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戏剧名作《威尼斯商人》里有这样一句话:“感谢我的命运,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是倚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所以我的货物并不能使我忧愁。”本期栏目要介绍的正是如何进行组合投资,根据个人情况有效分散资产,优化配置。每逢股票市场涨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水平,股票乃至股票型基金总会风靡一时,随着其财富效应的深化,投资者还会不断增加对股票的投资金额。与之相对,其他不够“引人入胜”的投资品种,比如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则会随之陷入冷遇,这种选择是否明智呢?
虽然热情在其他行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在投资中,一腔热情不一定能带来高回报。投资的时候,大家尽量不要一股脑地把钱投资在一两个产品上,如果希望尽可能地分散风险,最好要提前确定股票投资和其它资产的分配比例。
通常,基金投资组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等各类资产之间进行比例分配;第二个层次是在一类资产中选择不同的产品及权重,比如买哪几只股票型基金,各占多少比例,进而形成基金组合。
资产配置的原则是均衡配置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比如一般情况下,债券与股票就是相关性较低的两类资产。格雷厄姆提出了著名的“股债平衡观点”:股票和债券的配置建议都保持在25%~75%,如果是权益牛市,就考虑增加股票型基金比例,反之考虑增加债券型基金比例。
有“全球投资之父”之誉的约翰·邓普顿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他被《福布斯资本家》杂志称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他曾经提醒投资者:“如果某一特定的产业或者某种证券在投资者中变得很受欢迎,那么这种流行性往往被证明是暂时的。不要期待那些流行趋势把你引向最好的投资机会。如果你不保存自己的购买力,那你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在此基础上,他还尤其强调多元化投资的必要性。他说:“有关于投资的一个事实是:没有一种投资项目总是好的。为了打造好的投资组合,关键是要保持对于不同类型投资的开放心态。有些时候,美国投资者买蓝筹股票、周期性股票、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或者美国财政部契约等是不错的选择;但有些时候,他们安心地拿现金和国库券可能更好,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迎接更好的投资机遇。”
约翰·邓普顿正是在深刻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观点。他在作品《约翰·邓普顿爵士的金砖》中,他说:“在股票和债券方面,也像生命里的其他方面一样,你会在数字里面找到更多的安全感。但无论你多么细心,也不管你做过多少研究,你都既不能预测也不能控制未来。一次台风或地震、供应商的一次毁约、一次由竞争者带来的无法预料的技术进步、一次由政府要求的产品召回或者严重的内部问题等等……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足以让你损失上百万美元的资产。”
正因如此,他又说,如果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通常会比那些锁定特定种类投资机会的投资者获得更大的成功。资产配置平衡就跟营养搭配均衡一样,短期作用可能不明显,但长期作用显著,对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资金,如我们的养老钱来说,更是如此。另外,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股市越是大涨大跌,资金往往更多地涌入债市。
无独有偶,加里·布林森也认为,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90%的收益都来自成功的资产配置。任何投资品种都有高峰和低谷,均衡配置才能帮助你在不同市场行情下“旱涝保收”。美国著名桥水基金的创始人欧瑞·达利欧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投资者,也是《原则》的作者。这位伟大的投资者也将资产配置称为“投资的圣杯”。他发现,如果拥有15~20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我们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同时又不减少自己的预期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因此就简单地觉得做多元化的投资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它往往意味着你需要对多种投资品种进行全面了解,对那些你所不熟悉地区的市场进行研究,并通过努力来确定你的投资选择是明智的。但是这是值得的,因为做多元化投资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过你投入的努力。
从实操上看,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家庭资产配置呢?标准普尔提出过一个家庭资产配置图;他把家庭资产分成4个账户,依资金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做区分。
第一个账户是要花的钱,占家庭资产的10%,或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一般投资于货币型基金。这个账户主要保障家庭的日常开销,买衣服、美容、旅游等都应该从这个账户中支出。第二个账户是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是为专门解决突发事件准备的。这个账户保障突发事件的大额开销,要专款专用,保障家庭成员在有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这个账户里的钱一般建议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或重疾保险。第三个账户是生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是为家庭创造收益的。高风险投资有机会获得高回报,这个账户里的就是我们拿来买中高风险基金的钱,可以投资自己相对看好、风险较高的基金产品。第四个账户是实现目标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50%,包括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这是一定要有的,并且需要提前做准备。这个账户长期投资目标是保值、增值。虽然是需求较为明确的钱,但因投资时间长,可以选择承受一定风险,不一定追求短期的保本。只要长期来看,资产能够稳健增值即可。这部分钱可以配置到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基金组合中。
但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所提到的占比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风险承受能力会有不同变化。比如,在家庭形成期,资产总额不多,为了匹配日常的生活开支,无风险的类货币资产可能占总体的比重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有了一定积蓄后,应对人生意外的能力增强,可以提高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大家在考察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可以尝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拆解,关注自己的家庭年龄、投资期限、健康状况、投资用途、容忍损失、投资占资产比重、投资经历、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等,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初步得出自己风险承受的水平。
说了以上这么多,想要用基金实现家庭资产配置,应该怎么做?和其他金融工具相比,用基金做资产配置是比较方便的选择。基金产品中,有低风险的货币型基金、较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以及较高风险的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大家可以选择不同的配置比例,构建适合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组合。
配合先前的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概念,我还想在这里补充提一点:基金可以作为第一、第三和第四个账户的投资标的。第一个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通常只适合投资货币型基金,所以我们暂时不把它纳入构建资产组合的范围中。第三个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和第四个账户,即实现目标的钱可以用来做资产组合。更形象地说,第三个账户和第四个账户可看成核心组合与卫星组合。这个比喻,大家乍一听可能还有点费解,我也在这边进一步解释一下。
核心组合通常按照战略性资产配置方式构建,主要目的在于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增值,重点考虑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而卫星组合则按照战术性资产配置方式构建,重点考虑市场周期的变化,并会随经济情况调整,将投资者与经济环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风险承受能力为平衡型的投资者,第三个账户和第四个账户里共有200万元,那么我们建议你考虑将70%作为核心组合、30%作为卫星组合,分别对应140万元和60万元。其中,我们建议你考虑将核心组合的50%投入偏高风险的基金、50%投入偏低风险的基金,即各投入70万元。卫星组合的投资配比则可以依据所处的经济环境动态配置。假设经济处于增长温和的状态,卫星组合的60%可以考虑投资于偏高风险的基金、40%投资于偏低风险的基金,分别对应的是36万元和24万元。
如果你认为,上述组合的风险对自己来说还偏高了,那么我们建议,可以考虑将核心组合的10%投入偏高风险的基金、90%投入偏低风险的基金,分别为14万元和126万元。同样,卫星组合还是可以依据经济环境动态配置:假设经济处于增长快速的状态,卫星组合的80%可以投资偏高风险的基金、20%投资偏低风险的基金,分别对应48万元和12万元。
这里提到的数字并不是关键,也不是一个精准的建议。我们想要体现的概念是,核心资产的配置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卫星资产的配置则主要体现在经济情况的变化上。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本身无法承受偏高风险的投资,那么就不适合使用偏高风险的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
大家做投资,主要还是在做家庭资产配置,而家庭资产配置的目的应该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开始投资的前提。有时,我们可能会把主观的风险偏好和客观的风险承受能力混为一谈,但这其实是两大不同的概念。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非风险偏好,来平衡收益与风险,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间点适当调整投资范围和比例。最后,有些听众朋友可能会问:我如果有能力、也愿意承受更多的风险,那我就一定会得到更高的收益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将在下期栏目中继续介绍这部分内容。
以好书叩问投资,寻访“时间的玫瑰”。兴证全球基金响应中国基金业协会“一司一省一高校”投资者服务活动号召,全新打造《这样做,迈出投资第一步》有声书节目,已同步上线喜马拉雅APP,下周起每周三、周五更新,期待您的关注。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