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2008年开始,一批大型公募基金怀揣着国际化的梦想开设香港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超20家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也有在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内地基金出海依旧是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世界和中国的重要桥梁。”南方东英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中国“走出去”,还是把国外有益的经验带进来,都是一个很良性的互动和互通。不管是对于整个行业还是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来说,“出海”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拥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出海之路的颠簸在意料之中,经过了初期的艰难探索和市场波动之后,香港子公司先后迎来了RQFII制度、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两大重要发展机遇,不过近两年又受到各种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发展变缓慢。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目前基金公司“海外子公司”经营上冰火两重天,有一批抓住市场机遇的子公司规模已经超过百亿美元,积累不少客户推出不少产品正稳步向前;但也有一批公司多年亏损,甚至不少基本处于业务停滞状态,或者仅仅充当“母公司”QDII业务的投研支持。
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持续深入开放,新一轮政策红利——基金互认、理财通、ETF通还将为这些香港子公司带来内地理财需求爆发的新机遇,与此同时,它们也正在成为内地公募基金走向全球化的桥头堡。
因此目前也有一批基金公司正在积极申请“落子”香港,如睿远9月3日递交了在境外设立、收购、参股分支机构的审批申请,而目前尚在申请中还有前海开源、朱雀等公司。
风浪中启航
时间回到13年前,内地公募基金出海元年。彼时,外资加配中国资产的趋势已经显现,随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强韧表现,让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内地基金公司出海是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博时国际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不断吸引着国际投资者的目光,外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力度的趋势已经形成且不易改变;另外一方面,随着金融资产在国民资产配置结构比重的不断上升,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对国际化的多元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内地基金公司选择在境外尤其是香港设立子公司。
2008年1月,南方东英在中国香港正式成立,成为首家由内地公募基金公司在海外成立的子公司。这一年,首批出海军团陆续迎来更多成员: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在香港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嘉实国际资産管理(“嘉实国际”)和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华夏基金香港”);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易方达香港”)也在香港落地,成为易方达基金的国际业务平台。
2009年11月,汇添富基金在中国香港成立全资子公司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汇添富香港”)。2010年3月,博时基金在中国香港成立全资子公司博时国际,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13年,国泰基金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国泰全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全球”),作为国泰基金国际化发展重要战略定位的具体实施平台。
资管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同业公司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在先发机构布局早、起步早、投入大的情况下,往往呈现赢家通吃的格局。相比海外基金公司,出海的内地公募基金在香港市场上要建立起竞争优势,首先就面临着这样的“后发困局”。
“香港是一个成熟市场,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渠道资源都要去竞争,当时的市场条件也比较困难,加上香港的监管限制,初期的发展确实面对一些困难。”香港一间中资基金公司高管坦言。
首批公募基金出海时,正遇上全球金融危机。2007年10月底,恒生指数在创下31958点高点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现断崖式暴跌,到2008年10月27日,恒生指数跌到最低点10676.29点,只相当于一年前的33.4%,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大回撤。
“中资公司在海外的品牌效应尚未建立,海外投资者对中资的资管品牌还没有一个鲜明的认知,在公募产品的推广方面有较大的难度。”博时香港相关负责人坦言,中资资管公司执行国际化战略的时间都较短,产品及渠道积累相较海外资管巨头都略显不足,而零售业务需要深入当地市场精耕细作,在这方面中资还需要更多时间。
挑战与机遇,向来是相伴相生的。
监管层面,由于香港证监会对公募基金发行机构的严谨要求,从机构规模、中后台人员配置以及公募基金经理在香港市场的投资经验都有详细的要求,无形中为刚在香港站稳脚跟的中资基金机构增加了一层挑战。
但这样的挑战,于华夏香港而言,却促成了一大特色业务——对冲基金的诞生和成长。“海外是一个自由市场,自主选择策略的灵活度更高。”华夏香港首席执行官兼投资总监甘添介绍指,香港的市场格局和监管环境促成了华夏香港在2009年和2012年成立两支对冲基金,不仅打破了公募基金难做好对冲基金的“魔咒”,也让华夏香港成为目前港中资公募基金公司中少有的拥有对冲基金业务的公司,而其两支对冲基金也成为中资同业中业绩历史最长、现时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香港市场并没能迎来长期上升的走势,而是一波三折:2011-2012年遭受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2014-2015年又受到内地市场杠杆牛泡沫破灭的影响;2018-2019年内地开始去杠杆,再次波及香港市场。
市况虽不尽如人意,但出海的中资基金公司依然在波谷与波峰间仅仅抓住发展的机会。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波过后,美元利率持续走低,越来越多中资机构开始尝试在海外进行美元融资,第一个美元融资高峰在2011年到来。
看准这一机会,2012年博时国际就成立了海外债券团队,也是首批开始从事亚洲美元债投资的团队。凭借着对中国资产的熟悉度,博时国际在债券这一细分领域不断建立起投研的护城河,截至2020年底,其境外固收团队管理规模超过300亿港币。2020年,面临海外极端市场冲击,博时国际旗下“亚洲票息收益基金”和“博时大中华债券基金”排名接近前10%。“博时大中华债券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业界排名稳居前三。
劈波斩浪中成长
成功者永不诉苦。起步虽有困难,但对于自身的优势,内地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也“心中有数”。
“最核心的优势源于对中国投资的了解和国内市场的深耕,”南方东英相关负责人直言,目前市场上金融业务的增量主要在内地,中资机构对内地市场较为了解、拥有大量客源是最大的优势。
博时国际相关负责人认为,对中国企业及个人投资者的了解以及服务能力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其次境内外联动,如母子公司在投研支持及客户资源方面的互补,使得境外子公司可以依靠集团内部支持系统,相互扶持做大做强。
历经过去十余载的风浪,不少内地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无论在规模、产品还是团队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逐渐形成独有的优势和特色。
目前,南方东英团队规模已扩展到80人,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超过了100亿美元,并发展出丰富的产品线。主动管理方面,南方东英提供大中华主题的主动权益及固定收益基金,专注于投资新经济行业及美元债、人民币等;被动管理方面已推出32种ETF及ETP,涵盖核心、主题、成长、等主要类别,全面覆盖A股市场、货币市场、新经济行业等最具投资潜力的领域。
作为香港最大的杠杆及反向产品发行商,南方东英还推出了包括A股、港股、美股和黄金在内的杠反产品,相关产品日均成交量和资产管理规模方面分别占有超过98%和91%的市场份额,在港交所十大流动性最高的ETF产品中,南方东英的ETF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席位。截止今年6月底,南方东英旗下共有32支ETF/ETP和4支主动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37亿港币。
博时国际建立起固定收益产品业绩领先,权益投资不断完善的格局,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包括权益、固收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类别的双向及跨境资产管理服务,并获得多家海外主权基金、央行、养老基金、境外大型金融机构的委托。截至2020年底,博时国际总资产管理规模达745亿港元,在中资香港基金管理公司中排名靠前。
依靠稳定的核心投资团队穿越市场周期,抓住政策红利发展业务,让华夏香港实现了全面的国际化业务布局,建立起最多元的产品线布局,涵盖长仓基金、对冲基金、ETF、杠杆/反向产品、债券基金和专户,并且每条产品线都诞生了明星产品,管理资产规模近700亿港元。
甘添介绍,华夏香港自2015年开始组建固定收益团队,就产品业绩而言,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香港,乃至亚洲最好的固定收益团队之一。
根据彭博的排名,无论是投资风险偏高的亚洲高收益债券的旗舰基金精选亚洲债券基金,还是中资机构鲜有参与的全球投资级别债券类基金,华夏香港的投资回报都位居首位,即便在去年和今年市况震荡的环境下,投资回报依然稳居首位,遥遥领先不少在固定收益领域深耕多年的外资机构。
ETF业务方面,华夏香港已是香港管理纳斯达克指数ETF及杠反产品总规模最大及产品线最齐全的发行商。今年5月,华夏香港还收购了加拿大BMO环球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发行的7支ETF,合计资产总值43.5亿港元。成为香港强积金计划下核准ETF数量第二多的资产管理公司。
“香港作为国际资金集散地,全球资本再次汇集,业务模式丰富多样,” 国泰全球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在香港的中资资产管理公司,在适应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要有更大的专业性和灵活度为更多资金提供服务。
2016年底,国泰全球成立核心产品——以美元计价的高收益债私募基金国泰全球高收益债基金,成立至今,国泰全球高收益债基金累计收益在香港中资基金公司高收益债基金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每年均实现费后正收益;即使在市场低迷的2018年,大多数境外中资美元债基金亏损,该基金仍实现费后收益为正的好成绩。同时,基金规模成立至今已翻多倍,获得了业绩和规模的“双丰收”。
以创新求差异
过去十年间,出海的内地公募基金虽面对市场波动和差异化的监管、文化背景带来的挑战,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释放的政策红利,也为这些机构带来独特的竞争力。
2011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进一步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在规定额度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于境内证券市场。201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进一步取消了QFII每月资金汇出不超过上年末境内总资产20%的限制和QFII与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彻底改变过去单向开放的格局,第一次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也为香港的内地公募子公司带来更多发展契机。
“政策红利进一步增强中资机构竞争力,不少内地企业对国际化的需求日渐升温,香港中资机构有能力迎着政策,顺势而为,在帮助内地企业跨境配置资产、‘走出去’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纽带作用。”南方东英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红利吹来了发展的东风,内地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也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努力在这个新市场扎根。
南方东英相关负责人认为,中资机构的灵活机动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使其在产品创新方面获得强大的竞争力。“一些市场上备受欢迎的的产品类型,比如杠反产品和量化创新资管工具,为中资机构赢得了部分市场。”
“面对文化有差异的市场环境与海外资管巨头的激烈竞争,产品模式创新、互联网渠道及良好的投资业绩可能是突破难题的关键。“博时国际相关负责人认为,内地的公募基金无论是在产品模式、申赎效率、费率结构或是互联网营销方法都是世界领先的,博时国际也在思考如何将这些能力移植到海外,解决海外投资者的痛点。
回顾内地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的发展历程,创新一直贯穿其中。以华夏香港为例,在ETF产品方面就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目前,华夏香港共有18只ETF产品,包括规模近200亿港元、海外追踪A股最大的ETF——沪深300ETF,在香港发行、追踪美国指数的最大的ETF——纳斯达克100ETF,以及在香港发行的规模最大的亚洲固定收益ETF——亚洲美元投资级别债券ETF。
甘添介绍指,今年3月在港股市况低迷的情况,新发行的恒生香港生物科技指数ETF能够成为香港今年最成功的新发ETF,已经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华夏香港产品的认可,这支ETF的资产规模曾在数个月时间从13亿港元增至逾23亿港元。
南方东英则在香港ETF市场创出了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支RQFII ETF、第一支中国国债ETF、第一支创业板ETF、第一支杠杆反向产品、第一支恒生科技ETF等一系列旗舰产品,以及第一支采用量化模型的全球资产轮动指数和相关产品。
近期,配合市场新趋势和新热点,南方东英还创新地发行了一系列主题型ETF,从智能、绿色、健康三方面更科学、及时、快速地捕捉多个主题赛道的整体表现,满足当下全球投资者投资细分科技投资领域的需求。
嘉实国际则更早就看准了亚洲绿色投资趋势。早在2018年初,嘉实基金就设立了专职ESG研究团队,负责个股ESG评级、行业和专题研究、以及内部投研ESG整合与ESG策略开发等工作,为嘉实国际的香港投研人员提供支持。
2019年,由嘉实基金定制、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中证嘉实沪深300ESG领先指数发布,该指数是由嘉实基金基于A股市场情况和数据特点自主研发的ESG因子所构建的,是嘉实基金系统性构建适合中国市场ESG评估体系和评判标准的一个缩影和实践的代表作。
反哺与再出海
过去几年里,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渐入佳境,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拓展边界。从基金互认,到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再到今年6月刚刚落地的ETF通(沪港ETF互挂),内地资本市场的放开,不仅为外国金融机构开辟投资中国在岸市场的时代机遇,也为内地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跨境业务的发展,让华夏香港与内地集团之间的合作从投研拓展到产品设计、渠道互通等多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甘添表示,随着跨境三大政策的落实,华夏香港也希望能够抓住内地理财机构以及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的历史机遇,满足内地高净值客户分散投资风险的需求,与集团实现差异化、互补的发展。
南方东英相关负责人认为,在理财通的背景下,产品互挂让投资者购买更为方便,而中资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对两边市场都有深刻的了解,因而能够精准定位两边市场投资者的需求。“在中国资本市场和海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在ETF互通方面还有更多的潜力值得挖掘与实现,南方东英作为两地ETF互挂的最早参与机构之一,后续计划为国内投资者带来更多海外的创新产品。”
“跨境理财通为境内中资基金公司引进境外投资者和境外基金创造了新渠道,有利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全球化配置,有助于境内中资基金公司逐步打造国际影响力。” 国泰全球相关负责人坦言,跨境理财通实施以后,由于南向资金的可流通性更强,未来资金量可能会更大,势必成为境外基金增量业务的竞争重点。
一方面内地的开放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另一方面,在香港市场开拓之余,越来越多的内地公募基金也将“全球化”提上日程,以香港为跳板辐射更多海外市场。
立足香港,嘉实国际的业务版图已经拓展到了欧美市场。2012年,嘉实国际开设纽约办事处,2015年在伦敦开设办事处,持续为客户提供中国及亚洲市场的新兴投资机会。
“未来3到5年,我们还会不断拓展认知能力和产品线,从香港扩展到亚洲甚至全球。”甘添表示,华夏香港会跟随业务的需求,在海外其他地区做出相应布局。
博时国际自成立以来,就积极与其他海内外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起,博时国际就与美国金瑞基金合作,发行了首支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ETF,是美国市场上跟踪该系列指数最大的ETF产品。今年1月,双方再次合作发行境外首只中国科创50ETF。
在亚洲,博时国际与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地区的75家机构长期保持业务关系及潜在合作沟通。自2011年开始,博时国际为韩国的机构客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并于2012年获得韩国证监会的投资顾问牌照,成为最早进入韩国市场的中资管理人之一。
“全球市场的投资离不开中国资金的‘走出去’和全球资金的‘引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海外的中资资管公司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博时国际相关负责人认为,内地基金公司出海,有利于打开内地基金公司境外业务的拓展空间和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而对投资者来说,内地基金公司出海,一是可以帮助境内投资者配置境外资产;二是可以帮助境外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输出特色的中国资产投资能力。
南方东英目前已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发行了全球最大的中国纯国债ETF,首发规模6.7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纯国债ETF。上市后的一年时间内,产品规模就超过了15亿美元,成功吸引了大量东南亚机构客户。据了解,南方东英也一直在研究拓展到其他海外市场的计划,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将会积极布局。
在南方东英看来,内地公募基金的海外拓展,还有着另一层战略意义。“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内地基金子公司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并增加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此外,对国外投资者来说,境外基金子公司有助于全球客户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增加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配置。”
内地资本市场的深化开放,还将为“走出去”的中资机构带来更多政策红利,而过去十多年里,这些“吃螃蟹”的内地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积累的国际化经验,也将为其进一步全球化铺平道路。
三大炒股神器免费领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