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显微镜”看待今天二级市场的持续震荡,煎熬也许变得愈发难以忍受;但如果用“望远镜”看待中国发展的基本面,会发现,短期的非理性市场震荡和与外资的角逐,也许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科技力量未来在世界逐步成为引领者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这一切,都是我们“成长的烦恼”。
2022年1月,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他的新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中提到:“在我的一生中,美国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他认为,中国的主导权正在进一步加大,“我研究了公元6世纪的唐代以后中国的各个朝代,发现中国人非常善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目前中国人也正身处一个周期,该周期处于国力上升阶段。”
境随心转,如果我们用长期视角回溯今天市场发生的一切,再同时横向比较同期各大国际机构对中国国力和科技实力的讨论,也许面对同样的数据,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客观数据回溯
3月15日,上证指数收跌4.95%,恒生指数下降6.69%,恒生科技指数重挫8.16%。此前,摩根大通于3月14日发布名为《中国互联网》的报告,报告中下调了28家中概股公司评价及目标价(其中有5家公司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
其中,17只股票评级“由增持调至减持”。另外目标价相应被大幅下调,其中21只股票目标价下调超过52%(表1)。
表1. 摩根大通下调28家中概股评级(3月14日)
从恒生科技指数5年期走势来看(表2),自2021年2月17日的上一个高点10945.22至今日收盘,已下跌68%,低至3495.03点。趋近5年内历史低点3332.80(2019.1.7)。
表2. 恒生科技指数5年走势图(截至2022年3月15日)
大家之所以关注恒生科技指数,是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科技的实力。近年来,国内优质科技巨头赴港上市,港股已成为国内独角兽公司的聚集地。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推出(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它参考了纳斯达克指数,由在香港上市的最大的30家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公司组成,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100”。
表3为恒生科技指数的前十权重的成分股,几乎都是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占该指数的70%。
表3. 恒生科技指数排名前十的成分股(截至2022.2)
但正如巴菲特所说,“我们投资的是企业,而不是股价走势图”;王国斌也在最近的泉果基金内部交流会上提到,“泉果基金的理念在于,我们有十分端正的态度。所谓态度,就是把股票当作公司的一部分,把自己当作公司的所有者。” 那么,就让我们结合近期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中国科技实力的分析报告,从更全面的维度,客观看待中国的科技实力,以端正的态度,认知中国的国力发展。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
中国在各领域的突飞猛进正在动摇全世界
我们已经开始讨论中国在科技领域
超过美国的可能性
【日本经济新闻】于2022年3月11日发文评论:“中国在各领域的突飞猛进正在动摇全世界。在科技领域,中国的崛起速度之快甚至达到了对美国掌握的主导权地位构成威胁的程度。” 文章还提到:“美国以前在最尖端技术领域坚如磐石的地位开始发生动摇,想要竭力压制崛起的中国。美国众议院2022年2月通过了旨在加强半导体领域对华竞争力的法案,显示出了强硬姿态。”
美国【哈佛大学】
在某些科技领域
中国已经跃居首位
2021年12月,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伟大的科技竞争:21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的较量》的报告,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AI)、量子信息科学、高速通信标准“5G”、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21世纪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领域,不久的将来中国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的引领者,有的领域中国已经跃居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制作该报告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这样评论:“20年前在几乎所有竞赛中对美国望尘莫及的国家,现在已经紧随其后或者在一旁伴跑,有时甚至略微跑在前头”。
日本【东京大学】
合田圭介教授
围绕科学技术的主导权
预计中美竞争的时代将持续
日本东京大学的合田圭介教授,直接以“中国在科技领域有可能超越美国吗?”为题,对中美日的科技政策进行优势对比。
合田教授称“日美和中国在科技政策方面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花费在决策上的成本”。在日本和美国,确定预算需要进行协调和审议,花费时间较长。而在中国,能够自上而下地制定政策,决策速度非常快。他解释说“在学术研究领域,最看重的是谁第一个发现,最先进行开发。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具有优势”。
同时,合田教授也指出“美国民间资助机构的强大”是美国相对于中国的优势。美国有很多由富豪等成立的著名科学研究资助财团,如支持传染病研究等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及支持诺奖级研究人员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等。他补充说“这些机构按照跟国家政策不同的理念,快速向特定领域提供研究费用”。
表4. 中美日的科技政策对比
在研究的质量上,中国仅次于美国。典型的例子就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论文的关注度越高。
知名的科学技术分析企业科睿唯安(Clarivate) 2021年11月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各国被引用次数多的论文的作者人数排行榜上(表5),美国有2622人,占总数(6602人)的约40%,位居第一。中国有935人(14.2%),排在第二。
表5. 各国被引用数较多的论文作者人数
中国也在分析本国的科技政策,通过调整政策来弥补短板。中国取消了鼓励研究人员在知名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量的奖金制度,而改为奖励高质量论文。中国还提出了向基础课题投入研发经费的方针。
中国面向2049年建国100周年,提出了在太空开发等各领域成为强国的目标,不会轻易退出科技竞争舞台。合田教授预计,中美竞争科学技术主导权的时代将持续下去。
中国【胡润研究院】
瞪羚(gazelle)企业正在增加
中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
世界第2位的“瞪羚”公司数量
中国调查公司【胡润研究院】于2022年1月首次发布了“全球瞪羚企业榜单”。
瞪羚企业指的是成长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之前的初创企业,即个头不大、但跑得快、跳得高的高成长公司,被视为“独角兽”公司的后备军。中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位的“瞪羚”公司数量。
胡润调查了2000年以后设立、有望在3年以内成为独角兽的高成长型企业。
中国的瞪羚企业为171家,仅次于美国(201家),大幅超过印度(29家)等第3位以下国家。按城市来看,拥有美国硅谷的旧金山(59家)排在首位,但上海(54家)、北京(39家)、深圳(21家)、杭州(13家)和苏州(11家)等中国5座城市跻身前10。
2022年,陕西和山东的省政府将“瞪羚企业培育”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不分地方和中央,政府对创业的支援措施都在加强。在美国,不管经济如何波动,孕育初创企业的力量都不会轻易减弱。中国的瞪羚企业增加或许同样显示出,创业生态系统已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而扎根。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
瑞·达利欧
美国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瑞·达利欧在他的新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中提到,“美国国力减弱,而中国处于国力上升阶段。”
“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美国大量印钱,钞票充斥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不断加剧。作为世界基础货币,美元的购买力下降,对于持有美元债券的各国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大弊端,反映出美国国力减弱。”
“而中国的财政收入超过财政支出,教育水平和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国内的社会秩序稳定,争端也很少。我研究了公元6世纪的唐代以后中国的各个朝代,发现中国人非常擅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目前中国人也正身处一个周期,该周期处于国力上升阶段。”
近日,王国斌在泉果基金内部交流会上也提到,“技术进步是看得见的未来,重视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在落实全面注册制发行的基础上,捕捉能在产业链中充分享受技术进步的公司,进一步促进中国人的创新精神。”
愿我们秉持长期态度,避免情绪同质化,避免思考问题同质化,做坚定的基本面投资者。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