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分级管理政策的推出,意味着疫情防控已然进入到深度有序的发展阶段~
不少小伙伴们一边继续严格遵守防疫规定,闭门不出争取早日获得解封的那一天;一边,则在脑海里疯狂脑补,待到解封那日,第一件事儿干什么!
举起手来,有多少小伙伴摩拳擦掌想消费
出游踏青,好友相聚,打卡美食,在电影院观看大片儿~这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生活在疫情的侵袭之下,已然成了奢望。在这段既漫长、又特殊的“居家”生活中,同身体一起被禁锢住的还有内心深处的种种消费渴望,毕竟咱现在想吃啥、喝啥,都得看“团长团啥”!
据了解,最近某社交平台上的话题“疫情过后的第一件事”被刷上热搜,阅读量高达4.1亿;而“吃火锅”的回帖点赞超过了20.1万。
各类有趣留言更是层出不穷:
解封后第一件事要去找托尼老师,我要做村口最潮的崽;
逛吃逛吃逛吃……“宅封号”小火车整装完毕,亟待出发;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哪怕是去动物园转转;
必须和好久不见的小伙伴们聚起来,从早午餐到下午茶,再到午夜蹦迪场~
疫情对正常生活的节奏的打断,引发的种种焦虑不安,让朋友们正在一段倍感煎熬的时光中艰难前行;而通过对大家消费需求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最原始、最真切的渴望,不过是拨开新冠阴云,自由行走于阳光之下,呼吸新鲜空气。将对生活的热爱,化为种种线下消费活动。
所以,疫情之后,消费会迎来大反弹吗?!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线下消费颇受其累;此外,受制于物流管控等多方原因,线上消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2年以来,国内各省市接连遭受疫情侵扰,吉林、广东、深圳、上海等地相继迎来来大规模的爆发。自开年以来截至目前,申万消费指数下降16.40%,令人扼腕不已。(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1.1-2022.4.12)
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消费之所以被抑制的是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在用力挥舞翅膀;无论是从国家经济稳增长的基本面,还是从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意愿来看,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恰如一枚弹簧被强行按压下去,等到“那只手”被移开,或将迎来强势的反攻。
借鉴历史经验,琢磨投资路径
新冠疫情已经反复拉锯困扰全球人民三年有余。疫情反复来袭也为投资者们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来复盘行情走势,帮助厘清未来投资的方向。
复盘武汉经验,疫情好转或将促进消费复苏。据券商的最新研判:
2022年3月以来多地出现疫情反弹,借鉴上一轮大规模疫情的历史经验,渠道层面,线上购物仍是大众首选的消费场景;细分品类层面,必选消费将持续景气,可选消费则在经历需求萎缩后,随着防疫进入常态化逐步复苏。
一方面,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办公、全域静态管理等防疫措施使得大众消费更侧重于日常生活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必选消费品类持续高景气。而未来封控措施解除后,家庭集中补货将带动调味品、饮料、生活用品等商品消费增长。此外,由于经历了抢菜难度大、解封时间不确定的特殊时期,疫情过后家庭囤积物资的意愿将大大提高,刺激线下商超消费、线上电商购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必选消费品需求释放。
另一方面,目前受到出行减少、物流运输困难等影响,非必选、耐用品需求或暂时萎缩,随着疫情呈现向好趋势,交通出行逐步恢复,服装鞋帽、化妆品、汽车等可选消费品预计将先行复苏。
(数据及观点来源:wind,国元证券,《疫情后消费行业复苏展望》,2022.4.9)
国联安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罗春鹏认为
根据经验,疫情控制之后的一个季度,经济大约会修复到疫情前的增速水平,建议关注疫情后期的旅游、大消费板块的投资。
国联安锐意成长混合基金经理呼荣权表示
全年来看,消费股在经历了2021年的大幅调整后,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继续杀跌,后续随稳增长政策以及疫情管控相对宽松或会有相对收益,建议关注跌幅较大的底部子行业。其中食品板块基本调整到接近前期低点,预期较低、机构持仓较低,可以进行长期布局,同时要关注疫情影响导致业绩不确定性。
冬去春来,苦后回甘~在日后回望,这段煎熬的时光或将成为宝贵的经历。身在其中跋涉的我们依然要心怀希望,努力向前。
此外,在呵护好身心健康的同时不妨关注一下财富健康。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审视,我们不难发现新的机会在酝酿。那些需要被疏解的消费渴望,无疑为后疫情时代消费板块的强势反弹埋下了伏笔,无论疫情、投资,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所提供的资讯均根据或来自可靠来源,仅供参考,不构成对读者的实质性建议。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