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证券报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两年来,基于对优质创新创业企业的认可和未来广阔的投资前景,海内外资金纷纷涌入。
从国内到海外,从主动到被动,从一级到二级,围绕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新机遇,标准化基金陆续进场,与亿万基金投资人乘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共同分享着创业板“升级”的红利。
公募基金持续加码
2020年6月底,首批4只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正式获批,便引来了广泛关注。
当年7月7日,4只产品之一的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混合”正式发行,当日便吸引了6.5万户持有人认购,募资达28.91亿元。此后,共10余只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相继成立,募资总额近180亿元。
收益也相当可观。比如,华安创业板两年定开基金成立于2020年9月3日,截至2022年8月19日,该基金实现了58.97%的回报率,较创业板指同期涨幅有明显的超额回报。
“大量新兴公司登陆创业板,不仅为市场增加了新的血液和新的增长驱动力,也对投资机构的研究覆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郭晓林表示,注册制改革下,过往的主题炒作空间已被大幅压缩,投资须要回归到本源,着力于公司基本面研究,找到企业增长的真正驱动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从数据看,公募基金整体加大了创业板公司的交易持股占比。截至2022年8月23日,公募基金持有创业板的流通市值近1.2万亿元,持股占比超11%,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前有所提高。
海外资金加大流入
作为外资代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也在持续加大对创业板的投资力度。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20年年报显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后的4个月交易中,QFII机构合计持有创业板个股达167只。截至今年一季度,QFII机构持有创业板公司的数量已增至199家。国际指数编制也对创业板个股敞开怀抱。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等223只创业板个股被编入富时罗素指数成分股;金龙鱼、爱美客等85只创业板股票则进入了MSCI中国指数的成分股。
此外,随着汇川技术、贝泰妮等一批符合条件的创业板公司纳入深股通渠道,外资投资创业板的便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2年8月23日,境外投资者持有创业板个股的流通市值近6000亿元,持股占比近6%,较改革前大幅提升。
创投行业积极布局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后,创投机构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提升。
以达晨财智为例,两年来,公司已投企业中有13家公司登陆创业板,覆盖行业包括先进制造、医疗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达晨财智总裁肖冰表示,注册制下,企业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开放多元,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更为畅通,效率进一步提升,这对创投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发挥创投基金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功能作用。
整体来看,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截至8月23日,共有620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2238家次创投机构投资,投资金额合计达592.18亿元。以目前市价模拟测算,投资增值率超过12倍。
与此同时,参与创投机构家数、获得投资金额均有明显增长,分别是创业板改革之前的1.43倍和1.69倍。
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呈现“优创新、高成长”的鲜明特色,是其投资价值的重要支撑因素。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创业板注册制下的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大、业绩表现稳、发展潜力足,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近两年,创业板发展迅速,公司数量持续增加,行业类型不断丰富,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形成优质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良性态势,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肖冰认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市场化的申报、信息披露、审核、配售、退市程序,促使一级和二级市场价格进一步回归理性,有效发挥了资本市场的价格分析和资本配置功能,加速了市场优胜劣汰,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于创业板的未来发展前景,买方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市场估值具备突出的投资性价比,且优质标的不断增多,未来前景相当广阔。
“创业板行业分布主要在新兴成长领域,包括新能源、科技、高端制造、医药生物和新材料等。随着包容性的增强,医美行业等新兴消费领域公司也在加入,创业板在新兴领域的覆盖范围更加完整。”郭晓林谈到,创业板的未来发展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高度契合,长期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