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半导体行业,八月可真是“多事之秋”。
美国先是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又马不停蹄宣布将包括EDA软件在内的四项“新兴和基础技术”纳入新的出口管制。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意图呼之欲出。大洋对岸在我们的“芯”事上卡脖子,引发资本市场对与造芯有直接关系的半导体行业高度关注,一些热点技术则“你方唱罢我登场”,受到资金的热捧。被认为延续“摩尔定律”关键技术的小芯片Chiplet前脚刚领涨两市,EDA板块又接棒成为半导体行业的新热点。
在美国的围堵下,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努力以国产替代实现自主可控,力图突出重围转危为机。而对于资本市场,低迷的半导体行业由于事件驱动成为近期的市场热点,能否维持高景气成为市场主线呢?当看到行业火热的“面子”时,究竟应该如何分析看到它的“里子”?
01
芯片行业的“卖铲人”
淘金与卖铲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最后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往往并非那些淘金者,而是为淘金者提供工具的卖铲人。
看热闹更要看门道,投资也要努力发掘“铲子股”,近期火爆的“EDA”概念,也有卖铲人的影子。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的大型工业工具,素有“芯片之母”的名号。
当我们提到半导体的应用,无论是在通信、计算机,抑或是在消费电子、汽车以及部分工业领域,大家往往比较容易理解,但聚焦到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中,则需要一些详细的了解:其上游是IC(集成电路)设计,中游为IC制造,下游则为封装测试。目前设计主要集中在美国,设备材料集中在日本、美国,制造集中在台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内地参与较少,仅封装具备一定全球竞争力。
制图:工银瑞信而EDA就位于芯片设计的最上游,贯穿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壁垒,核心技术大多为国际巨头掌握。在全球EDA市场中,国产份额较小,据SIA(美国半导体协会)2021年数据,国内EDA/IP占全球市场仅1%。它存在的意义就像操作文档要用Word、做图要用Ps一样,没了这把“趁手的铲子”,活都没法干,因此受到美国制裁,产业链中这样的关键环节也在资本市场受到资金的格外重视。
02
价值分析的“掌舵者”
随着半导体行业接二连三的新闻发酵,半导体板块人气复苏,逐渐走强,带动相关概念股大涨。但市场热点层出不穷,做投资最重要的并非追逐热点,而是如价值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所说,“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对内在价值有卓越的洞察力”,而内在价值源于对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供需是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从最关键的供需关系切入,结合政策、库存、资金多方面分析,才能找到发掘长期价值的钥匙。
从半导体行业的基本面来看,它有明显的周期性,周期波动的根源即来自需求与供给的错配。如下图所示,2020年5月到2021年7月,行业整体上走过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周期,2022年以来,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压制,需求减弱,二季度以来行业更是经历主动去库存的“至暗时刻”,预计2023年行业基本面才会实现供需平衡,逐步触底回升。
制图:工银瑞信
正如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股价短期受政策、资金、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尽管偶尔跑偏,但长期看会围绕基本面的价值来波动。当然,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价常常先于基本面做出反应。如同买东西,基本面的好转如同一件东西的价值提升,价格才能有更好的持续性。
03
国产替代的“弄潮儿”
做投资看起来简简单单,只需要低买高卖,但实际上有太多因素需要考虑,火热的风潮可能是“东风”助你上青云,也可能是“凄风”化成苦雨愁煞人,要做好投资,需要去粗取精,把握行业的成长方向,看清谁是行业发展的“弄潮儿”。
回到半导体行业,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寻求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一直是我们努力寻求的方向,而近期的国际博弈加速了行业国产替代的步伐,热炒的Chiplet与EDA板块都验证了这一逻辑。
在我国科技寻求自主可控的道路上,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政策的大力扶持、经验与数据的不断积累,关键领域的技术难题会逐渐突破,国产替代的潜力会越发凸显,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会不断增强。而在这一道路上,寻找国产率提升最快的方向,发现行业发展的“弄潮儿”,就值得我们在投资中优先关注。
投资讲求顺势而为,尽管我们无法准确判断明天股市的涨跌,但对行业供求、发展方向的判断往往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结合动态的形势,综合多元的思考,在行业变化中找到相对的确定性,做投资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晰。这样,在行业突发热点时冷静思考,穿透背后的本质、盘清基本面的逻辑,再去考虑“追不追”,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之中,才能用认知换得云开见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