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市场整体反弹以来,医药也呈现一番“先抑后扬”的走势,让投资者重新燃起了对于医疗医药板块的信心。
申万一级医药生物指数走势
来源:Wind,2022/04/27-2022/07/04此外进入7月,中药消费品、CXO、疫苗以及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的高增长中报预期更是为行业造势。虽然好消息不断,但一件事情总是如同一团挥之不散的乌云,萦绕在医疗投资者的心里,那便是在本月12日即将到来的第七轮“集采”。
什么是医药集采?
集采由国家代表医疗机构出面,以招标采购方式大量采购药品或医疗器械,以面对面谈判和以量换价的方式,减少医疗销售过程中的费用,从而减轻社会面的医药费用负担。
集采实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在2020年前后跨越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由过剩转为短缺),社会老龄化开始出现苗头。医保基金支出趋势不变,但收入增速放缓,长此以往,医保基金势必出现缺口。
全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收入及结余
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2000/01/01-2020/12/31据国家统计局(上图)数据,自2000年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进入2018年后,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和累计结余增速出现放缓的拐点。
“集采”对医药行业有什么影响?
在大众印象里,集采大概率会直接影响医药企业利润以及产品销量,对行业的冲击应该是巨大的。但经过过去3年左右政策消化,事实上,“集采”的政策实施也在越来越成熟,药企在集采过程中似乎也逐渐适应并形成了良性发展。
首先从规模上看,当前已有291个品种纳入国家集采目录,其中第五批数量最多,达到了61个。此外集采价格降幅趋于稳定,从第一批最高降幅59%逐步降低到第六批的48%。
1-7批次集采品种数量及降价幅度
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华安证券,《极寒转暖:从1-4批集采续约看药品格局变化》需要注意的是,集采并不是一昧的要求企业让利,而是在做出贡献的前提下与社会共同发展。在集采前的2018年,中国4000多家制药企业中,90%以上是仿制药生产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缺乏技术突破主动性,全国17.6万药品批文中,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30种左右;2019年集采导致当年研发费用高涨至接近35%的高增速,并在随后两年间维持了高于15%的增长。(来源:中国保险医疗,2022/07/05)
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化学制药研发费用情况
来源:Wind,中信建投证券,《医药行业研究》,2022/06/26,yoy代表年化同比增长。市场占比、研发费用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最终表现在了利润的不断攀升上,2021年行业归母近利润2062.71亿元,同比增长53.31%。今年一季度,在面对经济承压的前提下,医疗行业因其强需求的特性,归母近利润仍保持了23.08%的优秀水平。(来源:ifind,2021/01/01-2022/03/31)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
医药生物板块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来源:ifind,2013/01/01-2022/03/31指数的节节攀升的背后是医药行业净利润的不断提高,而近两年净利润不断提高的背后则是被集采制度推动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中国药企。
从中长期看,阵痛之后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反而推动了医疗行业中的高精尖板块的研发升级,对于一个处于即将老龄化的社会,集采反而能促进医疗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他山之石: 80年代日本药品控费
如果要描绘集采对于医疗行业的长远影响,不妨看看邻国日本的例子。在上个世纪战后婴儿潮以及60年代“神武景气”、“岩户景气”等高速经济发展阶段之后,日本老龄化出现端倪,同时国内医保捉襟见肘。
于是自80年代起,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控费药品降价,在整个80年代药品累计降价幅度超过60%。
日本药品降价幅度
来源:厚生劳动省,广发恒生,《医药海外研究行业深度报告》,2019/01/25但是得益于医保控费后的国内强大的内部需求,在药企被迫转型后,传统仿制药利润空间被挤压,药企被迫加速创新研发。在激烈竞争中为实现优势互补,日本医药行业明显出现了集中化与龙头化趋势,药企数量从1975年的1359家下降到2015年的305家,其中前30家药企占据了行业上市市值的83.89%。在90年代后即使面对失去的20年中,东证制药指数表现出了远远超出大盘市场的增长实力。(来源:广发恒生,《医药海外研究行业深度报告》,2019/01/25)
东证制药指数与东证指数、日经225指数月线
来源:investing,1985/06/03-2022/01/03尽管第七次医药集采在即,但对于已然适应规则的药企们,集采的效果也在逐步减弱。
此外,随着集采不断淘汰掉落后的药企,建立在长期刚需下的医疗行业有望将迎来行业集中度不断增进,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