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可愚 张怀水 张蕊 实习记者 李明明每经编辑 陈旭 陈星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的首份中国经济“半年报”正式出炉——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这也是我国上半年GDP总值历史上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
从上半年经济各个分项数据看,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展望三季度乃至四季度,中国经济的运行又是否能延续这种良好态势,无疑备受关注。
与此同时,上半年不少关键指标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运行也起到预示性作用,如何解读各项数据背后体现的未来经济运行趋势?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多项数据分析并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
关键指标力挺经济增长:PMI连续16个月“景气”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先导性经济指标,它的走势可以帮助我们提早预判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运行走势。
开年至今,我国PMI没有出现过掉落至50%荣枯线以下的情况,实际上该指标已连续16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PMI持续走高体现出未来经济形势还将继续维持在增长轨道上,而其中一个重要分项数据——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预示各类市场主体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持续保持乐观态度。自今年开年以来,这一分项指标一直处于57%以上的高位运行区间,这意味着市场主体对我国经济运行前景非常乐观。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也是另一个决定经济是否能持续增长的关键变量,在这方面中国同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剂次最多的国家,而这是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的。
全球经济的同步复苏也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起到了助推作用。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6%,高于上一期预测值,这也将是过去80年来经济衰退后达到的最快增速。世界银行指出,预计2021年全球增长将比之前预测的更加强劲。疫苗接种的快速进展使得许多国家的预测上调。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未来国内经济有望维持韧性,经济下行压力可控。随着国内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原先不敢接单的企业可能会重新接单,企业有望进一步补库存,在全球经济接力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出口需求有望维持韧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也指出,从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因素来看,总体上支持经济进一步恢复、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逐渐增多。
消费市场快速复苏:下半年升级进程逐步加快
上半年,消费、投资和外贸“三驾马车”平稳运行,助力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6亿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高级经济师刘艳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到基数影响,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前几个月有所放缓,但还是高于市场预期的。由于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这种低基数效应是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高的主要原因。但在去年二季度之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快速好转,消费市场复苏进程提速,基数因素影响力逐步减弱,因此同比增速趋缓符合市场发展真实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珠宝、化妆品、汽车、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6月,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526亿元,同比增长59.9%;汽车类零售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化妆品类零售额1917亿元,同比增长26.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6.1%。
刘艳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商品消费看,4~6月份,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从2.6%提升至3.2%,表明随着疫情影响加速衰退,市场信心预期良好,我国居民前期受抑的消费刚性需求开始加快释放,下半年消费市场整体将呈现出“绝对增速平稳回落,升级进程逐步加快”的发展势头。
刘艳芳认为,文娱、旅游等重点服务仍处于恢复阶段,预计到2021年底,我国服务消费市场将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
此外,刘艳芳表示,从商品消费具体来看,以汽车、成品油为主的出行类商品将发挥消费增长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以化妆品、珠宝、通讯器材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需求平稳、旺盛,拉动作用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9年同期增长17%,作为上下游关联较强的消费指标,预计家具、建材、家电等居住类商品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汽车出口同比翻倍:新动力源促外贸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的表现同样十分亮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达到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组合拳,比如减税降费、普惠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家疫情部分得到控制,外部市场的需求逐步恢复。此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协作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我国上半年外贸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记者注意到,去年在疫情影响下,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在拉动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年以来,拉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源发生了变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83万亿元,增长29.5%,占出口总值的59.2%,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7%、23.3%、101.4%。
张建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对机电产品、电子信息类产品、汽车以及生活类产品的需求会逐步攀升,尤其全球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为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拉动出口增长的动力源。
记者注意到,尽管全球汽车行业面临芯片荒、电池荒等各种供应链危机,但中国汽车出口却迎来罕见的“大爆发”,上半年全国汽车出口8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
张建平认为,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出现翻倍,主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迅猛。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当前外部需求迅速攀升,一些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未来也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更具潜力的海外市场之一。
补短板领域发力:下半年固投有望持续恢复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3.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2.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4.8%。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3.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2.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1%、9.5%。
中国财科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投资总体向好,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数据与一季度比,势头向好;需求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较高;此外,社会领域投资增长也比较快,这些都是亮点。
对于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赵福昌认为,下半年投资总体应该会保持平稳,尤其是一些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将发挥效力。
首先,企业盈利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了21.7%。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倍。这都为企业扩大投资创造了条件。
其次,产能利用率上升。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就说明经济复苏向好,需求方面的牵引力比较足,存在扩大投资的潜力。
再次,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地方政府债券下半年有望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这几方面来说,下半年投资应该会保持平稳。
谈及下半年如何扩大有效投资,赵福昌表示,在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投资方面,要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可以更好发挥债券的作用。在“两新一重”等市场需求较好的投资领域,各级政府可以为扩大市场化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刘爱华也表示,从下阶段判断,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陆续部署推进。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项目超过1万个,环比增长11.6%。
另外,从长期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蕴藏了巨大的投资空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蕴藏着很大的投资潜力。总体上,下阶段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