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为什么你总担心持有的基金不行了?

时间:2021-05-26 15:23:28 | 来源:长盛基金

文章来源:二鸟说

2021年的A股市场阴晴不定,风格轮动明显加快,赚钱难度加大。为了应对今年复杂的局面,在3月中旬我对几个组合进行了较大规模调仓。两个月过去了,目前组合在市场反弹中表现有些中规中矩,有的朋友就开始怀疑成分基金到底行不行。

我接触过很多朋友,发现很多人也会问同样的问题。买入或换入一个新基金之后,两三个月表现不佳。那是不是看错了人,买了个不行的基金呢?

基金评价不是一个简单事,绝不是只看短期或长期投资业绩那么简单。很多投资者觉得自己买到的基金不行,主要原因可能不在于基金,而是因为投资者对基金缺少了解,对基金经理缺少耐心。

一、基金评价中的短期主义倾向

长期主义是很多投资者挂在嘴边的词,但真正理解长期投资的只是少数人。与赢在长期相比,很多人关心的是基金短期涨不涨,涨幅大不大的问题。可以说,很多错误的基金评价都是短期主义引起的。

基金是时间的朋友,公募基金在产品设计中,有意通过惩罚性赎回费制度的设计,来降低投资者的短期交易倾向。短期交易越多,基金的申购、赎回成本越高,原本确定性的长期收益,就在短期的不确定性和高昂的交易成本中给磨灭了。

股市短期的走势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今天有一个热点,明天又有另一个热点,这些此起彼伏的热点会使一小批股票布局契合的基金,短期业绩亮眼。但我们也知道,市场上的热点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投资中少一些噪音,少一些比较,或许我们不会把这个太当一回事。但是在媒体的报道与比较之心的驱使下,我们难免觉得自己买到的基金自惭形秽。

比较之心使持有人产生了自己持有的基金不行了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去深入了解,盲目更换基金去追涨,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短期热点型基金主要上涨的时段你没有享受到,热点散去之后,走上均值回归之路却被你碰到了。因为你的投资评价标准是短期的,那么你又会对新的热点基金充满热情,如此的短期主义与喜新厌旧会使投资者与真正长期优秀的基金无缘。

二、没有一直领先从不落后的基金

每位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有自己鲜明的投资风格与擅长的领域。如果当前市场风格与之相契合,基金的业绩就会因为市场风格的加持而更显靓丽。反之,表现相对平淡就也不难理解了。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擅长领域恰好走在了市场风格的对立面,业绩暂时不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长期投资中,哪怕是现在知名的顶流基金经理,也曾有相对业绩困难的时期,也曾被投资者质疑:某某基金经理现在是不是廉颇老矣了。坚持长期投资,这就意味着基金在未来表现的好与不好,你都要照单全收。如果不能接受相对表现不佳的挨打时刻,那吃肉时你又凭什么全程享受呢?

在基金评价中,投资者还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基金经理要时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投资,跟上市场热点或形势的变化。恰恰相反,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会随波逐流,跨出自己的能力圈去追市场的热点。他们往往会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保持自己稳定的投资风格,将选股等工作做到极致。因为市场有价值发现的功能,从长期看是非常有效的,完全可以等来清风徐来。

三、下跌重绝对收益,上涨重相对收益

公募基金内部在进行业绩考核时,往往比较重视相对业绩:要考察在同行、同类中的业绩排名。投资者在进行基金评价时,往往见异思迁。在市场上涨阶段,投资者对基金的评价重视相对收益,非常看重业绩排名与相较沪深300等对照指数的超额收益。但是在市场的下跌阶段,投资者又换了评价标准,开始从绝对收益的角度去评价基金,抱怨基金在下跌中逐渐变为了负收益。这是典型的想吃肉但又不想挨打的投资心态。

虽然稍理性一点的投资者,都理解基金无法做到绝对收益,但在下跌行情中,又会苛责基金的跌幅大于自己所对比的指数。能涨抗跌的基金固然是最好,但这类基金也是非常稀缺的。大部分基金可能是能涨也能跌的状态,即上涨阶段里涨幅大于指数,下跌阶段里跌幅也大于指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妨碍他们取得超额收益。

也有一些防御属性强的基金,上涨可能跑不赢指数,但在下跌行情中可以依靠良好的防御特征,跌幅远低于指数。这类基金在上涨过程中,你会觉得拿在手里体验糟糕,但真的来了下跌行情,你才会觉得这类基金也是弥足珍贵的。

从上评价误区来看,对于你买的基金到底行不行这个话题不宜轻易下结论。归根结底,想要评价基金行不行,我们还是要落脚到对基金经理的评价之中。如果你对基金经理有足够多的了解,什么行情下能表现好,什么行情下一定会表现不好,你应该是心中很有数的。

我在做基金组合的过程中,会全面考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在选用基金经理时,像足球队教练那样去排兵布阵,进行组合投资。哪一些扮演进攻性的前锋角色,哪一些扮演均衡稳健的中场角色,哪一些扮演有防御力,侧重降低投资回撤的后卫角色。当你弄清楚了每一位基金经理的特点之后,你应该不会去盲目比较投资成绩,不会随意去怀疑自己投资的基金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本文转载已获得原作者授权,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