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再遭创始股东清仓式退股 中信建投基金难觅“乘凉”处

时间:2021-07-01 08:30:06 | 来源:财经自媒体

再遭创始股东清仓式退股,中信建投基金难觅“乘凉”处!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原创封其娟

中信建投基金年内二度遭遇创始股东清仓式退股,继上一轮接盘江苏广传股份后,大股东中信建投此番是否接盘航天财务,引发市场猜想。值得一提的是,背靠国内头部券商中信建投的中信建投基金,近年来的规模和业绩表现乏善可陈,大股东中信建投的提携作用并不显著。

继江苏广传将所持中信建投基金20%股权全部转让给大股东中信建投后,中信建投基金另一创始股东航天财务也开启了“清仓退股模式”。

6月2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中信建投基金二股东航天财务拟以1.83亿元的底价转让其持有的25%股权。转让成功后,航天财务将彻底退出中信建投基金。而至于接盘方将会是谁,目前尚待揭晓。

接手江苏广传股权后,中信建投当前持有中信建投基金75%的股份。若此次接盘方仍为中信建投,那么中信建投基金将由中信建投全资控股。

而长期以来,中信建投基金背靠中信建投这棵大树却难“乘凉”。成立至今,空有资历却少了实力,基金规模和业绩均表现黯淡。在市场多数基金趁着权益基金赚钱效应日益凸显而赚的“盆满钵满”之际,中信建投基金却“重固收轻权益”,成为2020年净利润逆势下滑的少数基金。即使“重固收”,中信建投基金2020年也遭遇了旗下债券基金发行失败和固收类基金清盘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旗下首只货币基金在其发行首日发布了暂停个别销售机构销售业务的公告。而暂停的,不是其他机构,正是大股东中信建投。

规模和业绩外,中小基金向来难逃核心人员变动频繁的牵绊,尤其是总经理一职历经三任更迭,且其连续4任总经理均由中信建投内部调派。

1

再遭创始股东清仓式退股

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于2013年,中信建投、航天财务和江苏广传作为基金发起设立时的股东,分别持股55%、25%和20%。

在航天财务“官宣”有意清仓中信建投基金股权之前,江苏广传已经在2020年就率先提请了清仓股权。

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2020年9月公告显示,中信建投基金20%股权挂牌转让,转让方为江苏广传,彼时转让标的对应的值约为1.45亿元。

据公告,江苏广传要求受让方须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注册资本(实缴)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收购资金为自有资金。此外,受让方需具有五年以上证券、资管金融行业背景,且主业与基金公司关联度高。

两个月后,中信建投基金提交了股权变更的申请材料。

随后的12月,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公告称,该笔交易已最终以1.45亿元的底价成交了,受让方为中信建投证券。

而后,不到半年时间,江苏广传的股权变更便获得证监会批复。

4月6日,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证监会核准江苏广传将其持有的中信建投基金20%股权转让给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中信建投对中信建投基金的持股比例将由55%增加至75%,江苏广传则完全退出中信建投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以江苏广传20%的股权对应着1.45亿元的估值来算,彼时中信建投基金整体估值为7.25亿元。

此次,航天财务25%股权的底价是1.83亿元,若此次仍以底价成交,便意味着中信建投基金当前估值为7.32亿元。

可见,中信建投基金股权增值并不明显,两次转让价格所对应的股权价值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航天财务所持股权长达8年之久,若仅从认缴出资额来看,对照1.83亿元的转让底价,股权溢价已经超过100%,加之中信建投基金长期都处于盈利状态,仅从投资收益来看,回报相对可观。

根据挂牌信息,股权转让当前处于披露期,因此最终的成交价格以及接盘方尚未可知。而按照交易规则,第一大股东中信建投则具有优先购买权。若挂牌期满,若只产生一家未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原股东为意向受让方,则本项目采取协议转让方式成交。

江苏广传和航天财务先后清仓中信建投基金,而控股股东中信建投是否再次接盘引人猜想。

而若此次航天财务股权转让的接盘方也是中信建投的话,那么,中信建投基金将由中信建投100%控股。

2

背靠中信建投却难觅“乘凉处”

作为券商系基金,中信建投基金虽背靠国内头部券商中信建投,成立至今难以跻身行业前列。

中信建投基金成立次年,在首只货基产品发行的过程中,作为主力销售机构的中信建投却在首发日暂停销售。

中信建设基金对外表示“大股东是为了长远考虑”而暂时作出调整。

但有观点指出,在基金发行中,并不是所有具有渠道资源的大股东都会捧场。因为大股东的渠道是有价值的,需要有足够的利益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股东中信建投的委派和干预下下,基金高管更换频繁、人心难稳。

今年2月,中信建投基金原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蒋月勤,因工作安排离任后,由大股东委派的黄凌接棒基金董事长和法人代表。

从工作经历来看,黄凌于中信建投先后任债券承销部总监、行政负责人。现任中信建投执委会委员、机构委主任、投行委联席主任。

董事长之外,中信建投基金的历任总经理与大股东中信建投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上,基金公司总经理由大股东委派的做法并不鲜见。但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募基金行业而言,7年连派4任总经理,也是较为罕见。

2020年6月,金强履新中信建投基金公司总经理,成为该基金成立以来的第四任总经理。据悉,金强在效力华夏证券11年后,开始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旗下原沈阳分公司和北京地区多家营业部的总经理,已为中信建投效力15年。

梳理中信建投基金前三任总经理袁野、张杰、邱黎强,他们均在中信建投证券有着不同年限的任职经验。

中信建投基金首任总经理是袁野,曾担任中信建投机构业务部高级经理、资产管理部总监。在2015年4月23日离任总经理后,袁野并未离开中信建投基金,而是在2015年9月转任常务副总经理。

2015年7月8日,张杰出任中信建投基金第二任总经理,于2018年12月7日离任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据悉,与金强颇为类似,张杰在执掌中信建投基金之前,先后在华夏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工作12年和9年有余。

相对前两任总经理,曾任中信建投原资产管理部总监、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行政负责人邱黎强的任职时间最为短暂。2019年1月25日履新,2020年5月22日离任,从任职到离开,刚刚满一年。

连续4任总经理均由大股东内部调派,有观点认为中信建投证券对其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颇为自信,但结果并不理想。

据中信建投基金的相关公告,前三位总经理的离任原因均为工作安排。于是,业内人士猜测,总经理变动或与大股东对基金的业绩考核有关。

通常而言,高管频繁变动影响基金公司团队的稳定性,人心不稳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或由此,中信建投近年来的规模和业绩双创承压。

3

业绩规模双重隐忧

中信建投诞生于新基金法推行的元年,这一年,新设公募基金历史最多。相比同期成立的其他1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信建投基金可谓碌碌无为。

2021年一季度末,中信建投基金资产规模为265.98亿元,其权益类基金规模仅为23.62亿元,就整个公募行业而言,表现仍旧黯淡。

据中信建投2020年年报,中信建投基金2020年实现营收3亿元,同比增长25.86%,净利润为4752.75万元,同比缩水8.6%。

早在2016年,中信建投基金的营收一度高达32.9亿元,净利润约1亿元。此后三年,营收净利出现断崖式下滑。2018年至2020年间,中信建投基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1.93亿元、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88万元、5199.7万元和4753万元,与高峰时期的水平差距甚大。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或与其客户维护费比重提升,以及公司专户、ABS业务管理规模下降有关。

2020年,中信建投基金管理费用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了79.77%。此外,客户维护费用、销售服务费用、托管费用也有所升高。2020年中信建投基金客户维护费用、基金销售服务费用、托管费用同比增长210.67%、24.59%和87.79%。

同一阶段,中信建投基金旗下专户产品管理规模278.73亿元,同比下降55.19%,专户主动管理规模194.46亿元,同比下降43.37%,通道业务规模84.27亿元,同比下降69.75%;ABS产品管理规模7.57亿元,同比下降8.24%。

而在公募产品方面,262.73亿元的资产规模中,超200亿元的规模是来自于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

即使是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中信建投基金在2020年也有一只债券基金发行失败。“中信建投货币A”、“中信建投稳瑞”也在去年遭遇清盘。

在权益大爆发2020年,中信建投基金仅发行了一只增强型指数基金和两只偏股型基金。其中,2020年11月成立的“中信建投智享生活混合A”2021年一季度末净值跌幅为10.2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涨幅为5.86%,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5.67%。

另外,仅运作仅两年左右的“中信建投北京50ETF”,也在2020年进行了清盘操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