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季报业绩已全部披露完毕,全部A股/创业板/科创板的规模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5%、12%、67%,相比半年报均有所放缓,分别下滑19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主要源自去年的基数效应。虽然整体而言,业绩越过繁荣的高点、回归内生增长已在市场预期之内,但从结构看,三季报到底还隐含了哪些重要信息?
中小票的业绩仍趋势性占优
对于今年的市场,可谓是风格、赛道制胜。看对了,赚得盆满钵满;看错了,亏得让人心碎。今年以来,中证1000、中证500分别上涨12.37%、10.89%,而上证50、沪深300分别下跌12.01%、6.67%,极致分化尤为显著。这背后一方面是来自2016年大盘持续占优下的风格“纠偏”,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盈利相对趋势占优”。从三季报的累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看,中证500相对沪深300高出18个百分点,中证1000相对上证50也高出12个百分点,而且都是从今年开始“转正”。所以在中小票“业绩占优”的背景下,市场风格或仍偏向中小盘。
图1:中小盘相对大盘股的业绩趋势和表现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10930
行业景气度分化,
关注维持稳定/边际改善的方向
从行业层面看,大部分行业盈利增速都进入加速下行的阶段,其中有一半的行业单季度盈利增速转负。此外,行业景气度分化显著,从业绩增速看,快速上行的有资源品、军工、TMT;延续改善的有新能源、高端制造、银行;高位放缓的有家电、轻工制造、医药;增速放缓的有汽车、教育、保险;持续下滑的有食品、畜牧业、地产开发。考虑到短期高景气的周期行业或面临价格下行的压力以及政策端的不确定性,未来,盈利能够边际改善或者维持稳定的方向值得关注,比如“碳中和”共识下的新能源、PPI向CPI传导的食品等。
图2:三季报指引下的行业景气度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10930
当然,随着三季报落幕,市场关注点也开始转向“春季行情”。根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A股都有不同程度的“春季躁动”,启动或早或晚,时间跨度长短不一,但从未缺席。一般来说,春季行情启动于12月至次年2月,持续时间1-3个月,期间上证指数平均涨幅为15%,而且自2012年以来,“春季行情”多延续前期主线,除非政策发生转向。考虑到明年过年较早,“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表1:2010年以来,春季行情一览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