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公募基金里有哪些中生代“画线”艺术家?

时间:2022-02-07 19:22:14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抓住一只十倍牛股的最佳时机是在其刚崭露头角之时。投资基金亦如此,要想抓住一只十倍基,首先要挖掘到管十倍基的基金经理。如何在超2500位公募基金中找到那位“隐形冠军”?老虎财经经过层层筛选,深入挖掘,觉得这些中生代基金经理有望成为十倍基管理者。

当“顶流基”、“冠军基”充斥在投资者身边之余,一些长期业绩优异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正在悄然崛起。

相对于动则管理300、500亿以上的顶流基金经理而言,这些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多在百亿以下或者百亿左右。尽管短期业绩没有过强的爆发力,关注度不如顶流高,但长期来看,他们的业绩属于同类“TOP”。

这类基金经理才是我们想要挖掘的“隐形冠军”。

崛起的“中生代”

2019、2020年的蓝筹大牛市成为了基金业“造星”运动的助推器。

白酒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新能源怕高都是苦命人;科技股没有估值顶.....这些耳熟能详的投资术语在繁荣声中传播至投资者的耳中。

“顶流基”、“冠军基”成为投资者“论基”的标配。言必称“坤坤”、“兰兰”、“春春”带我飞。

张坤、刘彦春规模早已跨过千亿,即便是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仍有投资者络绎不绝的申购。顶流的光环对于基民似乎就是“背书”,而大部分中小规模的基金经理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根据中基协11月数据显示,基金管理人151家,公募基金数量达9152只,基金规模达25.32万亿。而且头部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截止三季度末前十大管理规模达5.65万亿,占总规模比达22.31%,且集中度还在不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1日,A股总计4639只个股。而中基协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1月全市场有9152只基金,基金数量相当于A股个股数量的两倍。显然,选基的难度不亚于选股。

对于基民而言,“贵就是好”这样的生活常识自然用在了选基上,业绩成为衡量一切的标杆。

刘格菘的广发双擎升级混合A在2019年初的时候规模仅为0.85亿,2019年该基金收益率为121.69%,夺得当年混合型基金冠军。出挑的收益使其成为基民追捧的对象,2019年末该基金规模为68.73亿,2020年一季度规模继续膨胀至143.82亿。

2020年,赵诣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以166.57%的收益率成为混合型基金状元,冠军基的身份引来基民的追捧。该基金2020年初规模仅为1.42亿,年末已达39.35亿,2021年一季度更是一举突破50亿。

同样,2021年的公募基金冠军崔宸龙也受到基民的追捧,作为一名管理基金仅1年的新手,他管理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2020年取得119.42%的成绩,一举迈入百亿规模。夺冠的基金在2021年初规模仅为4.84亿,而到了2021年三季度,该基金规模已达166.29亿。

短期业绩的爆发对于基民有足够强的吸引力,基金规模也能在短时间暴增,基金经理也能成为受追捧的“明星”,可谓是“名利双收”。

但投资行业好比马拉松,昙花一现究竟只是过眼云烟,能跑到最后夺冠才是真冠军。市场风格的变幻莫测注定会让某一风格演绎到极致,也就造就了押注这一风格的投资者。

正所谓一年三倍者如过江之鲫,三年一倍者寥落星辰。追求复利才是我们投资的要义,这点股神巴菲特早已熟稔于心。其常言:“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或许是受到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熏陶,一批管理经验超过五年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正在用他们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投资“故事”。

寻找基金界的“隐形冠军”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同理,找一只十倍股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2013年的茅台受塑化剂和八项规定的影响,市值最低仅为1500亿,如今市值超2.3万亿;2018年5.30光伏新政下,隆基股份市值最低仅为600亿出头,如今市值超4000亿。

投资股票与投资基金有异曲同工之意,当你看中的公司市值已经足够大的时候,这意味着此时介入长期而言仅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对于顶流基金经理而言,其规模已经足够大,这也意味着规模会成为收益率的掣肘。

显然,找一位“黑马”基金经理最佳的时候便是在其管理规模不大,管理经验5年以上,长期业绩处于同类上游。

5年以上的时间意味着其经历过一轮牛熊;长期业绩处于上游说明投资体系在市场得到论证;管理规模不大意味着基金经理还未成为“顶流”,规模不会成为其业绩的掣肘。

经过长期跟踪、验证、深度调研,老虎财经发掘了一批“中生代”选手,其中有多位“隐形冠军”还未被市场熟知。

像为基民熟知的赵蓓、葛兰、冯明远、何帅等,这些近年崛起的中生代选手已然成为代表,长期业绩也处于行业中上游。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9月30日,工银瑞信的赵蓓管理规模291.58亿,代表作为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2016年2月3日--2022年1月20日取得281.20%的收益。

中欧基金的葛兰管理规模970.01亿,代表作为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2016年9月29日--2022年1月20日取得203.99%的收益。

信达澳银的冯明远管理规模367.76亿,代表作为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2016年10月19日--2022年1月20日取得365.28%的收益。

从规模来看,这些“中生代”代表选手规模已在300亿之上,长期业绩处于上游,基民对其已然熟知,观察她们的持仓,我们发现她们主要聚焦于某一赛道,比如赵蓓和葛兰,深耕医药,冯明远深耕新能源。

不同于赵蓓、冯明远等人,有一部分中生代基金经理仍然还未被推至聚光灯下,他们的业绩不亚于这些已经被市场熟知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谁是中生代“画线”艺术家的代表

投资行业“水深鱼大”,只要有过硬的长期业绩,终有发光之日。

“顶流”、“赛道”这些头衔已经成为投资者信口拈来之词,新词“画线派”才是对他们精确的描述。

“画线派”顾名思义是基金净值曲线像线一样,不仅收益高,而且回撤小。

工银瑞信杜洋、工银瑞信张宇帆、宝盈基金肖肖、华安基金王斌、富国基金孙彬等基金经理均属于画线派。由于王斌、孙彬的管理经验仅为3年,未达到5年比较基准,老虎财经将继续保持跟踪。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9月30日,工银瑞信的杜洋目前管理规模135.35亿,代表作为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2015年2月16日--2022年1月20日取得306.7%的收益。

工银瑞信的张宇帆管理规模22.11亿,代表作为工银物流产业股票,2016年3月1日--2022年1月20日取得300.60%的收益。

宝盈基金的肖肖管理规模83.77亿,代表作为宝盈新锐混合A,2017年1月7日--2022年1月20日取得251.36%的收益。

工银瑞信的单文管理规模123.78亿,代表作为工银信息产业混合A,2017年7月25日--2022年1月20日取得208.64%的收益。

相对于张宇帆和肖肖而言,杜洋的管理规模相对较大,管理时间也是最长,业绩同样表现优异,7年年化收益达22.40%,成立以来在同类排名前4%。而且成立以来每年均跑赢沪深300%,在沪深300回调的时候,回撤比其小,在沪深300上涨的时候涨的比其快。

图片来源:choice

杜洋是如何做到的呢?值得深思,老虎财经通过深入研究后发现,杜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其兼顾宏观与选股的综合型投资框架紧密相关。

杜洋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任研究员,2015年管理第一只基金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

12年投资及研究经验、7年基金经理实战经验让杜洋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投资思路。观察其投资框架,有三大特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出色的多行业能力宽度、优秀的组合构建和平衡思维。

从工银战略转型股票过往的持股可以看到,杜洋展现了出色的多行业能力宽度。持仓分布在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房地产、汽车、新能源、电气设备、钢铁、采掘、银行、非银、计算机等多个行业上。作为工银瑞信研究部副总经理,杜洋具有超过10年的多行业研究经验,不仅是能源设施组组长,还同时分管上游组、中游组研究团队。

在组合构建上,杜洋注重组合的均衡性,配置上讲究行业分散及个股均衡。比如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末,前十大持仓占比仅为43.56%。

正是因为行业分散,持仓股权重不高,使得其管理的基金净值回撤一直控制在低位,即便是在2018年的极端情况下回撤仅为22.69%,低于同类和沪深300。而在指数行情较好的同时,收益又能远超指数,2019/2020/2021年收益分别为54.05%、107%、27.46%。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取得107%的收益情况下,工银战略转型2021年依旧取得27.46%收益,观察其持仓我们发现,2020年前三季度,工银战略转型的持仓集中在新能源、传媒、医药、半导体、互联网等高景气度领域。而2020年第四季度,工银战略转型的持仓转为防守,其中银行、保险、建筑等低估值公司成为压舱石,高景气度的高估值个股仓位逐渐降低。

事后来看杜洋的操作,其未雨绸缪的判断让其在2021年依旧保持了较好的收益率。躲过了2021年市场风格的“分裂”。

如果杜洋在四季度没有大规模调仓的话,开年的银行“开门红”行情正中其下怀。

对于杜洋这类“画线派”而言,长期高收益叠加低回撤能让基民有良好的持基体验。这才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画线派”代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