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宗彦每经编辑 魏官红
近日,“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绿色金融支持竹林碳汇发展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办。行业专家、知名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等与会嘉宾在会上共同探讨生态碳汇价值实现新路径,并将生态碳汇视为实现“碳中和”的有力抓手。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教授进行了主旨演讲。
受访者供图生态碳汇具体含义是什么?对实现“双碳目标”能起到哪些作用?金融机构在推进生态碳汇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提供支撑?生态碳汇与资本市场有什么联系?上市公司又该如何参与?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施懿宸教授。
施懿宸教授在专访中表示,生态碳汇作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方式,从其自身来看,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从政府角度而言,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从市场角度来看,生态碳汇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包括“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碳金融”和“可持续金融(ESG)”。资本市场与生态碳汇间的相互联动,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生态碳汇具有真实的“正外部性”
NBD:近日您参加了“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绿色金融支持竹林碳汇发展论坛”,也提到“生态碳汇”这个概念。相比“碳排放”“碳交易”,“生态碳汇”较为陌生,能否解释下什么是“生态碳汇”?
施懿宸:“双碳”目标的实现有三个关键步骤。首先,必须做碳盘查,也就是各位常听到的碳账户,碳盘查之后会知道自己的排放量有多高,从而找到一个最佳的减排路径。但是有一些企业和行业,天生就无法达到零碳排放,例如石化工业,所以我们必须做碳抵消。
而生态碳汇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植被修复等生态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像森林、草地、耕地和海洋这样具有较大碳资产的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生态碳汇作用,来抵消生产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碳排放,从而实现“双碳”目标。
NBD:在您看来,大力发展生态碳汇具有什么意义?它与我国“双碳”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施懿宸:首先,就其本身而言,生态碳汇具有固定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生态碳汇重要,就是它具有真实的“正外部性”,这一“正外部性”可以抵消负的外部性。那么,无论从经济、环境或是生态的角度来看,它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再者,生态碳汇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方式。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尚未脱钩之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带来碳排放增长,要平稳实现碳达峰,碳汇意义重大。长期来看,部分行业依然无法实现自身“碳中和”。这时,充分发挥生态碳汇作用,抵消生产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则可以实现“碳中和”。
发挥生态碳汇作用有三种路径
NBD:由此看来,生态碳汇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实现路径来看,您认为生态碳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目前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和成功经验?
施懿宸:毫无疑问,生态碳汇,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而当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具有较大的差异,东部、南部覆盖率高,而西部、北部低。森林覆盖的区域差异,使得我国的陆地碳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南部碳汇能力强,而西部、北部较低。
所以要发挥生态碳汇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种路径实现。首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特别是对于西部、北部地区。其次,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这也是目前的一大难题。最后,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并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模式。
举例来说,目前金融机构可以注册,但是无法交易。所以你会发现,碳排放权抵押融资这样的项目很难规模化,因为金融机构拿到的抵押物无法自行做类似的清算。
目前来看,浙江安吉和福建算是两大较为成功的案例,从碳汇的监测测算到顶层设计,再到最后的碳市场碳交易,都总结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如浙江安吉,形成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碳汇测算方法,并且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和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通过“生产方(村集体)——中介(两山银行)——买家(购碳企业)”的碳汇交易模式,把竹林碳汇生产包推向市场。
支持生态碳汇有四种金融工具
NBD:据了解,实现“双碳目标”的资金需求高达百万亿元级别,市面上已有不少专门针对“双碳”的金融工具。针对生态碳汇,金融市场应如何提供支撑?
施懿宸:针对“双碳”目标,主要有“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碳金融”和“可持续金融(ESG)”这四种金融工具。那么针对生态碳汇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绿色金融可以提高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目标更加多元。
相对于支持存量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支持的是增量,支持高碳资产往低碳发展,这部分的能力建设更为重要。绿水青山,过去在绿色金融里面它很难量化。但是在转型金融里面,所有碳资产都可计量,并且都是一个价。
第三是碳金融,也就是建立碳市场,进行碳交易。目前碳金融工具包括: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市场交易工具和碳市场支持工具。
此外,在碳市场中,也通过抵消机制这样一种履约工具,将碳交易纳入企业之外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这些减排量,经特定机构认证认可后,可用来抵消纳入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最后是可持续发展金融,也就是广义的ESG。一方面,将ESG指标绩效纳入金融机构,支持“碳中和”创新及转型生态碳汇项目筛选。另一方面,企业将ESG的发展理念融入企业规划中,深入践行ESG行动目标及气候变化相关的管理实践,实现企业碳中和的长远愿景。通过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创新,可以促进企业以科技手段推动碳中和的实现。
上市公司首先要建立起碳账户
NBD:我国的碳市场已正式上线一年多时间,并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在您看来,生态碳汇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对接碳市场?在这方面,我国的碳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施懿宸:为了使得生态碳汇更有效地对接碳市场,首先要加强生态碳汇的科研投入,对生态碳汇的碳汇计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其次将碳信用额度和碳配额充分应用于碳市场中,尤其是碳信用额度的交易。如果给出碳的成本,我认为碳信用的空间会比碳配额高一点,因为它不会阻碍经济增长,在抵消机制里可以起到更多的作用。
最后要扩大底层的碳资产。市场的交易量周转率是有限的,在一个价格区间里,碳市场化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碳金融这种工具,从底层的碳资产可以延伸出非常多的碳资产。但是,目前没有相关底层资产,怎么会延伸出更多的碳资产?
虽然我国碳市场发展运转顺利,并且日趋活跃,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有待提升,市场潮汐现象较为明显。当它不是一个真正市场机制的时候,你会发现平时都没什么交易量。其次,定价机制有待完善,碳价远低于海外市场,导致其对企业的激励程度不够。第三,碳市场有效性不足,难以支撑碳金融产品的稳定活跃交易,机构投资者入市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金融机构无法利用金融工具撬动碳资产。最后,是区域市场割裂,碳配额公信力不足。
NBD:建立成熟的生态碳汇市场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有什么联系?上市公司应该如何参与生态碳汇?
施懿宸:成熟的生态碳汇市场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有良好的联动性。当上市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碳中和绩效时,有助于资本市场更好地参与碳汇市场,从而建立更为成熟的生态碳汇市场体系。
反过来,当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生态碳汇市场体系时,也有助于刺激资本市场向绿色低碳发展,注重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要想参与到生态碳汇中,首先要监测出自身的碳排放,建立起自身的碳账户,为下一步节能减排做准备;其次,使用碳汇减排项目的抵消机制,更好地参与到碳市场中;最后,要加快对碳信息的披露,向市场释放可持续运营能力信号。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