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又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80后投资总监卸任,掌管资金250亿,下一站或创办私募

时间:2022-01-28 18:22:10 | 来源:证券时报网
图源:图虫创意图源:图虫创意

又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1月28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公司基金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崔莹将因“个人原因”卸任华安逆向策略A、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等5只在管产品。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独家了解到,其将在后续离开华安基金,下一步或将和业内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合伙创办私募,这也意味着又有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即将“奔私”。

基金行业核心的资产就是“人才”,但近年来,“公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却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近期,多位业内大咖均有“奔私”的迹象。

80后投资总监,年化收益近30%

崔莹是一位80后基金投资总监,也是公募基金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公开履历显示,崔莹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曾任齐鲁证券项目经理、太平洋保险集团总部资产负债匹配专员、中投证券行业分析师。2014年3月加入华安基金,并自2015年6月起担任基金经理。

截至离职前,他共管理着华安逆向策略A、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等5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近250亿元。其中,其代表作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在其任职六年期间(2016.03.09~2022.01.26)累计回报360.29%,年化回报29.59%,在同期的874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二,长期业绩十分优秀。

多年来,崔莹一直专注于投资成长股,以TMT、医药两大板块为核心,且投资深受美国投资家威廉·欧奈尔的影响,认为股价不仅由基本面决定,而是由基本面、交易因素、情绪博弈交互作用的结果。

他还曾撰写《投资体系是实现稳定可持续业绩的关键》一文,就自己对投资体系的理解进行阐述,认为投资结果主要取决于选股成功率、平均收益率和平均亏损率这三个指标,基本面研究更多地体现在提高选股成功率,而投资体系更多的作用则是通常所说的“截断亏损,让利润飞奔”,是实现稳定收益率的关键。

刚刚发布的基金四季报显示,崔莹在去年四季度大幅加仓了浪潮信息、振华科技、德赛电池、东山精密等个股,表示自己在2022年看好以下方向:一是高端制造全球化,例如医药行业从仿制药到 Big Pharma;电子行业从供应链到芯片;二是碳中和,发电侧主要包括清洁能源、电网改造和储能等,用电侧涉及最大的是电动车行业,也包括储能等;三是国产化涉及半导体、计算机、军工、化工新材料和高端机械制造等领域;四是物联网时代相关投资机会,例如“元宇宙”等。

这也是崔莹在华安基金担任公募基金经理写的最后一封季报,他表示,全球面临通胀压力,短期我们可能从习惯的低增长低利率环境走向低增长中高利率环境,流动性边际收缩背景下,市场由估值驱动向盈利驱动转变。

卸任后谁来接管?

对于崔莹产品的接任人选,华安基金表示,公司经过慎重考虑,采用投资老将+中生代+新生代的团队管理模式,对五只相关产品的接任基金经理安排如下:

华安逆向策略将由万建军接任,万建军现任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联席总监,从业超过14年,担任基金经理接近4年,多年产业+金融的复合背景;

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由胡宜斌接任,胡宜斌和崔莹同属于成长组成员,拥有超10年的证券从业经验,管理公募基金超过6年,投资核心为寻找不可逆的盈利跃升,通过增强阿尔法、分散组合和适当逆向投资来降低成长股的波动;

此外,华安幸福生活过去由崔莹和孔涛合作管理,未来将由孔涛独自管理;华安创新此前由杨明和崔莹共同管理,崔莹和杨明卸任后(杨明继续担任其他基金的管理工作),由蒋璆接任;华安汇嘉精选A将由王斌接任。

“老将杨明经验丰富、风格稳定,中生代蒋璆、胡宜斌、万建军均有独立管理的经验,新生代王斌和孔涛也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培养的新锐基金经理。未来,他们将继续依托华安基金基于平台的阿尔法能力优势,用更好的长期业绩和更好的投资体验回馈各位投资人的信赖和托付。”华安基金表示。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公奔私”

而对于崔莹下一步的去向,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透露,其或将和业内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合伙创办私募,这也意味着又有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即将“奔私”。

基金行业核心的资产就是“人才”,但近年来,“公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却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近期,多位业内大咖均有“奔私”的迹象。

例如,1月21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关于副总经理离任的公告》,确认了顶流基金经理董承非离开公司的消息。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董承非的“下一站”基本已经确定,即加入由前兴全老将王晓明、杜昌勇打造的睿郡资产。

此外,中欧基金前成长组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周应波也即将“奔私”。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其有可能和前银华基金副总经理、也在中欧基金管理过专户产品的陆文俊合伙成立私募,或加盟一家已成立的私募成为前三大股东。

再比如,宝盈基金前基金经理张小仁备案了自己的私募公司;信诚基金原基金经理聂炜和中海基金原投资经理曾秀娟联手创业备案新私募,前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陈剑波也加入了私募行业等等。

“公奔私”这个话题其实并不新鲜,且大多是因为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问题。公募基金的收益一般来自于管理费,而私募基金有20%的业绩分成,业绩越好收益越高,自然会促使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去到私募。

但近年来,公募基金也正在通过股权激励、绩优则仕等方式改善激励问题,却仍然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对此,某“公奔私”的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如果说以前的“公奔私”是因为公募的激励机制问题,那么现在的明星基金经理大多已经财务自由,他们去私募更多是追求话语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如果说我们五年前来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可能觉得是因为私募机制更好,但现在这个问题不存在了,我在公募赚的不比现在少,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出来,因为风险收益比不匹配的;我们这些出来做私募的人,是意识到公私募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背后的人,公募更多还是职业经理人的感觉,而在私募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奋斗一份事业。”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