头ETF这个项目的时候,请教了我国第一大军工集团——航空工业集团。我们对军工股的理解可能不如外部专家,所以会借助他们给我们提一些建议。”

再看科技50策略指数,它与市场其他科技指数相比也有些与众不同。为了规避高科技行业的风险,指数中加入了多个风险指标,包括质押比例、商誉占净资产比、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尝试以此剔除高风险公司。“所有入选个股都被统计了一遍,发现了一些规律,然后依据指数进行产品化。”

差异化竞争

近两年,ETF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蓬勃发展。千帆竞发,部分主题的赛道已经变得非常拥挤。

今年最被二级市场追捧的主题莫过于科技,富国基金的科技50ETF目前在发行。在它之前,已有至少八家公司围猎科技概念。仅今年前三季度发行的科技类指数基金已达21只(不同份额分开统计),其中以“科技”命名的标的指数已有四只。而业内首只科技ETF——华宝科技龙头的份额早已坐上了火箭,以近70亿元规模稳坐科技类基金头把交椅。

在传统的指数基金大战中,抢占先发高地很重要。晚到一步的富国基金是否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没有赶上好时候,富国基金会有遗憾吗?

王乐乐的回答是:“不会遗憾。科技未来趋势还在。从5G开始,中国的科技行业进入了最佳赛道。”

更重要的是,对指数的深加工让这批基金得以跳出同质化,进入差异化竞争的赛道。“我们的科技50,代表的是富国理解的科技,不代表同行理解的科技。我们也不敢说自己的选股方式完美无缺,但科技50选股逻辑更重视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

仔细对比富国的科技50与华宝的科技龙头会发现,二者在理念上有明显的差异。富国科技50的重点在“持续科技创新能力”,而华宝科技龙头的重点在于“规模大、市占率高”。

基金3.0时代的困惑

用王乐乐的话说,“我们走在了基金3.0时代”。

不过,超前并不意味着赚钱。虽然各家公司对指数的刻画各有特色,但现实是残酷的,“90%以上的投资者只看名字”。在科技指数基金第一局的PK中,华宝的“科技龙头”得天时地利,以C位出道。而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带来的实际差异效果,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跳出了产品同质化的围城,这些更主观的指数基金陷入了一个新的围城。

不少业内人士对smart beta持谨慎态度,主要在于解释成本高、用户理解难度大以及因子有效性等问题。“一些smart beta回测数据很漂亮,但实际运作起来表现很一般。回测数据是否过度优化?再者说,过去有效的策略并不代表未来有效。”一位基金分析师如此评价道。

解释成本的高昂让一些基金公司望而却步。以指数基金的风控为例,一位指数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虽然他们有意规避可能存在的个股风险,并且公司也有自己的风险因子库,识别财务造假、信用风险等,但在选择指标时还是会挑市场已经接受的常见指标,而非自制的指标。

“让投资者从认知到接受有个比较难的接受过程,投资者对未知的东西还是有些恐惧的。大家不会深入了解你的方法,只会看业绩,看重仓股。”该基金经理以康美药业举例道,“我们的模型很早就识别出风险,主动型基金肯定是不买了,但在造假坐实之前股价还涨了一倍多。如果是被动型基金,投资者一看,怎么核心公司都不在里面,就不愿了解你的产品了。”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指数基金变得smart。投资逻辑是否可行,因子是否有效,仍需接受时间的考验。而投资者的认知发展,也需时间来沉淀。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基金产品将走向更精细的工具化。而王乐乐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市场会是被动投资的天下。“8月美国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过主动管理型基金,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这样,只是时间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