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基金真是挺猛的,我去年底追高买入(几乎可以说是买在最高点)了一个观察仓,后来跌了之后也没多想,就放着了。(后悔没补仓啊!),今天想起来看一看,到昨天为止(今天净值还未更新),都有9个点的收益了。
不得不感叹这世界变化太快了。
选好基金,趴着不动,说的是在低位买入之后就不要轻易买卖了,但是买在高点的好基金,确实该动还是得动一动...
公募基金目前很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基金经理的年轻化,投资主力从 60 后,向 80,甚至 90 后的过度。
前几天广发高端制造的实际掌控人——郑澄然在网上直播了,这应该是他在节后高点回撤以来第一次直播。我虽然没有买过他基金,但对他也比较关注,一是因为他是百亿基金经理中最年轻的,是 90 后基金经理的代表。二是他去年底在高点止盈新能源的动作让人印象深刻。
他从去年 7 月接手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这个基金过去两年业绩非常优秀,主要是抓住了新能源和芯片的热点,但是今年一季度调仓后基本偏稳健了,所以今年冲进来的很多新手投资者对其诟病不少,毕竟连续三年都能维持优秀业绩还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特别是在规模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可能更要考虑稳中求胜了。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看他的直播,感觉他在用词表达上还是比较接地气的,算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众去了解他的投资逻辑,而且在所掌管基金业绩阶段性不算太好的情况下露面,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我复盘总结一下这次直播中收获的内容,主要是他的投资逻辑和对后市的看法。
看重胜率:
对于供给需求拐点的把握
对于标的估值的把握:对于大级别的周期,一年中也不一定有几次,所以在没有好的标的时,他会布置高分红,低估值的品种,赚取一个稳定的收益,静心等待,不去追高。(这也是今年上半年业绩不佳的原因,虽然回撤不算大,但是回弹也不大)
投资逻辑:“寻找供需关系的拐点”,是一个成长风格下的保守者。
寻找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量价齐升的拐点。这个特点在近几年的制造业中发现的比较多。比如在去年四月份欧美面临的情况是疫情的高峰期,光伏产业 90%供给在中国,需求是 1/3 国内,2/3 国外。疫情高峰期之后,欧美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以新能源为着力点的刺激计划,类似于 08 年国内推出的四万亿老基建的刺激计划。
因此他判断在之后三、四季度会迎来新能源产业的逐步修复,甚至超过疫情之前的位置。他还举了个很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在学校,学校外有大超市和小卖部,光伏小企业就是小卖部,光伏上市企业就是大超市。疫情来了之后,学校没有人了,小卖部就撑不下去倒闭了,但是大超市还有品牌和资金支撑,疫情过去,小卖部没了,但是大超市还在,超市里的货品是供不应求的。因此,他计算 2020 年和 2021 年光伏产业会有大幅超越预期的业绩,所以在低点做了重仓配置。之后 4-8 月因为业绩涨了一波,再之后因为叠加碳中和的概念,估值又提升了 1-2 倍,达到了量价齐升的结果。
春节后为什么会有大波动:对于流动性紧缩的担忧,高估值的品种获利结算。之后因为国家多次强调不会紧缩货币的政策,核心资产也被逐渐修复。
新能源配置逐渐降低的原因:从去年四季度逐渐开始减仓对于新能源、光伏的持仓,是因为感受到市场的情绪过于乐观,出于对 2021 年的需求不及预期的考虑,做了减仓的操作。但现在光伏的渗透力也就是个位数,他认为在未来,新能源、芯片两个行业还是有 10 倍的空间,但他本人更倾向在更确定的时间里做配置,所以做了阶段性的择时。
对于化工行业的看法:下半年维持乐观态度。从去年三季度开始配置化工,到四季度配置达到最高。
需求端:疫情恢复后大量有需求,供给端:国内这两年环保很多小企业都倒闭了;还有化工行业还出了不少事故;海外供给迟迟没有开工等原因。化工在今年年初到现在经历了一波过山车,可能是出于对环保概念的担忧,前段时间化工回撤也很大,但因为其估值较低,业绩也足够支撑,所以依然保持乐观。
对于军工的看法:去年有一波快速修复,因为供给端在订单量、业绩上有明显提升。后续军工要看是否能增长是要看龙头公司的增长能否符合大家的预期。(感觉是保持中性)
对于成长为百亿基金经理的感受:感觉还是和管理小基金差别很大,难度提升。特别是对于换手率和行业深度的研究的考量。(确实,今年到现在基金规模翻了n倍)
下半年看好的行业:长期看好科技、新能源、半导体(国产替代),特别是国产替代,之前国产替代更多停留在口头上,现在很多企业自发+国家政策双向发动。只不过估值目前有些高,要考虑当下参与的风险。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偶尔看看不同的投资经理的直播,也可以形成自己对市场、对投资更加完整的判断。
最后,老惯例,请大家每天默念
选好基金,趴着不动。
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Love and peace peace peace(最近peace要多一点)
喜胖不胖,陪你运盛财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