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专访青松基金合伙人成妙绮:大市场变革下早期投资机遇 围绕“事、人、钱”展开

时间:2022-02-28 08:23:33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在创投界,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注重“投早期”,相对低廉的投资成本和清晰的股权机制,越来越像二级市场上的“次新股”,而这更像策略转型。

对于长期注重早期投研的成妙绮来说,她眼里的早期投资重在探索,而非博弈。在当前大市场变革背景下,围绕“事、人、钱”展开投资和投后管理是她总结出来的经验。

守住优势赛道再抓新机遇

“跨界”投资是创投界高频词汇,除了在行业垂直纵深,也有机构在进行横向扩张,期盼“项目投上市”。然而,这样的催熟或造富模式在成妙绮看来并不可取,至少在青松基金,她坚守的是:做投资,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的优势赛道;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市场大势提前面向未来做好布局,去抓住新趋势的大机会。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总是像浪潮一样逐波出现,为了投到最优秀的企业,投资机构必须具备面向未来的系统学习能力和自我进化能力。”她虽这样讲,但实操并不轻松。

据悉,青松基金在专注早期项目投资中,其中一个投资重点是高科技赛道,但高科技赛道投资的上手难度高于其他传统赛道,如何高效完成对行业及技术的深度学习是投研的关键。成妙绮坦言,高科技赛道投资的学习成本高,对合伙人来说,在所有细分方向上都达到足够的深度是很不现实的。

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决的办法是先做好团队的分工合作,由熟悉该方向的同事先做好大量行业研究,而合伙人层面主要从看人、看事的底层规律方面做出初步筛选。“项目DD的时候,合伙人会全程参与,并提前做好充分的行研准备。同时,投资决策之前,我们也会请教业内专家。尤其是在代表未来的前沿科技方向上,业内专家的意见往往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成妙绮坦言,早期投资首先是个体力活,提前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了,就能规避大部分的投资风险。据介绍,青松基金强调“万小时行研,稳准狠投资”。“每年会做系统复盘,预判面向未来的大机会和大趋势,并提前3~5年做好资源储备和能力布局。而后待时机成熟、能力有一定积累之后再下手投资,所以团队能在赛道的坚持和布局未来之间做到较好的平衡。”

据青松基金统计,公司目前有4只综合基金和1只科技主题基金,投资阶段覆盖了从天使轮到B轮,迄今有18个项目实现退出/部分退出,最高退出回报146倍。

围绕“事、人、钱”投后服务

相关业绩的背后,主要的投资机会总是逐波出现的。成妙绮表示,坚持在自己的优势赛道深耕,更需要长期跟进投后管理的需求。对一个CEO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工作是:事、人、钱。

“事”包含了公司的战略、战术、建生态,创业团队在行业里深耕,对行业的理解肯定比投资人深。在她看来,投资人持续地跟不同的优秀企业家和专家交流,可以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并与被投企业做好经验共享。

“人”包括识人、用人、留人。成妙绮告诉记者,投资是一个专门跟人打交道的行业,所以投资人必须有自己的一套面试和沟通的方法。“我们吸收来自不同企业的经验教训,在组织架构、团队激励、高管招聘、高管面试方面提供投后服务。”

“钱”包括融资、控费、现金流。“其中我们重点关注被投初创企业的后续融资。融资时点的选择、融资前要达成的里程碑、融资策略和介绍靠谱投资人等,都是我们常做的投后服务。”成妙绮这样说道。

除了以上三个常规投后服务之外,青松基金也会根据自己手里的资源和项目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去年晶圆产能最紧张的时候,我们帮忙被投企业地芯科技解决了晶圆产能。同时,地芯科技的主打芯片,第一个战略级客户也是我们介绍的。”

耐心投研不做“暴富梦”

早期投资的投资机会总是逐波出现,但要保持长期稳健的投资业绩,成妙绮表示,不仅要在策略上关注什么正在发生、哪些即将发生,同时要守住初心,屏蔽市场噪音的干扰。

过去两年,一级市场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明显过热。不少估值已经达到独角兽级别的企业,产品研发和商业变现的进度远远落后于融资进度。一旦一级市场的风向扭转,部分估值过高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拿不到后续融资而死亡。

成妙绮表示,作为投资人,我们需要提前注意到这一点,不能指望一夜暴富,也不能幻想着砸钱就能催熟一个行业。“能做到千亿人民币市值的项目往往来自新兴的大赛道,而相对成熟的赛道很难再出现颠覆性的大机遇。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们需要比别人提早半年到一年找到即将爆发的大趋势并提前落子布局。”

青松基金关注AI+医疗,成妙绮告诉记者,医疗领域事关生命和健康,所以传统上一直愿意为领先的技术和更好的效果付费。

“AI能在很多领域提升诊断和治疗效果,所以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会是yes or no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我们很看好AI等各种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此外,就二级市场上很多医药、医疗公司遭遇市值杀跌以及集采的影响,成妙绮表示对一级市场的影响有限。

她表示,近些年高科技企业的上市退出通道是很通畅的。随着科创板、港股18A政策、北交所的陆续推出,一方面优质的高科技、医药、医疗企业因为上市而获得了强力的资本支持,另一方面顺畅的退出也进一步拉动了一级市场的繁荣。

但是客观上,医保集采的确对部分医药医疗企业的股价有一定的冲击。“从早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细分赛道之前,要提前做好集采的影响评估,只选择具有高壁垒、低竞争,对患者价值重大的方向去布局。长期来看,我坚信创造高价值且具备高壁垒的公司,能持续获得高收入并为投资人带来高额回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