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不断扩容,私募总规模也水涨船高,机构管理占比更呈现日趋集中的态势。
10月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今年8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国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6.66万亿元,较7月底增加增长1.50%。这也是继9月16日基金业协会发布8月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产品月报后的又一重磅数据。数据显示,到今年8月末国内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44万家,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9.05万亿元,上海则以4.65万亿的产品规模继续“领跑”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基金业协会新进发布的两份月报数据,记者发现,在高达11.44万只私募基金产品中,虽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比达到了10.48万亿元,但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则在数量上保持绝对优势,达到6.93万只之多,环比7月份增加了2270只,规模也达到了5.52万亿元,环比增加648.73亿元。
“私募的活跃程度反映了市场上投资人对于经济和股市两个领域的态度,在经济端来看,私募资本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表现在股权投资上,而私募证券产品的增多则显示市场上各类机构投资人再度出手布局A股,尽管三大指数波动不大,但是明显的资金增量正在股市中寻找机会。”10月10日,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机构合伙人丁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资管总规模增长3900亿
在资管新规即将落地以及国内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居民财富也正在悄悄流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
记者从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两份月报中获悉,截至8月末,国内存续私募基金数量为11.44万只,总规模达到19.05万亿元,较7月份底增加612.82亿元,环比增长0.32%。而在五大类私募基金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最大,占据私募基金总规模的55%。在产品数量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最多,占比过半,共6.93万只,较7月增加2270只;规模共5.5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648.73亿元。
与此同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6.66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7月底增加大幅增加2461.74亿元,增幅1.50%。
“2018年资管新规以后,在去杠杆、去通道的背景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的规模持续下降。2018年底,私募资管产品存续总规模为21.8万亿元;2019年底的规模缩减为18.23万亿元;到了2020年底又缩减至16.27万亿元。今年各月份私募资管产品规模有增有减,8月底的规模较去年年底增长了3900亿元。”10月11日,上海一家证券资管机构研究人士陈明(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在16.66万亿的私募资管产品中,主要由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和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管理。其中,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依然是其中的主力,管理着8.15万亿的私募资管产品,占总规模的49%;其次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达4.89万亿,占比29%;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位列第三,管理规模2.75万亿,占比17%。而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管理规模较小,占比分别为3%和2%。
据记者了解,8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推动了总规模的增长,今年8月,协会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4207只,环比增加191只,环比增长4.76%,新备案规模达到1383.34亿元。其中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达3372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80.15%,新备案规模795.41亿元,占新备案基金规模的57.50%。
不论是新备案产品数量还是产品规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都是各类私募基金中最多的。
上海再次“领跑”全国
事实上,随着全国私募基金市场规模的回升,一些曾经离开私募市场的从业者也再度回归,另外,也涌现出更多的新私募机构。
“我们判断市场即将走出低谷,因此开始积极布局投资,在大消费、军工对板块寻找投资标的。”对此,一家在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上海私募老总黄帆(化名)受访时坦言。
这样的私募人士回归也体现在数据上。
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存续私募管理人数量显示,截至2021年8月末,全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404家,较7月增加78家,环比增长0.32%。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14930家,占私募管理人总数达61.18%。与7月相比,增加了44家,环比增长0.30%。此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908家,较上月增加45家,环比增长0.51%。
而在地域分布上,上海、北京、深圳成为三大私募“大本营”,聚集了全国近60%的私募基金机构,上海则以注册机构家数最多以及管理资产规模最高成为“领头羊”。
具体来看,截至今年8月,注册地在上海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4533家,在深圳市的有4354家,在北京市的为4306家,在浙江省(除宁波)的共2038家、在广东省(除深圳)的共1773家,数量占比分别为18.57%、17.84%、17.64%、8.35%和7.27%。整体来看,集中在上述五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总计占比达69.68%,较7月份降低了0.2%。
从各地管理私募基金的规模同样可以看出,全国69.29%的私募基金也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浙江省(除宁波)和广东省(除深圳)五大辖区。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其私募管理规模达到4.65万亿元,规模占比达24.42%;北京以4.09万亿元的私募管理规模位居第二,占比21.49%;深圳市管理规模2.30万亿元,位居第三,占比12.07%。
“私募产品备案地和实际运营地不一定在一起,有些地方比如天津也有针对私募产业比较好的财税政策,但是实际公司的运营部门还是会设立在一线城市,毕竟一线城市在募集资金、了解政策动向以及作出投资决策都会比较迅速。”黄帆受访时坦言。
据黄帆乐观预测,私募是从经过了两三年的低迷后将迎来不错的发展机遇:首先在打破刚兑的预期之下,市场投资人对于投资私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另外在银行理财产品也走向净值化的大背景时代,私募市场以其能够给寻求高收益的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再次则是资本市场事实上同样经历了数年的筑底过程,板块轮动的机构性行情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很难把握,各类资本也已经纷纷入场,而作为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专业性还是把握信息方面都要更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