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范嘉智
编辑 | 陈菲遐
投资客常说的熊市“喝酒吃药”,这一次好像不灵了。截止7月27日,A股医疗保健板块市值8129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水2434亿元;而在过去一个月,板块总市值缩水金额高达11257亿元。
图片来源:Wind从医疗保健板块指数(882006.WI)历史市盈率走势来看,目前市盈率TTM为51.56,接近危险值50.39,这也是自2020年2月以来首次。值得注意的是, 2020年7月指数市盈率创下90.77的创纪录高位。
影响近一年来指数市盈率走高的因素主要是净利润的改善。2019年报统计,医疗保健板块实现净利润合计939亿元,到了2020年则达到1255亿元,上升了约33.65%。如果考虑利润增加的因素,则一年前的市盈率可降至约67.92。
指数的整体走势也可印证此判断。2020年7月31日至今,医疗保健指数累计涨幅-3.06%,1年时间内几乎原地踏步。整体来看,指数逐步消化估值。
但纵览最近一个月的加速下跌,不仅有外部因素,也有板块内部分化原因。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迈瑞医疗(300760.SZ)与恒瑞医药(600276.SH)分别是板块中市值最高和次高的企业,过去1个月内市值累计蒸发分别达937亿元和867亿元,月跌幅达16.45%和19.92%。两家公司又分别是医疗产业最大两个子板块——医疗器械与创新药板块龙头的估值“锚”,引发了连锁反应。
主营医疗器械的迈瑞医疗正面临高业绩基数的挑战。去年3月28日,迈瑞医疗生产的呼吸机产品相继获得了美国FDA的EUA(紧急使用授权)认证,打开了该类产品的出口。2020年,迈瑞医疗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加27%,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收入100亿元,大幅增加54.18%。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2021年这一高增长如何维持还是未知数。
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则主要受药品集中采购、医保谈判等政策困扰。在6月23日进行的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中,恒瑞医药有8款药品入局,对于销售额影响约50亿元。除此之外,大品种碘克沙醇注射上的惨痛丢标更让情况雪上加霜。预计集采对公司收入端的影响将从今年3季度以后开始显现。
另外,市场曾对恒瑞医药重磅抗癌药PD-1单抗药物寄予厚望。目前包括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在内的国产PD-1药物年费用为4万元,已经较进口药最初定价降低超过90%。预计新一轮医保谈判将在年底开展,届时PD-1药物将纳入更多适应症,价格也将进一步下探。
同样主打PD-1单抗药物的君实生物(688180.SH)面临类似困境,在适应症拓展方面也没有优势。目前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仅获批黑色素瘤(2线)、鼻咽癌(3线)、尿路上皮癌(2线)3个适应症,即便纳入医保其销售额天花板也不够高。近一个月,君实生物市值缩水超200亿元。
恒瑞医药作为估值“锚”,不仅影响其他药企估值,对CRO/CDMO企业估值也有打击。药明康德(维权)(603259.SH)、泰格医药(300347.SZ)、康龙化成(300759.SZ)过去一个月内市值分别缩水393亿元、339亿元和246亿元。不过目前这些CRO/CDMO企业收入主要来自海外,暂时不会对业绩产生冲击。
疫苗板块个股进入业绩兑现期,但由于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速度较快,且市场需求窗口获将在年内关闭,再加之此前累计涨幅较大,投资者开始从疫苗概念股出逃。智飞生物(300122.SZ)、康希诺(688185.SH)和康泰生物(300601.SZ)市值缩水分别达504亿元、460亿元和165亿元。
估值最高的医美板块则再度上演“高台跳水”。爱美客(300896.SZ)、华熙生物(688363.SH)、华东医药(000963.SZ)过去一个月市值分别缩水290亿元、243亿元和217亿元。细分领域一枝独秀的“中药茅”片仔癀(600436.SH)、“牙科茅”通策医疗(600763.SH)、“眼科茅”爱尔眼科(300015.SZ),市值缩水额分别达518亿元、364亿元和668亿元。
这些企业即使大幅回调后估值仍远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市值大幅波动对一些需要外部融资的企业,尤其是港股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基本面影响更大。先期已经完成融资,或者依赖经营利润投入研发的传统企业更有利。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