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风头,今天来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基金为什么总“抱团”?
相对收益是根本
如果去探究“抱团”的根本原因,那么毫无疑问就是考核:相对收益!
其实不管公司的考核怎么做,只要展示排名,那么导向就肯定还是相对收益的,排名不好看,投资者就会质疑,就会赎回,这种压力也会通过销售渠道传导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这样的压力下,基金经理恐怕很难淡定,势必要想办法避免相对排名落后。
其实基金经理面临的现实有点像上学时候,月考、期末考,都有比较大的压力,一次考不好,可能家长给的压力还不大,连着考不好,大家都知道回家不好过。
这种现实也不是说基金公司改变考核方式就能解决的,毕竟衣食父母是投资者!如果投资者不高兴,那么基金公司也很难有好果子吃。
“抱团”取暖最直接
那么作为基金经理来说,想要相对排名不难看,最简单的就是跟随趋势,不说全部跟随,至少也跟一半左右,保障自己不脱离大势。而所谓的跟随趋势,其实就是“抱团”取暖,大家都买那些,彼此也就没什么大的差异了。
虽然说这个方式不高明,但是直接有效,能够使得基金经理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压力环境,围着中游转悠,不会被投资者盯着怼,而“抱团”行情好,可能还借势有不错的收获。
现在有不少的基金经理,都会这么做,避免业绩出格,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好的影响。
“抱团”也是人性
人是群体动物,“抱团”其实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在一起不至于出什么大错,“法不责众”,大家一起犯错也怪罪不到个人头上,而特立独行的人,恐怕就要承担极大的压力。
就像前几年,好像只有基金定投才是对的,一次性买入就是莽撞的;好像只有指数基金才是正确的,主动基金都是撞大运的。
然而并不是这么回事,但是音量大可能也就是盖住了反对的声音。
除了音量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话有力量,有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到个别基金公司的高管,在面临经营压力的时候,对基金经理的操作指手画脚。那所谓跟上市场,其实也就是去“抱团”。
“抱团”这个现象,目前是看不到终结迹象的,只是每个阶段抱在哪里不一定罢了,这就是市场现象,作为投资者,还是得敬畏市场,参不参与抱团是个人的选择,这个现象是很市场的现象,是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